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敏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基因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1篇蛋白质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遗传性
  • 1篇突变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疾病
  • 1篇周期
  • 1篇周期蛋白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周期
  • 1篇细胞周期进程
  • 1篇先天性厚甲
  • 1篇先天性厚甲症
  • 1篇限制性内切酶
  • 1篇内切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诺赛基因...

作者

  • 4篇于敏
  • 3篇张学
  • 2篇鞠强
  • 2篇杨威
  • 2篇夏隆庆
  • 2篇康晓静
  • 2篇罗会元
  • 1篇孙淼
  • 1篇孙淼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KRT6A基因I462S新生突变导致Ⅰ型先天性厚甲症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I型先天性厚甲症患者KRT6A基因突变情况,为建立该病的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提取1例I型先天性厚甲症患者及家系成员和5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设计针对KRT6A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DNA直接测序明确具体的突变位置和方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验证基因突变。结果 PCR结合DNA测序发现患者KRT6A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异常;第1385位核苷酸由胸腺嘧啶(T)突变为鸟嘌呤(G),导致KRT6A角蛋白2B螺旋区末端第462位密码子由异亮氨酸(I)变成丝氨酸(S),即发生1462S错义突变。患者父母及与家系无血缘关系的5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提示I462S为一种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结论 KRT6A基因1462S新生错义突变是导致该例患者I型先天性厚甲症的特异突变。
康晓静孙淼杨威于敏鞠强罗会元夏隆庆张学
关键词:基因突变遗传性皮肤疾病
Ⅰ型先天性甲肥厚患者角蛋白16和6A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Ⅰ型先天性甲肥厚患者角蛋白16和6A基因多态现象。方法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其中1个家系有家族史,有4代7例患者,另一为1个散发病例,无家族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RT16和KRT6A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验证。结果有家族史患者KRT16基因DNA测序时发现其2 ̄3外显子间内含子序列缺失1个碱基G,导致此后的测序结果有很多套峰(出现很多N),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证实是一种多态现象而不是基因突变;同时KRT6A基因第4外显子测序时发现已知的879C>T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散发患者的KRT16基因1252C>T单碱基置换,418位密码子CGC被TGC替代,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R418C)。但患者表型正常的母亲为1252T纯合子,表型正常的父亲为1252C纯合子,提示1252C>T属于多态性改变;同KRT6A基因的第1外显子检出已知的483T>C和495A>G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结论本研究在中国Ⅰ型先天性甲肥厚患者中发现新的、可引起编码氨基酸改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检测到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康晓静孙淼杨威于敏鞠强罗会元夏隆庆张学
关键词:先天性肥厚角蛋白16基因限制性内切酶
周期蛋白G家族——细胞周期的负调节因子
2005年
周期蛋白通过与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结合而调节细胞周期进程,而且多为促进细胞分裂。最近对周期蛋白G1和G2的研究却显示出它们对细胞生长的负调节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者都能与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PP2A结合,并与p53/mdm2/ARF功能通路作用相关。
于敏张学
关键词:P53PP2A细胞周期进程周期蛋白家族负调节作用
BPY2IP1基因在抑制CRE活化上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BPY2IP1基因对CRE活化的抑制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基因的表达载体及其编码蛋白的抗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及蛋白质的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与CRE相关的疾病上的用途。
于敏高霞邓唯唯石太平张学马大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