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瞿颖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2篇降水
  • 2篇功率谱
  • 2篇雹灾
  • 1篇日数
  • 1篇年代际
  • 1篇年降水
  • 1篇年降水量
  • 1篇清代
  • 1篇维数
  • 1篇温度重建
  • 1篇历史资料
  • 1篇冷暖
  • 1篇降水量
  • 1篇降水日数
  • 1篇旱涝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 1篇PDO

机构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北省气象灾...

作者

  • 7篇瞿颖
  • 6篇毕硕本
  • 4篇张永华
  • 2篇闫业超
  • 2篇李兴宇
  • 1篇魏军
  • 1篇颜停霞
  • 1篇蒋婷婷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清代华北地区旱涝与冷暖时空特征研究
历史文献资料中所包含的大量气象信息,是用来研究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重要的代用资料。为了研究历史时期旱涝及冷暖的状况,深入探究在时间和空间上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本文主要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清代华北地区旱...
瞿颖
关键词:清代旱涝冷暖
文献传递
山西省明清时期雹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收集明清时期(1372-1911年)山西省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该地区的雹灾频次、等级,探索了其时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明清时期山西省共发生雹灾707次,其中轻度雹灾246次,中度雹灾250次,重度雹灾211次。从时间分布来看,山西省雹灾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总体呈前期较少,而中后期相对较多且后期尤为突出的特点;其季节变化明显,雹灾集中分布于夏季,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少,且夏秋两季雹灾发生频次占89%。小波分析表明:明清时期山西省雹灾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主要表现为2年、6~7年、10年、22~24年以及70年的周期,其中第1主周期70年与降水量周期一致。采用交叉小波分析法对山西省年雹灾发生次数和降水量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山西省的雹灾频次分布与强度分布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一致性,高原及高山地区较低地更易发生雹灾。
瞿颖毕硕本闫业超张永华
关键词:明清雹灾
山西省明清时期雹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收集明清时期(1372-1911年)山西省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该地区的雹灾频次、等级,探索了其时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明清时期山西省共发生雹灾707次,其中轻度雹灾246次,中度雹灾250;欠,重度雹灾211...
瞿颖毕硕本闫业超张永华
关键词:明清雹灾
1725-1904年北京地区降水日数周期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源于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资料的《北京250年降水》2中记载了北京地区1725-1904年降水日数,是研究该时段北京地区降水日数周期性的重要资料。文中结合该资料对北京地区年降水日数和各季节降水日数进行了周期性分析。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函数(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能将时间序列分解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从而得到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文中采用CEEMD方法将北京地区年降水日数分解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并采用功率谱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日数进行周期性分析,发现其具有显著的年际周期性。采用小波互相关系数和小波位相谱来对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情况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年代际尺度上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年际尺度上,且年代际尺度上的位相差异比年际尺度上的位相差异更大。
瞿颖毕硕本张永华钱育君李兴宇
关键词:降水日数功率谱
1470-1912年西北东部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复原及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西北东部地区1470-1912年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根据干旱发生强度、持续时间、发生范围,定义了强旱事件,建立了极旱因子模型,复原了443年西北东部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并根据时间分形原理,挖掘出极旱事件时间序列的分维特征。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建立的模型结果与记载结果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全序列旱灾时间分维值随极旱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极旱发生周期呈反位相关系;各类别极旱有自己的时间重演律,极旱程度越轻,无标度区越宽,分维值越高,短周期比较明显。
毕硕本蒋婷婷钱育君瞿颖
关键词:分形维数
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冷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逐年冷暖的等级序列,并运用统计分析、滑动T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整体上处于偏冷时期,全区大致存在5个偏冷时段和5个偏暖时段,其中最冷时段出现在1710-1719年和1840-1849年间,最暖时段出现在1850-1859年;全区在10a尺度上冷暖变化跃变频繁,而在30a尺度上冷暖变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640-1909年间,全区冷暖变化在36,45,72和123等年份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在4,68,94和104等年份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显著性变化周期有5个,分别是2a,3a,5a,11a和40a,其中40a为第1主周期。
魏军毕硕本颜停霞钱育君瞿颖
关键词:长江下游历史资料温度重建功率谱
1725年以来北京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分析及其与太平洋海表温度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寻北京降水量序列的年代际变化规律,采用张德二恢复的北京1725—1904年逐年降水量序列研究成果,并将该序列延长至2012年。对北京1725--2012年逐年降水量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其具有多个跃变点,且表现为20~22a、32—36a、80~90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太平洋SST和PDO对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有着重要影响,对华北地区的降雨也有重要作用,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函数(CEEMD)的方法对1870--2012年的Nifi03区SST指数进行逐步分解,发现Nifi03指数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为了研究太平洋SST和PDO对北京降雨量的年代际作用,使用交叉小波变换的方法从多时间尺度来对两者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北京降雨量与Nifi03区SST在16—24a的时间尺度上有着强凝聚性共振周期,与PDO在16~24a及30~40a时间尺度上有着强凝聚.胜共振周期。
毕硕本瞿颖张永华钱育君李兴宇
关键词:年降水量PD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