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汝朋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混凝土
  • 5篇压强度
  • 5篇再生砂
  • 5篇抗压
  • 5篇抗压强度
  • 5篇粉煤灰
  • 5篇掺量
  • 4篇粉煤灰掺量
  • 3篇再生混凝土
  • 3篇煤灰
  • 2篇用水量
  • 2篇再生微粉
  • 2篇砂浆
  • 2篇砂浆性能
  • 2篇烧结粉煤灰
  • 2篇烧结粉煤灰陶...
  • 2篇水量
  • 2篇碳化
  • 2篇陶粒
  • 2篇陶粒混凝土

机构

  • 14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谢汝朋
  • 13篇李秋义
  • 6篇郭远新
  • 6篇孔哲
  • 5篇王忠星
  • 4篇岳公冰
  • 1篇张苹
  • 1篇李倩倩

传媒

  • 4篇粉煤灰
  • 4篇混凝土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粉煤灰综合利...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砖瓦
  • 1篇2015年第...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化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显微硬度仪测量经碳化28 d的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的显微硬度,从而了解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的显微硬度值及界面过渡区宽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确定同强度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中的最薄弱界面以及同种界面显微硬度及其宽度与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从微观层面揭示碳化反应对再生混凝土界面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表明:经碳化28 d的同强度再生混凝土中,LG-XJ界面是最薄弱界面,LG-LJ界面次之,LJ-XJ界面是最优界面;经碳化28 d的再生混凝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LG-XJ界面、LG-LJ界面、LJ-XJ界面都不同程度的加强,即界面的显微硬度值增加,过渡区宽度减小。
王忠星李秋义谢汝朋李倩倩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碳化
再生砂制备普通干混砂浆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消耗,资源的紧缺已经成为抑制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兴建与拆迁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对社会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
谢汝朋
关键词:再生砂颗粒级配吸水率
显微硬度分析在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存在多重薄弱界面结构,该薄弱结构是再生混凝土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构建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显微硬度仪打点测试再生混凝土三种界面结构的维氏硬度,以此表征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已有的模型进行切片、预磨抛光后,利用显微硬度仪可以准确的定位、分析不同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值及界面过渡区宽度,并且可以看出显微硬度仪可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手段。
曹瑜斌李秋义王忠星谢汝朋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显微硬度界面过渡区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再生微粉是废弃混凝土颗粒整形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粉状颗粒,对环境以及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但可将其作为矿物掺和料制备混凝土,为此研究其不同掺量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使得混凝土的需水量增大,因此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再生微粉的掺量为10%以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小幅度较小;当掺量较大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幅减小。
张修勤李秋义谢汝朋王忠星曹瑜斌
关键词:再生微粉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再生微粉是废弃混凝土颗粒整形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粉状颗粒,其对环境以及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研究其基本性能,并将其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混凝土,研究再生微粉不同掺量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使得混凝土的需水量增大,因此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再生微粉的掺量为10%以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小幅度较小,当掺量较大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幅减小。
张修勤李秋义谢汝朋王忠星曹瑜斌
关键词:再生微粉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
外加剂对再生集料干混砌筑砂浆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由建筑垃圾制得的再生集料制备干混砌筑砂浆,并选用两种不同的外加剂,系统研究外加剂对再生集料干混砌筑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砂浆达到相应稠度的前提下,选用复合外加剂的再生集料干混砌筑砂浆相比萘系高效减水剂其用水量增多,分层度减小,表观密度减小,含气量增大,抗压强度减小,抗冻性能提高。
孔哲李秋义郭远新岳公冰谢汝朋
关键词:再生集料外加剂基本性能力学性能抗冻性能
Ⅰ类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制备出Ⅰ类品质再生粗骨料,并按照不同的取代率替代天然粗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研究了不同水泥用量体系下Ⅰ类品质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降低和水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逐渐接近于天然骨料混凝土;当水泥用量为500kg/m3且取代率为60%时,其碳化深度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仅增加0.3mm;再生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不宜过高,最大取代率宜选择在40%~60%之间。
孔哲李秋义郭远新谢汝朋曹瑜斌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碳化
烧结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采用粉煤灰烧结而成的陶粒作为轻集料,在不同的胶凝材料体系下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制备陶粒混凝土。系统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与粉煤灰掺量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凝材料总量为300 kg/m3且粉煤灰掺量为0时混凝土净用水量达到最大,为151 kg/m3;随着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其净用水量逐渐减少;当粉煤灰掺量为15%时,陶粒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达到最高,胶凝材料总量为300 kg/m3的28 d强度为38.7 MPa,相比早期强度增大幅度达120.3%。
孔哲李秋义张修勤郭远新谢汝朋
关键词: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粉煤灰掺量抗压强度
全组分再生砂粒度及掺量对干混砂浆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了胶砂比1∶5下全组分再生砂的粒度组成和取代率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粒度的全组分再生砂取代天然砂,取代率分别为25%、50%、75%、100%。研究了干混砂浆的表观密度,保水率,2 h稠度损失率及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砂细度模数的减小,砂浆用水量增加;试验所有配合比下相比用天然砂,再生砂干混砂浆均表现出用水量增加及强度下降的趋势,但<4.75、<2.36 mm的两种连续级配再生砂基本可满足干混砂浆规范要求。在用RS3、RS4再生砂取代天然砂时,用水量急剧增加伴随强度急剧下降,分析认为与再生砂中含有的大量再生微粉有关。
张苹谢汝朋李秋义
关键词:干混砂浆粒度组成取代率
脱硫石油焦灰发泡保温体系的性能研究
2016年
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和脱硫石油焦灰为复合胶凝材料,高锰酸钾为激发剂,双氧水为发泡剂,基于化学发泡工艺制备发泡水泥保温材料。研究变量水胶比和发泡剂用量对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和气孔孔径的影响,同时研究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相同时,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随发泡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气孔孔径增大,但是增加的幅度很小;发泡剂用量相同时,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随水胶比的增加而降低,而气孔孔径增大;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与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为0.97805。
张修勤李秋义曹瑜斌谢汝朋王忠星
关键词:发泡水泥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