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征宇
- 作品数:41 被引量:232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糖尿病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是否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有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78例,按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帕金森病伴糖尿病亚组和单纯帕金森病亚组,单纯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人组前给予PD NMS30(NMSQuest)问卷评分,常规治疗1年后再次评分。结果 人组时帕金森病组平均评分(19.3±1.8)分,糖尿病组平均评分(11.2±3.8)分;帕金森病组平均评分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t=12.056,P<0.05)。1年后,帕金森病组评分(23.3±2.5)分,糖尿病组评分(10.4±5.1)分,帕金森组平均评分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t=14.216,P<0.05)。人组时帕金森病伴糖尿病亚组平均评分(20.3±1.8)分,单纯帕金森病亚组平均评分(16.5±3.0)分。帕金森伴糖尿病组平均评分高于帕金森病亚组,差异有显著性(t=6.783,P<0.05)。1年后,帕金森病伴糖尿病亚组评分(27.3±1.4)分,单纯帕金森病亚组评分(20.8±7.1)分,帕金森病伴糖尿病亚组平均评分高于单纯帕金森病亚组,差异有显著性(t=5.537,P<0.05)。帕金森病伴糖尿病亚组第二次评分在体现痴呆、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多项指标与单纯帕金森病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帕金森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痴呆、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糖尿病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有影响。
- 宋征宇王锐岳秉宏
- 关键词:糖尿病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 脑挫裂伤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13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36例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预后评分,并将评分0~3分者归为预后良好组(101例),4~6分归为预后不良组(35例)。对影响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脑挫裂伤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距离、脑挫裂伤体积、合并颅骨骨折比例、甘露醇应用时间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脑挫裂伤部位多发、出血量≥30ml、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为影响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脑挫裂伤部位多发、出血量≥30ml、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均提示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该对此类患者加以重视,及时给予防治措施。
- 申海龙武艳娇冯鹏超李雅丽张龙陈云庆宋征宇
- 关键词:脑挫裂伤预后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与脂蛋白、纤溶活性的研究
- 季建中侯惠鸣牧晓鸿李新军李冬梅常桂红高凤英李华翟江杨静芳杨志峰吕淑芳李银曹保森康金旺李晓静陈宗羡丁英奇宋征宇
- 该项目通过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有梗死灶TIA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从生化角度证实此类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同时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对纤溶活性影响更大,...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 氧化应激联合颈动脉超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宋爱霞邱波刘俊峰宋征宇纪蓉韩潮薛茜
- 该课题设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ox-LDL、MMP-9的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CRP。选择2014.04-2015.04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同期健康体...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 疏血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凝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凝系统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P<0.05);疏血通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脑血流速度;且治疗组在降低血液黏稠度和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及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
- 李银白莹丁英奇康金旺季建中杨敬芳于晓云宋征宇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疏血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出血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临床研究
- 李银于晓云康金旺薛茜丁英奇杨敬芳曹保森白莹吕淑芳季建中沈文梁丽英段永刚陈兰英李新军李晓静宋征宇
- 该项目通过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以临床发病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炎性细胞因子在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出现高峰时间与脑出血水肿高峰时间相一致,炎性细胞因子与出血量相关,炎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抗炎治疗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验证佐匹克隆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PD伴睡眠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佐匹克隆7.5mg/d,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1mg/d,服药前及4w后行PD睡眠量表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评分结果。结果治疗组PDSS评分在服药前、4w后分别为92.7±11.3,102.3±10.4对照组为89.5±10.0,98.8±9.8。治疗组ESS评分在服药前、4w后分别为9.6±2.6,9.1±2.4。对照组为8.1±2.8,9.7±3.0。两者相比4w后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PDSS评分中入睡和睡眠维持情况,晨起精神状态,不宁腿综合征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匹克隆治疗PD患者睡眠障碍与艾司唑仑相比同样有效,且在一些方面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荐应用。
- 宋征宇程焱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佐匹克隆艾司唑仑
- 多导睡眠图对脑卒中后疲劳和抑郁的评估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和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探讨两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4例,于发病后2周、3个月,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病人睡眠情况,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价卒中后疲劳,应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Ⅰ-Ⅱ)评价卒中后抑郁,分析卒中后疲劳和卒中后抑郁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BDⅠ-Ⅱ评分与觉醒时间呈正相关,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脑卒中后疲劳FSS评分与觉醒时间呈正相关,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应用多导睡眠图能够评估脑卒中后疲劳及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睡眠障碍情况,觉醒时间和平均血氧饱和度与脑卒中后疲劳及脑卒中后抑郁可能有相关性。
- 宋征宇赵红梅岳晓纹陈玺龙胡瑾岳秉宏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
- 脑心通和丹红注射液联用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脑心通+丹红注射液)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流动力学、血凝分析、D-二聚体、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认为脑心通和丹红注射液联用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 李银康金旺季建中杨敬芳白莹于晓云陈兰英宋征宇
- 关键词:脑心通丹红注射液血流动力学血凝分析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脑卒中复发的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脑卒中Essen评分的关系,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07例,其中伴有NAFLD者55例为NAFLD组,不伴有NAFLD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血糖、尿酸、肝肾功能、腹部CT并给予Essen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TOAST分型、NHI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尿酸差异无显著性,Essen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吸烟、周围血管病差异有显著性,而其他心脏病和既往短暂性脑缺血或缺血性卒中差异无显著性。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影像学的脂肪肝严重程度和Essen评分数值呈正相关性(r=0.237)。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Essen评分有正相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和脑卒中复发有关联,伴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脑卒中患者复发概率可能更高。
- 王锐宋征宇李多高咏梅吴娜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脑卒中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