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云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肠道
  • 8篇胃肠
  • 8篇胃肠道
  • 7篇间质
  • 6篇间质瘤
  • 4篇预后
  • 3篇生物行为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行为
  • 3篇胃肠道间质瘤
  • 3篇GIST
  • 3篇肠道间质瘤
  • 2篇术后
  • 2篇胃肠道癌
  • 2篇胃肠道外间质...
  • 2篇溃疡
  • 2篇肠道外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化
  • 1篇低分化腺癌

机构

  • 15篇川北医学院附...
  • 6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罗云
  • 15篇王崇树
  • 3篇吕其君
  • 3篇魏寿江
  • 3篇符致明
  • 2篇谢贤镛
  • 2篇徐秀连
  • 2篇王攀
  • 2篇杨显金
  • 1篇陈佳慧

传媒

  • 4篇肿瘤预防与治...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报告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9日收治的1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病例;并应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中文数据库以及Google Scholar及PubMed英文数据库以“阑尾炎/全内脏反位、阑尾炎/肠旋转不良、阑尾炎/左下腹痛和左侧阑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术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排除重复及资料不全的病例文献后,共收集到157例左侧阑尾炎患者,加上本组诊治的1例共计158例。其中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120例,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38例。腹部疼痛固定部位: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以左下腹为主,占72.5%(87/120),右下腹仅占15.0%(18/120);而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左下腹、左上腹和右下腹疼痛者分别占39.5%(15/38)、23.7%(9/38)和18.4%(7/38)。 CT对肠旋转不良的发现率为81.8%(18/22),5例钡餐造影均发现肠旋转不良。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术前确断率为78.3%(94/120),而有76.3%(29/38)的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患者为术中确诊。内脏反位和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及穿孔的比例分别为15.8%(19/120)和47.4%(18/38),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的左下腹麦氏点切口的数量显著多于肠旋转不良型组(P=0.000),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周围严重粘连及阑尾穿孔的数量高于内脏反位(P=0.000和 P=0.001)。结论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的主要疼痛固定部位在左下腹;而肠旋转不良型则不确定且其术前诊断低,CT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手术可选左下腹麦氏点,
罗云王崇树吕其君欧梦川龚继川
关键词:全内脏反位肠旋转不良
替吉奥胶囊致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尿崩症1例被引量:1
2016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4岁,于2015年3月6日因食管胃交界部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中-低分化腺癌(溃疡型)侵透胃壁全层伴胃小弯侧淋巴结转移,分期为T4N1M0。术后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替吉奥胶囊(40 mg,bid,餐后口服,第1-14天),21 d为1个周期,已化疗2个周期,过程顺利。
罗云王崇树欧梦川张雨顺符致明
关键词:吉奥低分化腺癌溃疡型肠道反应
盆腔直肠旁及直肠间质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盆腔直肠旁及直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盆腔直肠旁GIST及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盆腔直肠旁GIST肿瘤直径≥10 cm的数量显著多于直肠GIST,而R0手术切除率低于直肠GI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仅30%的中高危险度GIST患者进行了伊玛替尼治疗;直肠及直肠旁GIST的3年总生存率为59.0%,其中直肠旁GIST与直肠GIST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8%、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伊马替尼与未用伊马替尼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5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旁GIST比直肠GIST有更高的危险度及更差的预后。合理的分子靶向治疗及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将使GIST患者在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
罗云王崇树魏寿江王攀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
胃肠道癌术后腹壁创口种植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术后腹壁创口种植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14例胃肠道癌术后创口种植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发生腹壁种植瘤的原发性胃肠道癌分期均为T4期,64.3%(9/14)的病理组织类型为低分化腺癌,常规化疗9例。种植瘤发生于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比例均为50.0%(7/14),各有5例患者行了单纯的腹壁肿瘤切除、腹壁肿瘤切除+腹壁缺损补片修补术,2例单纯腹壁肿瘤切除的患者因全身扩散后分别于10、16个月后死亡,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患者目前均处于生存状态(复发1例)。4例患者因腹壁肿瘤多发或扩散而放弃手术于12个月内死亡。结论:发生腹壁种植瘤的原发性胃肠道癌恶性程度高,分期晚,术后的常规化疗不能有效的预防创口种植瘤,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中均可发生。尚无其他部位广泛转移的创口种植瘤应尽早行足够范围的完整切除术,人工补片修补是治疗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有效方式。
罗云王崇树吕其君欧梦川徐秀连蒋汉刚
胃肠道癌术后种植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术后种植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胃肠道癌并术后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在种植转移的原发胃肠道癌中,98.1%(51/52)病例为T4期,82.7%(43/52)为低分化腺癌,腹水量≥100ml占73.1%(38/52),术后常规化疗者占75%(39/52),术后常规化疗组与未化疗组的种植转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癌术后种植转移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0%、54.2%和15.8%;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原发癌的TNM分期、腹水量、远处器官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器官转移是预后最为明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种植转移的原发胃肠道癌的恶性程度高、分期晚、分化低,常规化疗不能有效预防种植转移癌,原发癌的TNM分期、术中腹水量、远处器官转移是种植转移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远处器官转移是最为明显的危险因素。
罗云王崇树蒋汉刚吕其君徐秀连
关键词:预后
巨大胃肠间质瘤误诊肠系膜血肿1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术前诊断为肠系膜血肿的巨大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右侧腹部触及包块,压痛,肠鸣音亢进。CT示右下腹异常密度团块影,根部呈旋涡状,考虑肠系膜血肿扭转。观察病情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彩超示腹盆腔积液增多,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淡黄色渗出液,小肠系膜见15 cm×10 cm×7.5cm肿块,压迫空肠致肠管管腔狭窄、水肿,近端肠管扩张。手术切除肿块连同压迫狭窄的空肠,最后病理确诊为小肠系膜GIST。结论:提高对GIST的警惕性,积累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鉴别的经验,避免GIST的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是治疗GIST根本点。
罗云王崇树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误诊
Castleman病9例报道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发病部位以颈部多见(4例),病理分型以透明血管型多见(5例),5例局灶型Castleman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3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经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化疗后病情得到好转,1例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因基础疾病未化疗而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手术是治疗局灶型Castleman病的首选方法,CHOP化疗方案是治疗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一种有效方案。
罗云王崇树谢贤镛
关键词:CASTLEMAN病
胃肠道外间质瘤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GIST好发于肠系膜及网膜,分别占42.9%、33.3%;EGIST在肿瘤直径(≥10cm)、侵犯周围器官、危险度及恶性生物学行为均高于肠道GIST(P<0.05)。EGIST的R0切除率仅42.9%,合并脏器切除占61.9%,只有25%的患者术后进行分子靶向治疗,EGIST的1、2年总生存率为76.3%、42.4%,1、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0%、37.8%。结论:EGIST比肠道GIST有更高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和更差的预后,合理的靶向治疗和手术时机是改善EGIST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罗云王崇树魏寿江王攀欧梦川
关键词:胃肠道外间质瘤预后
巨大胃肠道间质瘤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79例GIST患者资料,其中39例为巨大GIST(直径≥10 cm)。结果:39例巨大GIST患者的发病部位分别为胃部14例(35.6%)、消化道外(肠系膜、网膜、腹膜)10例(25.6%)、回肠7例(17.9%)、空肠4例(10.3%)、十二指肠3例(7.7%)、直肠1例(2.6%);与普通GIST(直径<10 cm)比较,巨大GIST患者中核分裂像、包膜破损、多发、胃肠道外GIST、术前贫血及并发症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39例患者中,单纯性肿瘤切除8例(20.5%),合并胃肠等器官部分切除30例(76.9%),1例(2.6%)肿瘤未能切除;39例巨大GIST均为高危风险度,32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4例(10.3%)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治疗;术后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79.6%。结论:巨大GIST可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诊断,其临床特征表现出较高的危险度,完整肿瘤切除合并胃肠等器官部分切除以及规范的术前与术后靶向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罗云王崇树魏寿江欧梦川
关键词:预后
GKN1在胃GIST的表达及其与生物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胃动蛋白基因1(gastrokine 1,GKN1)在胃间质瘤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GIST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胃GIST及瘤旁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GKN1在胃GIST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胃GIST肿瘤组织及瘤旁新鲜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GKN1在GIST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实验数据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GKN1主要表达在胃粘膜组织,GKN1的表达在胃GIST中显著低于瘤旁组织(P<0.05),GKN1蛋白高度表达于极低危险组的胃GIST,GKN1 m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及核分裂像无差异(P>0.05),但胃GIST的GKN1 mRNA表达量:直径(≤5cm)组明显高于直径(>5cm)组(P<0.05),极/低危组显著高于中/高危组(P<0.05)。结论:GKN1可能在胃GIST中从极低危到高危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对鉴别其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指示和参考作用。
罗云王崇树谢梦忆张雨顺符致明陈佳慧谢贤镛
关键词:生物学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