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作品数:18 被引量:4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强天气综合报警追踪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随着我国大气探测网的逐步发展,江苏逐步建立了常规观测、自动站观测、加密地面观测、卫星观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闪电定位仪等多种气象观测的综合观测系统,形成了庞大的资料信息源。此外,数值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 王啸华 宗培书 李杨 候俊关键词:数据处理 文献传递 一种主客观降水预报的机器学习融合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降水预报技术领域的一种主客观降水预报的机器学习融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数值模式确定性预报历史资料进行整编,得到长度不小于一年的降水及与降水相对应的预设相关物理量的标准化数据集Q1;S2、对数值模... 康志明 李杨 蔡凝昊2020年江苏高邮EF2级龙卷多尺度特征分析和预警思考 被引量:1 2023年 综合应用自动站、雷达、卫星、探空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12日江苏高邮EF2级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对流风暴的演变特征,并总结了监测预警经验和预报思考。结果发现:此次高邮龙卷出现在江苏入梅后首场暴雨中,天气形势与2016年6月23日阜宁EF4级龙卷过程有部分相似,具有梅雨锋龙卷典型特征,产生龙卷的对流系统位于500 hPa东移西风槽前,850 hPa低涡西南象限和低空急流左前端,伴有较强对流不稳定能量和较低抬升凝结高度,不同点在于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弱于阜宁龙卷过程;龙卷出现在地面移动的β中尺度低压顶部,处于地面辐合区和暖湿舌内,风暴中心附近辐合急剧增强可能对应于龙卷出现;产生龙卷的风暴具有较长生命史,在龙卷产生前60 min已识别到连续龙卷涡旋特征(TVS),移经高邮湖面风暴加强出现中气旋(M)并与TVS并存8个体扫,龙卷接地前TVS底高明显下降且切变增强,随时间演变中气旋直径呈“倒梯形”垂直结构、速度切变迅速增强下探,这些雷达特征可作为龙卷临近预警的重要参考。 王磊 王磊 李杨 王啸华 李杨 李杨关键词:中气旋 江苏一次梅雨期疑似龙卷现场调查报告 2020年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资料,对2019年6月29日发生在宝应县的一次风灾过程的强风类型和风灾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本次被大风损坏的物体倒伏方向比较一致,没有辐合状特征,碎片散落范围较小,符合直线型雷暴大风特征物的分布特征。从瓦片碎片分布和树木折断后倒伏的方向判断,地面大风的风向主要为西南或偏南。对照EF等级标准估计产生风灾时短时阵风最大风力为11级左右。(2)6月29日02时,地面气旋从金湖进入宝应后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在低压中心附近由于气压梯度力产生了极大风速4~6级的旋转风,风速较大的区域位于低压中心南侧,风向为西南风。闪电监测资料显示当时宝应境内雷电活动较弱,表明与之对应的对流风暴强度较弱,达不到形成龙卷风所需要的对流强度。(3)雷达资料分析表明该对流单体不具备超级单体回波结构特征,径向速度也没有识别出中气旋和TVS。中层的径向速度大值区下传,在近地面产生强辐散气流叠加在气旋中心南侧西南风上,增大了地面风速,因此,此次风灾是由气旋中心南侧西南风与小尺度对流风暴导致的下沉出流叠加所形成的强风造成的。 王啸华 黄荣 李杨 李杨 沈阳关键词:风灾 雷暴大风 龙卷 一种雷达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达监测装置,包括:移动雷达;俯仰角调节单元:由转动板、连接杆、铰接连杆组成,连接杆的一端与移动雷达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中部与转动板销轴连接;铰接连杆一端与连接杆的端部销轴连接,铰接连杆另一端连接有带动... 禹梁玉 蒋启进 王啸华 康志明 殷俊 李杨一种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时间降尺度方法 本发明属于天气预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时间降尺度方法。步骤如下:S1:基于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将3h降水预报逐点拆分为1h降水预报;S2:基于金字塔LK光流法对1h降水预报进行动态重构;S3:对1... 苏翔 康志明 袁慧玲 蔡凝昊 李杨 孙泓川 宗培书2011年江苏南部两场大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加密气象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6 h 1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和2011年7月18日江苏地区分别发生在梅雨期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两场暴雨进行中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和雷达回波参数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18日的天气形势是典型的梅雨期降水形势,在梅雨锋附近产生了区域性暴雨。水汽输送主要是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暖湿气流。7月18日的局地暴雨则是出现在低压倒槽顶端右侧的偏东气流中。(2)两次暴雨过程强降水发生前都存在对流层低层辐合快速增强的过程。7月18日暴雨强降水发生前散度值下降则更为迅速。(3)两次暴雨过程中强降水区都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附近的东北气流中,且随着地面辐合系统移动。(4)两次暴雨过程都出现了TBB低于-62℃的强对流云团。(5)6月18日,与多个线性排列的"逆风区"对应的强回波中心形成了"列车效应";7月18日,对流回波带上单体不断流入,在低空急流左前端合并成团状强对流区,分别是形成两次暴雨的重要原因。 王啸华 郑媛媛 徐芬 李杨 侯俊关键词: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一种实时高精度预测云团驻留时间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波预测气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时高精度预测云团驻留时间方法,方法步骤包括如下:通过卫星云图遥感技术获取云团的位置和运动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云团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计算云团的... 王啸华 慕瑞琪 艾文文 蒋启进 喜度 禹梁玉 李杨 李泽宇两次降水过程的微降雨雷达探测精度分析 被引量:25 2015年 垂直指向微降雨雷达(MRR)能够测量从近地面至高空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滴谱分布特征,对认识降水微物理结构,改进雷达定量降水估计精度有重要作用。为评估MRR探测的雨滴谱分布、降水和雷达回波精度,利用南京地区夏季观测的两次降水过程,将MRR与业务S波段天气雷达、二维视频雨滴谱仪、常规雨量筒观测进行层状云降水和对流性降水下的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RR垂直探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S波段雷达观测在中低层(<4 km)平均差异<1 dB,但高层(>4 km)出现显著低估,且该现象随降水强度增强更明显,这主要是雷达回波衰减导致。MRR在回波强度<35 dBz时对降水率的探测精度较高,但在>35 dBz时低估降水。其中,层状云降水的降水率比对流性降水更接近雨量筒观测。常规雨量筒对0.1 mm以下的降水无探测能力,而MRR探测敏感度较高,对于微弱降水率的估计效果也很好。由于MRR最大探测范围的限制,相对于2DVD而言,MRR探测的最大粒子直径低估、最小粒子浓度高估,但在中间段的探测效果和2DVD雨滴谱观测一致性较高。总体而言,MRR是一个有效的降水探测仪器,其探测结果在层状云降水过程中优于对流性降水过程。 温龙 刘溯 赵坤 李杨 李力关键词:雨滴谱 多普勒雷达 降水率 雷达反射率 江淮梅雨期不同类型暴雨过程锋生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自动站降水量资料,根据运动学锋生原理,分析了2020年江淮梅雨期锋生特征和两类不同性质暴雨锋生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层次锋生与降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梅雨期锋生特征显著,强降水与中低层锋生有较好对应关系,其中形变项占主要贡献,散度项次之,倾斜项最弱。强降水时段总锋生、散度和形变锋生作用叠加。2)江苏地区自北向南锋生特征有差异,强度逐渐减弱,锋生发展高度逐渐降低。不同类型降水锋生特征不同,对流性降水锋生范围偏大、发展层次高、锋生中心偏强,总锋生和各分解项叠加作用显著,稳定性降水锋生特征反之。3)典型过程对流降水“6.28”和稳定性降水“7.11”对比表明:锋区位置相近,锋生作用均出现在江淮切变线附近,锋区、切变线和θse密集带三者对应较好。降水落区有差异,对流性降水过程中,由于干冷空气的显著南压,使得主要降水发生在锋面南侧暖区,与多个次锋生中心相对应;稳定性降水过程中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降水主要集中在主锋区附近,触发机制和降水性质不同导致降水分布差异。4)两次过程垂直锋区由低到高均有向北倾斜的特征,“6.28”过程锋区南侧有显著暖湿气流输送,锋区内为强烈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场使得锋区维持。“7.11”过程垂直上升运动高度偏低,高空没有显著辐散场,对流性较弱。对两类降水垂直锋区的合成分析表明,对流性降水的低层锋生明显强于稳定性降水,由低层锋区造成的抬升触发作用对强降水形成更加有利,同时垂直风场的合成中上升运动也更加强烈。两类降水中,中低层散度和形变锋生由低到高均为先增大后减小,强降水主要由700 hPa以下锋生增强导致,中高层大气基本为锋消作用。 金小霞 刘梅 李杨 李杨 王磊 陈蔚关键词:江淮梅雨 锋生函数 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