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辉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呼吸道感染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性
  • 1篇依托咪酯
  • 1篇镇痛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器
  • 1篇神经阻滞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麻醉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全身麻醉
  • 1篇全身麻醉诱导
  • 1篇髌骨

机构

  • 4篇双流县第一人...

作者

  • 4篇陶勇
  • 4篇林辉
  • 2篇孙婷婷
  • 2篇叶勇
  • 1篇付柏林
  • 1篇张毅
  • 1篇朱江
  • 1篇汪娜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手术麻醉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患者手术麻醉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预防治疗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2月900例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方法调查下呼吸道感染,并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均采取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 900例手术麻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8.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5例占48.6%;3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基础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胸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占34.3%、22.9%、17.1%;患者全身麻醉感染率明显的高于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时间≥3h感染率明显高于麻醉时间<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麻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消毒方式、抗菌药物使用、麻醉机过滤器情况均是影响因素,临床中应依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
陶勇赵泽宇朱江汪娜林辉张毅
关键词:麻醉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
确切股神经阻滞技术在髌骨骨折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髌骨骨折手术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采用椎管内麻醉完成手术,术后常采用持续硬膜外镇痛或静脉泵镇痛。由于其麻醉操作、镇痛效果、并发症存在部分弊端,近几年对于股神经阻滞运用于膝部及以下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成为临床麻醉研究的热点。而确切的股神经阻滞技术成为麻醉、镇痛的关键。
孙婷婷陶勇林辉付柏林
关键词:髌骨骨折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股神经阻滞
麻醉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调查手术患者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麻醉导致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外科手术麻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呼吸道感染情况、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间、费用等临床结局指标。结果: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为8.1%,其中男性感染率(7.7%)大于女性(4.8%),年龄大于60岁的感染率(5.9%)比小于60岁的患者高(2.1%);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神经外科,妇产科最低;经x2检验,急诊手术、全身麻醉、麻醉时间超过3 h以及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高于择期手术、局部麻醉、麻醉时间小于3 h以及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此外,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结论:外科手术麻醉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较普遍,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时间及方式、患者的营养状况等,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
林辉陶勇孙婷婷叶勇
关键词:麻醉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诱导插管。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1)、诱导中(T_2)及维持后10 min(T_3)、30 min(T_4)、50 min(T_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_2)。结果两组T_2心率均较T1时下降,T_3、T_4、T_5时均回升[依托咪酯组:(91±8)次/min、(110±6)次/min、(111±9)次/min、(107±8)次/min比(108±9)次/min;丙泊酚组:(86±5)次/min、(105±7)次/min、(109±9)次/min、(102±6)次/min比(107±8)次/min],保持平稳,依托咪酯组各时间点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T_2、T_3、T_4、T_5时MA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泊酚组呈下降趋势[依托咪酯组:(53±7)mmH g(1 mmHg=0.133 kP a)、(54±7)mmHg、(55±9)mmHg、(54±6)mmHg;丙泊酚组:(46±8)mmHg、(46±8)mmHg、(45±7)mmHg、(43±6)mmHg],依托咪酯组各时点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SpO_2均为100%。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T_2、T_3、T_4、T_5时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且两种药物所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
林辉陶勇叶勇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麻醉深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