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倩男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乳酸
  • 4篇乳酸林格氏液
  • 4篇林格氏液
  • 4篇鹿茸
  • 3篇增殖
  • 3篇全麻
  • 2篇蛋白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药
  • 2篇血管活性药物
  • 2篇液体动力学
  • 2篇增殖活性
  • 2篇容量反应性
  • 2篇全麻患者
  • 2篇全身麻醉
  • 2篇羟乙基淀粉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增殖活性

机构

  • 13篇绍兴市人民医...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树人学院
  • 1篇台州市博爱医...

作者

  • 17篇丁倩男
  • 11篇李玉红
  • 8篇茹国美
  • 6篇何锐
  • 4篇董玲
  • 4篇戴俊东
  • 4篇王春梅
  • 2篇钱幼娟
  • 2篇易声华
  • 2篇祝贵州
  • 2篇赓迪
  • 2篇冯彩娟
  • 2篇吴帆
  • 2篇王玉龙
  • 1篇郑晓铸
  • 1篇郑羡河
  • 1篇郭航远
  • 1篇王勋英
  • 1篇王瀚民
  • 1篇李祎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药材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早期或麻醉下液体复苏治疗的作用
李玉红何锐单跃祝贵州易声华朱烨柯丁倩男钱幼娟茹国
(一)背景脓毒症早期由于细菌或毒素的作用,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炎性介质的作用导致毛细血管渗漏,机体存在相对容量不足(可能同时存在绝对容量不足),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导致器官功...
关键词:
关键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液体复苏治疗
大肠息肉和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大肠息肉、胃息肉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检查发现的1001例大肠息肉与1219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大肠息肉和胃息肉的检出率、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14.35%)高于胃息肉(8.15%,χ^(2)=200.568,P<0.001);2种息肉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均P<0.001)。胃息肉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01),而大肠息肉男性高于女性(P<0.001)。单发大肠息肉(91.71%)较单发胃息肉(73.17%)多见(χ^(2)=232.500,P<0.001);≥1.0 cm的大肠息肉(18.58%)较胃息肉(5.50%)多见(χ^(2)=93.200,P<0.001)。在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胃息肉癌变率较大肠息肉低(P<0.001)。胃息肉患者大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33.43%vs.14.35%,P<0.001),以多部位、多发以及较少癌变为特征。结论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与普通人群具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李薇薇王玉龙丁倩男姚刘旭李玉红
关键词:大肠息肉胃息肉病理特征检出率
绍兴地区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绍兴地区高发肿瘤生物样本库,为医学研究提供样本资源。方法 2015年12月建成绍兴地区高发肿瘤生物样本库,在进行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收集切除后的组织样本,包括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及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和血清/血浆标本,置于-80℃低温冰箱或者液氮罐中冷冻保存;同时建立一套肿瘤标本库信息管理系统,存储患者病历信息和样本信息。结果共收集各类组织标本1 875管、血液标本2 008管、粪便标本122管以及骨髓标本14管;生物标本对应的临床信息完整度达100%。组织样本热缺血时间均数为(12±3)min,随机抽取10份组织标本,提取10份组织样本RNA,A260/A280值均数为1.92±0.02。结论绍兴地区肿瘤生物标本库已初步建成,形成一套肿瘤生物标本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为相关肿瘤研究提供标本资源。
李玉红丁倩男王勋英郭航远
关键词:信息系统
乳酸林格氏液体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术后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择期胃肠外科肿瘤大手术患者88例,美国麻醉医生分级(ASA)Ⅰ~Ⅱ,随机分成4组:Ⅰ组(乳酸林格氏液负荷和维持),Ⅱ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Ⅲ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负荷和维持),Ⅳ组(预注乳酸林格氏液体,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负荷,乳酸林格氏液体维持);负荷治疗以9 m L·L^-1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或者乳酸林格氏液,再以12 m L·L^-1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或者乳酸林格氏液体输注1 h,之后液体治疗根据麻醉医师判断,将心搏出量变异(SVV)值维持在13%左右。术后观察包括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输液顺序不影响术后结局。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2 L以及并发症影响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进食恢复时间(双因素ANOVA,P=0.020),但是只有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住院时间(P=0.001)。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和并发症作为独立因素均延长进食恢复时间达2 d。术中输入〉1 L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维持术中尿液分泌优于乳酸林格氏液。结论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延长腹腔镜下胃肠癌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不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只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
何锐李玉红丁倩男茹国美
关键词: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平均动脉压和尿液指标对全麻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尿液指标或平均动脉压(MAP)对全麻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56例,ASAⅠ~Ⅱ。麻醉诱导后10 min予以连续3次容量负荷(3 ml/kg),根据每搏心输出量指数(SVI)定义容量有反应(SVI增加≥10%)或无反应(SVI增加<10%)。并根据对容量有反应需要容量负荷的次数分成2组:1次(Ⅰ组)和2~3次(Ⅱ组)。结果Ⅱ组患者术前尿渗透压、尿肌酐浓度和尿比重均高于Ⅰ组(P<0.05)。而麻醉前、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容量负荷期间,2组患者的MAP均相当(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表明:以尿肌酐≥12 mmol/L为阈值判断是否有容量反应性,AUC为0.69(P=0.021);以心脏指数(CI)≤3.5 L/(min·m^2)为阈值判断是否有容量反应性,AUC为0.65(P=0.027)。将尿肌酐和CI结合起来预测容量反应性,AUC为0.85(P=0.001),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91%。结论尿液指标可以预测全麻患者容量反应性,联合CI可提高预测准确性;而MAP没有预测作用。
冯彩娟李玉红何锐丁倩男茹国美
关键词:容量反应性平均动脉压全身麻醉
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羊乳酸林格氏液体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对脓毒症羊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RL)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将实验羊25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稀释去甲肾上腺素组(Nor组)、苯肾上腺素组(Phe组)、多巴胺组(Dop组)和艾司洛尔组(Esm组),每组5只动物。实验羊全身麻醉和气管切开插管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和静脉输注内毒素(LPS)构建羊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分别微泵持续输入生理盐水或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10 min后,输入RL,按20 mL/kg,30min内输毕。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及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Nor组和Dop组加速RL从血浆到组织间隙的分布速率(k_(12)),而降低从组织间液返回到血浆的速率(k_(21))。α_1-受体激动剂促进,而β_1-受体激动剂减缓RL的分布和排泄。Emax药效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RL增加心脏每博量13 mL/次;α_1-受体激动剂和β1-受体激动剂均可增加平均动脉压(MAP),只有α_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心搏量;β_1-受体激动剂可以减少酸中毒的发生。结论:脓毒症羊对RL的分布和排泄减慢,液体在外周组织积聚,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促进液体在组织间液积聚,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降低酸中毒。
易声华李玉红郑晓铸安满丽丁倩男茹国美张林
关键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苯肾上腺素
麻醉诱导后晶体液或胶体液对体内液体潴留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麻醉诱导后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对液体潴留指数(fluid retention index,FR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胃肠外科肿瘤大手术患者111例,美国麻醉医生分级(ASA)I^II,分成4组:I组(万汶负荷和维持),II组(预注乳酸林格氏液,万汶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III组(万汶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IV组(乳酸林格氏液负荷和维持);液体负荷以9 m L/kg万汶或者乳酸林格氏液,再以12 m L/kg万汶或者乳酸林格氏液体输注1 h,之后以维持心搏出量变异(SVV)值为13%左右指导液体治疗。每位受试者采集尿标本3次,即麻醉前、液体负荷完成以及手术开始后1 h。检测尿液颜色,尿比重、尿渗透压和尿肌酐浓度,并根据上述尿液指标计算FRI。结果:术前FRI的基础值为3.4±1.1,液体负荷期间FRI几乎没有变化(P>0.05),术后1 h液体维持输入万汶的患者(I组)的FRI值与基础值相比没有变化(P>0.05),而输入林格氏液体的患者(II组、III组和IV组)术后1 h的FRI值由3.3降到2.9(P=0.003)。当患者尿液速率小于100 m L/h,FRI迅速增加。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肾功能损伤,FRI≥4.0的患者占32%(15例),其术后血肌酐浓度轻度增加的风险增加6.4倍;而术中出血≥250 m L也增加术后血肌酐升高的风险。与术后血肌酐未升高的患者相比,术后血肌酐浓度增加的患者术中肌酐清除率也增加(155 m L/min vs 76 m L/min,P=0.012)。结论:林格氏液可以降低FRI值,逆转患者围手术期脱水,而羟乙基淀粉却没有此作用。术前FRI升高增加患者术后血肌酐浓度增加的风险。
冯彩娟李玉红何锐丁倩男茹国美
关键词:脱水
热炸工艺对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茸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考察传统热炸工艺对梅花鹿鹿茸不同部位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传统热炸法炮制东北梅花鹿鹿茸,用Bradford法测定鹿茸可溶性蛋白含量;利用MTT法测定鲜鹿茸与热炸炮制鹿茸上、中、下部位对NRK-49F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鲜鹿茸上中下部均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从上到下活性减弱;热炸炮制品促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结论:梅花鹿鹿茸具有较强的促细胞增殖能力,传统热炸炮制明显降低鹿茸的促细胞增殖的能力。
丁倩男王春梅吴帆田敬欢赓迪戴俊东董玲
关键词:梅花鹿鹿茸细胞增殖
成人与儿童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成人和儿童术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择期盆腔、肛肠或者下肢小手术患者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其中儿童14例,成人14例。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药后在20 min内恒速输入10 m L/kg的乳酸林格氏液体,通过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采用Matlab 4.2软件包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结果: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成人相比,在输入林格氏液体后90 min内儿童的血浆稀释程度明显降低(0.16 vs 0.07,P=0.000),儿童将输入液体的43%通过肾脏排出,显著高于成人(18%)(P=0.011)。按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和成人对乳酸林格氏液的血浆清除率分别是2.2 m L·min-1·kg-1和0.5 m L·min-1·kg-1(P=0.016),而肾脏对乳酸林格氏液体的清除率两组分别是0.76 m L·min-1·kg-1和0.10 m L·min-1·kg-1,(P=0.000)。结论:儿童对乳酸林格氏液体血浆和肾脏清除率分别是成人的4倍和7倍,术前给儿童输液,按照体重计算量可以参照成人的剂量。
王军会李玉红茹国美丁倩男
关键词:液体动力学血浆清除率成人儿童
晶体和胶体溶液用于麻醉诱导后容量负荷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乳酸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容量负荷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双盲前瞻性研究。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择期胃肠外科肿瘤手术患者81例,美国麻醉医生分级Ⅰ~Ⅱ,分成2组:Ⅰ组(羟乙基淀粉130/0.4容量负荷组,n=56)和Ⅱ组(乳酸林格氏液容量负荷组,n=25)。麻醉诱导后予以3次容量负荷,每次3 m L·kg?1羟乙基淀粉130/0.4或者乳酸林格氏液,7 min输毕。麻醉前后、每次容量负荷后稳定5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AP)、每博心脏输出量指数(SVI)、血容量扩张效率和氧供(DO_2)。结果麻醉诱导期间SVI和MAP均降低,两组相当;Ⅰ组和Ⅱ组患者对3次容量负荷的反应性分别为64%对20%(P<0.001)、43%对13%(P<0.001)和23%对14%(P=0.101);而第1或2次容量负荷后Ⅰ组患者达到容量最优化的累计比例低于Ⅱ组(25%对74%,P<0.001;46%对81%,P<0.001),第3次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对89%,P=0.825)。3次容量负荷后SVI上升的幅度Ⅰ组(基础值86%)高于II组(基础值68%)(P<0.001),而MAP变化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次负荷后2种液体的血容量扩张效率相当,第2次和第3次负荷Ⅰ组高于Ⅱ组。麻醉诱导和血液稀释均导致氧供下降,2种液体之间没有区别。结论容量优化治疗中胶体液的容量治疗效果优于晶体液,建议采用胶体液进行容量负荷治疗。
何飞燕李玉红丁倩男茹国美
关键词:乳酸林格氏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