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璐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肾小球...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变
  • 1篇脂肪变性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肾炎
  • 1篇肾炎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组织
  • 1篇迁移

机构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于璐
  • 2篇孙洁
  • 2篇邓菊庆
  • 1篇冯晓洁
  • 1篇苏晓三
  • 1篇杨倩
  • 1篇陈睿
  • 1篇刘杰
  • 1篇杨柳
  • 1篇尹燕锋
  • 1篇庄利萍
  • 1篇周开华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迁移率蛋白B1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肝细胞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HMGB1和VEGF在肝细胞癌中呈强弱不等的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20/30(66.7%)和23/30(76.7%),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P<0.05),并且HMGB1与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408,P<0.05)。HMGB1与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正相关(r=0.529,P=0.008);当HMGB1阳性细胞数<25%时,微血管密度无明显增加;当阳性细胞数>25%时,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增加。结论在肝细胞癌中,HMGB1与VEGF表达上调有关,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相关,HMGB1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
杨倩邓菊庆冯晓洁庄利萍于璐孙洁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
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及肾脏组织中Caspase-3及AnnexinⅤ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外周血及肾脏组织中淋巴细胞调亡指标Caspase-3和AnnexinⅤ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6例MsPG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aspase-3及AnnexinⅤ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其肾脏组织Caspase-3及AnnexinⅤ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Caspase-3在正常肾脏组织的肾小球系膜区无表达,肾间质少量分布;AnnexinⅤ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肾小球囊壁及系膜区有少量沉积,偶见肾间质少量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无表达。Caspase-3、AnnexinⅤ及FIB在不同程度MsPGN患者的肾脏组织内均有表达,且肾小管、肾间质着色深于肾小球。Caspase-3、AnnexinⅤ及FIB在肾脏组织的表达强度与系膜增生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相关。MsPGN患者外周血Caspase-3、AnnexinⅤ增高水平与系膜增生程度相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sPGN患者血清Caspase-3、AnnexinⅤ水平与FIB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258,P<0.05;r=0.4131,P<0.05)。结论MsPGN患者体内存在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失调,淋巴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MsPGN的病变过程及肾脏纤维化。
张曦李茹艳张钧泰于璐
关键词: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CASPASE-3凋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髓系抑制细胞预防肺纤维化形成
2021年
目的探讨Gr-1^(+)CD11b^(+)髓系抑制细胞(MDSC)在博来霉素(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将104只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2只)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NS)后经尾静脉注射NS;BLM组(32只)气管内注入BLM后经尾静脉注射NS;MSC组(40只)气管内注入BLM后经尾静脉注射MSC(细胞总数1.5×106个)。于造模后第1、3、5、8、11、14、18、21、25、32天采集各组小鼠尾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r-1^(+)CD11b^(+)细胞含量。于造模后第3、8、18和32天各组均处死8只小鼠并摘取小鼠肺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Gr-1^(+)CD11b^(+)细胞含量,同时留取肺组织行Masson染色。提取MSC组小鼠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小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结果 MSC组第3和第8天时肺泡炎较BLM组减轻(分别为1.32±0.25和2.53±0.56;1.06±0.42和2.27±0.82,均P<0.01);MSC组第18和第32天时肺纤维化较BLM组减轻(分别为1.02±0.44和1.81±0.74;1.51±0.73和2.72±0.54,均P<0.05)。BLM组小鼠PBMC和肺组织中Gr-1^(+)CD11b^(+)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升高;MSC组小鼠PBMC和肺组织中Gr-1^(+)CD11b^(+)细胞较BLM组明显降低(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SC治疗后第12、24、48、72和96 h小鼠肺组织可以检测到sry基因。结论 MDSC参与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形成,MSC可以通过抑制MDSC预防肺纤维化形成。
尹燕锋杨柳于璐王翼寅陈睿周开华苏晓三
关键词:肺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博来霉素
76例DCD肝移植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公民在心脏死亡之后进行器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DCD供体肝尤其是脂肪变性供肝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DCD供肝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的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其中脂肪变性分级为无脂肪变性(S0级)、轻度(S1)、中度(S2级)、重度(S3级)脂肪变性,各级例数分别为36例、21例、14例、5例.观察术后3 d、14 d肝、肾功能等主要影响指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1、S2级脂肪变性组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在手术后3 d、14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2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感染、肝动脉栓塞、腹水、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S3组与S1、S2组及对照组比较,出血、感染、肝动脉栓塞、腹水、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患者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94.4%,S1组、S2组、S3组分别为90.5%、85.7%和60%.结论移植后术后早期主要指标观察,在慎重选择受体的情况下DCD轻中度脂肪变性供体肝可以用于移植,对于重度脂肪变性DCD供体肝还是DCD肝移植的难以克服的危险因素,应该尽量选择不要使用.
邓菊庆于璐刘杰廖丽琼范方淑孙洁许赟赟
关键词:DCD肝移植脂肪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