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调控Rac1b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MALAT1调控Rac1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手术切除后30 min内于-80℃保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中MALAT1和Rac1b mRNA的表达;RNA干扰沉默结直肠癌细胞MALAT1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c1b和上皮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Ed U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ALAT1低表达后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MALAT1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干扰MALAT1表达后,Rac1b的表达升高,细胞增殖加快,且上皮间质化标志物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升高。干扰MALAT1的表达可明显促进结直肠癌侵袭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MALAT1低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这一相关性是通过调控Rac1b的表达实现的。
- 杨孜欢冯杏芝方乐堃黄丹丹汪建平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癌肿瘤转移
- Klotho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Klotho基因是由Kuro等在1997年发现的与衰老相关的基因,人Klotho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2,全长50 kb,其表达涉及糖代谢和钙磷代谢等多种细胞生理过程。研究发现,Klotho基因的表达下调普遍存在于一系列恶性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结直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因此,探索Klotho基因和Klotho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肿瘤的诊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就Klotho基因及Klotho蛋白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展开阐述。
- 呙耀宇陆立黄丹丹任东林
- 关键词:KLOTHO基因消化系统肿瘤肿瘤抑制
- 小承气合剂经超声波给药对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4年
-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能有效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性高[1]。
- 韩植芬何凤仪李祎娉刘智敏任东林任东林
- 关键词:小承气合剂超声波胃肠功能炎症结直肠肿瘤
- 1例特殊疾病背景的出血性痔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 2021年
- 出血性痔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常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痔切除术、套扎术、注射术等),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当出血性痔合并特殊疾病时,往往会给临床医师制定治疗决策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本文通过回顾1例特殊疾病背景的出血性痔患者的治疗过程,详细分析该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医师开展痔病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 黄丹丹张迪彭慧任东林
- 关键词:肛肠疾病套扎术特殊疾病注射术痔切除术
- 内镜下芍倍注射术与胶圈套扎术治疗Ⅱ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内镜下芍倍注射术与胶圈套扎术治疗Ⅱ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Ⅱ度内痔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镜外科行内镜下治疗的96例Ⅱ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芍倍注射组(n=48)及胶圈套扎组(n=48),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及肛门水肿)、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价、综合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芍倍注射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的肛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胶圈套扎组,术后第1天肛门坠胀的发生率较胶圈套扎组低(P <0.001)。术后第1周内,芍倍注射组发生出血的发生率更低(P <0.05),两组间尿潴留及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芍倍注射组治疗费用少于胶圈套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3个月胶圈套扎组的EQ VAS评分优于芍倍注射组(P <0.05)。两组患者EQ VAS评分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7.9%,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内镜下芍倍注射术与胶圈套扎术对Ⅱ度内痔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前者在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程度、降低肛门坠胀和术后第1周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陈泳成黄丹丹黄丹丹胡邦苏丹
- 关键词:内镜治疗
- 肛周和会阴部横纹肌肉瘤15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肛周和会阴部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1997—2019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6例)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收治的肛周和会阴部RMS患者的症状、病理和影像学以及诊治资料。15例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2例;年龄范围为23个月至38岁(中位数19岁)。根据国际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分组标准,Ⅰ组1例,Ⅱ组6例,Ⅲ组4例,Ⅳ组4例;肿瘤临床TNM分期Ⅱ期1例,Ⅲ期10例,Ⅳ期4例,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12例,肺转移1例,盆腔转移2例,骨转移2例,乳腺转移1例。8例为胚胎性肛周及会阴部RMS,7例腺泡性肛周及会阴部RMS。结果按发现症状到病理确诊间隔时间为确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为2.0个月(3 d~5个月),1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有3例为一期手术(2例为R0,1例为Rx),6例为化疗后的二期手术(3例为R0,1例为R1,2例为Rx);1例仅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5例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6例为新辅助化疗;有3例接受术后放疗。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8~120)个月,5年OS为28%。结论肛周及会阴部RMS极易被误诊,对表现为肛周肿物的患者,首先应行B超或MRI等辅助检查以排除该病。肛周RMS多与肛门外括约肌关系密切,建议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
- 呙耀宇胡邦王馨华黄丹丹李娟张迪黎学莹陈功任东林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肛周脓肿肛周会阴
- 骶神经调控术治疗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初步探索:基于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 2023年
- 目的探索骶神经调控术治疗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接受骶神经调控术的16例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便秘+膀胱出口梗阻,4例大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2例便秘+尿失禁,2例大便失禁+尿失禁,1例便秘+膀胱过度活动症。骶神经调控术分两期进行,Ⅱ期手术为永久刺激器植入术。以Ⅰ期手术前为临床观察的基线期,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的时间间隔为体验治疗期。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后短期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基于Wexner大便失禁量表、Wexner便秘量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男性/女性下尿路症状量表长表进行评估。结果16例患者的平均体验治疗期为(30.6±7.0)d,所有患者均完成基线期和体验治疗期结束时的随访。体验治疗期结束后,15例患者症状改善在50%以上。14例患者选择接受Ⅱ期手术,有1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术后6个月完成随访;2例患者选择拔除电极、终止本疗法并完成术后6个月内的随访。各量表在基线期、体验治疗期结束时和Ⅱ期手术术后6个月这三个时间点进行总体比较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手术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基线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包括切口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电极拉伸致治疗失效再植入1例。结论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经谨慎筛选后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短期效果满意,安全性尚可。
- 钱瑞君黄谨甘营国黄丹丹刘智敏刘智敏任东林谢尚奎陆立
- 关键词:大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
- 芍倍注射术与痔套扎术治疗Ⅱ~Ⅲ度痔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和经济学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目前,临床Ⅱ、Ⅲ度痔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手术、套扎术和注射术等。本文旨在比较芍倍注射术与痔套扎术在治疗Ⅱ、Ⅲ度痔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学。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0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60例Ⅱ、Ⅲ度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芍倍注射组(28例,采用芍倍注射术治疗)和套扎对照组(32例,采用痔套扎术治疗)。病例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Ⅱ、Ⅲ度痔;(2)采用芍倍注射术或套扎术治疗;(3)患者年龄18~75岁。排除合并肛裂、肛瘘、肛窦炎等其他肛周疾病者,精神疾病者或其他无法配合治疗者,以及临床和随访资料不完全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复发情况,术后疼痛、肛门水肿、肛门坠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半年生活质量EQ⁃5D⁃3L评分。结果芍倍注射组男性比例高于套扎对照组[75%(21/28)比37.5%(12/32),χ2=8.485,P=0.004],两组患者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包括Nystrom痔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术后半年芍倍注射组与套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4/28)比9.4%(3/32),χ2=0.035,P=0.851];芍倍注射组术后1 d、7 d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套扎对照组[术后1 d:中位数2(1~6)分比中位数3(1~7)分,Z=2.814,P=0.005;术后7 d:中位数0(0~2)分比中位数1(0~4)分,Z=3.149,P=0.002]。芍倍注射组术后1 d肛门水肿率[10.7%(3/28)比34.4%(11/32),χ2=4.673,P=0.037]、肛门坠胀率[7.1%(2/28)比28.1%(9/32),χ2=4.391,P=0.048]、住院总费用[(6343.5±1444.1)元比(10587.1±1719.0)元,t=12.515,P<0.001]、术后出院时间[中位数1(1~5)d比中位数3(1~6)d,Z=5.879,P<0.001]均低于套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EQ⁃5D⁃3L评分术后半年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芍倍注射组:(0.90±
- 黄丹丹刘智敏张迪胡邦苏丹张恒任东林
- 关键词:注射疗法
- 芍倍注射液对痔急性发作模型大鼠直肠肛管组织病理形态学、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芍倍注射液对痔急性发作模型大鼠直肠肛管组织病理形态学、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25只。对照组不予处理,模型组与治疗组利用6%巴豆油制备痔急性发作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给予肛管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肛管注射芍倍注射液稀释液。给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后分别比较各组大鼠直肠肛管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给药后第7天比较各组直肠肛管系数、直肠肛管湿干重差、直肠毛细血管通透性、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直肠肛管组织充血水肿明显,分泌物明显增加,镜下可见黏膜上皮脱落坏死,黏膜下层充血出血,血管扩张明显,伴大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直肠肛管组织病变明显,提示造模成功。治疗组直肠肛管组织充血肿胀程度和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给药后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出血明显减轻,给药后第3天,黏膜上皮开始修复。治疗组给药后各时点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充血/出血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给药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的血管扩张评分、上皮细胞坏死/损伤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直肠肛管系数、直肠肛管湿干重差较对照组大,血清中的TNF-α、IL-1、IL-6水平及伊文思蓝含量较对照组均增高(均P<0.05);治疗组直肠肛管系数、直肠肛管湿干重差较模型组小,血清中的TNF-α、IL-1、IL-6水平及伊文思蓝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均P<0.05)。结论芍倍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痔急性发作模型大鼠直肠肛管病理组织形态,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直肠肛管黏膜修复。
- 黄丹丹刘智敏赵严冬呙耀宇任东林
- 关键词:痔急性发作芍倍注射液病理形态学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