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琳

作品数:24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土壤
  • 10篇入渗
  • 9篇膜孔灌
  • 8篇浑水
  • 5篇运移
  • 5篇土壤水
  • 5篇聚谷氨酸
  • 5篇Γ-聚谷氨酸
  • 4篇容重
  • 4篇水分
  • 4篇土壤容重
  • 3篇滴灌
  • 3篇土壤水氮运移
  • 3篇温室
  • 3篇膜下滴灌
  • 3篇肥液
  • 3篇肥液入渗
  • 3篇
  • 3篇菠菜
  • 2篇地下水

机构

  • 21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黄河水利科学...
  • 3篇宁夏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陕西省水利电...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河北水利电力...
  • 1篇山东福瑞达生...

作者

  • 24篇陈琳
  • 21篇费良军
  • 5篇傅渝亮
  • 5篇钟韵
  • 3篇田军仓
  • 2篇刘利华
  • 2篇闫新房
  • 2篇金世杰
  • 1篇聂卫波
  • 1篇吴军虎
  • 1篇王子路
  • 1篇王锦辉
  • 1篇杨扬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排灌机械工程...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地下水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宁夏工程技术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咸水膜下滴灌对温室乳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防渗技术、微咸水利用方式对温室膜下滴灌乳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矿化度的微咸水灌溉会增加作物土壤根系层含盐量和阻碍作物根系吸水,在灌溉方式和灌水定额一定的情况下,虽然全塑料薄膜防渗保水效果强于四周塑料薄膜+底部粘土防渗,但是四周塑料薄膜+底部粘土防渗透气性好,土壤呼吸作用强,在高温时可以及时调节土壤温度,并有利于乳瓜根部呼吸和生长,使其光合速率升高,有助于乳瓜水分和干物质积累,从而获得增产。
李荣陈琳费良军
关键词:膜下滴灌乳瓜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揭示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室内浑水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减渗特性以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累积入渗时间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模型和减渗模型。研究表明:当浑水的含沙率和膜孔的直径一定时,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相同时间内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初始含水率为4.96%,7.43%,10.07%和12.40%的分别较风干条件下的减少了19%,33%,45%和56%,减渗效果明显。通过对含水率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靠近和远离膜孔的部位含水率变化梯度较大,平均含水率梯度达到了2%/cm,而中间部位含水率变化较小,平均含水率变化梯度仅为0.65%/cm。
金世杰费良军傅渝亮王锦辉钟韵陈琳
关键词:初始含水率入渗量
容重对土壤水氮垂直运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不同土壤容重下红壤土与黄土中水分与硝态氮垂直一维入渗运移特性差异,提高红壤与黄土地区水肥利用效率,以江西壤黏土与西安粉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一维入渗方式模拟土壤容重对2种土壤中水分及硝态氮垂直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壤黏土与西安粉壤土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入渗速度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灌水结束时与再分布1 d后,2种土壤的含水率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西安粉壤土的含水率略大于江西壤黏土;土壤容重越大,硝态氮越集中于深层土壤中且其峰值越高,再分布过程中峰值下降,其中容重为1.25,1.35,1.40 g/cm 3的峰值下降较大.灌水结束时土壤容重对40~50 cm土层内的硝态氮质量比在0.05水平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再分布1 d后,2种土壤在0~30 cm土层内的硝态氮质量比相差甚小,在30~60 cm土层内的硝态氮质量比均较高,但西安粉壤土的硝态氮质量比更高.故江西壤黏土中硝态氮更容易淋溶,而西安粉壤土的持水持肥性较好.
刘乐费良军曾健陈琳傅渝亮钟韵
关键词:硝态氮土壤容重
添加γ-聚谷氨酸的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特性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究聚谷氨酸对浑水膜孔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运动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影响,基于室内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γ-PGA施量配比(0,0.1%,0.5%,1.0%)对水分入渗及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累积入渗量,与处理C相比,处理C1、处理C2、处理C3的累积入渗量分别减小了17.27%,30.91%和42.73%,稳定入渗率分别减小了17.28%,35.79%和57.32%,但土壤饱和含水率分别增加了7.38%,35.27%和39.62%;Kostiakov公式中K值从0.132 8减小到0.070 7,α值从0.774 6增大到0.812 7;γ-PGA会阻碍垂直湿润锋运移,使得土壤水分保持在土壤根系吸水层,但对水平湿润锋的运移并没有阻碍作用,并且对土壤水分的水平运动有推进作用,0.5%γ-PGA施量效果最显著;另外,γ-PGA改变了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在浑水膜孔灌中,可将水分集中在土壤上层,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陈琳费良军王子路郭欣曾建杨扬
关键词:Γ-聚谷氨酸土壤持水能力入渗特性
痕灌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9
2015年
痕灌技术是应用于节水灌溉的一项新技术.对痕灌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中国在痕灌技术对作物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痕灌管埋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指出痕灌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势,为今后痕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陈琳田军仓王子路
关键词:节水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水氮运移特性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为了探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下水氮运移特性,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6.02%,7.40%,8.23%,10.08%和13.20%)条件下入渗特性、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的累积入渗量以及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规律均受到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同一入渗时刻,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却呈现出随时间增大的趋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体积越大,湿润体内水分、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分布范围越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入渗系数K值越小,入渗指数α越大。灌水结束时,湿润体内铵态氮绝大部分分布在湿润体半径r≤5cm范围内,而湿润体半径10cm>r>5cm范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湿润体半径r≥10cm时,铵态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主要集中分布在由膜孔中心至半径为10cm范围内,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硝态氮含量均随着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距离膜孔中心越近硝态氮含量越高;在同一位置处,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均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水分再分布,湿润锋逐渐下移,湿润体内铵态氮逐渐向下运移且其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时间继续运移,上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减小,下层新湿润体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整个湿润体内硝态氮含量分布趋于均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氮素运移及转化奠定了基础。
陈琳费良军刘利华王子路钟韵
关键词:水分再分布氮素运移
不同防渗处理下温室黄瓜微咸水灌溉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在新增沙地温室设施内进行黄瓜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防渗措施和灌溉方式是黄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是黄瓜生理指标的首要影响因素,以四周塑料薄膜+底部黏土防渗为佳。灌水定额是黄瓜品质和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灌水定额以180 m^3/hm^2(3-5月)、240 m^3/hm^2(6月)为最佳。综合考虑黄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四周塑料薄膜+底部黏土防渗、混灌、灌水定额180m^3/hm^2(3-5月)、240m^3/hm^2(6月)为最佳组合。
陈琳田军仓闫新房
关键词:黄瓜膜下滴灌
膜孔直径对浑水膜孔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通过对西安粉壤土进行4种膜孔直径(6,8,10,12cm)的浑水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室内试验,观测并分析了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湿润体内水分分布以及NO_3^--N和NH_4^+-N运移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膜孔直径对浑水膜孔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累积入渗量符合Philip入渗模型;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在相同的入渗时间内,膜孔直径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越小,同一位置处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越大。入渗400min内,在膜孔中心附近区域NO_3^--N和NH_4^+-N含量较高,湿润体内土壤NO_3^--N主要集中分布在距膜孔中心15cm范围内,而NH_4^+-N主要集中分布在距膜孔中心8cm范围内。
刘利华费良军陈琳白瑞
关键词:肥液入渗
不同土壤温度和容重下微咸水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HYDRUS模拟及验证被引量:7
2018年
为探索西北干旱地区不同质地土壤以及土壤温度和容重对微咸水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和容重对砂壤土和粉壤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地下水补给量与土壤温度和容重之间的模型,毛管水上升高度与土壤温度和容重之间的模型,其中地下水补给量模型,砂壤土的绝对系数均达到0.96以上,计算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偏差小于10.9%,粉壤土的绝对系数均达到0.96以上,计算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偏差小于8.4%,毛管水上升高度模型,砂壤土的绝对系数均达到0.996以上,计算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偏差小于8.37%,粉壤土的绝对系数均达到0.997以上,计算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偏差小于11.9%,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所建立方程符合实际情况。砂壤土盐分主要聚集在距地表1.70~2.20m处,粉壤土盐分主要聚集在距地表0.3~1.3m处,砂壤土土壤盐分分布受土壤温度和容重的影响较显著,而粉壤土土壤盐分分布受其影响并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化地区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陈琳费良军傅渝亮王子路钟韵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温度土壤容重
微咸水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膜下滴灌黄瓜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试验结合温室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了不同微咸水净化灌溉管理模式对黄瓜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黄瓜的光合指标与水分利用效率均降低,但品质有所提升。混灌(微咸水与净化水1∶1)与轮灌(按次)相比,黄瓜光合速率大致相近,干物质积累增多,品质有所改善,且混灌比净化水灌溉节省处理成本50%。因此,混灌(微咸水与净化水1∶1)是该试验条件下最优的灌溉管理模式。
陈琳田军仓闫新房
关键词:非耕地温室黄瓜膜下滴灌光合指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