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渝亮

作品数:18 被引量:144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入渗
  • 6篇水分
  • 6篇土壤
  • 6篇膜孔灌
  • 6篇浑水
  • 4篇土壤水
  • 3篇单点
  • 3篇土壤水分
  • 2篇冬小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涌泉根灌
  • 2篇玉米
  • 2篇枣树
  • 2篇容重
  • 2篇入渗特性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水分动态
  • 2篇水分生产
  • 2篇水分生产效率
  • 2篇土壤容重

机构

  • 16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18篇傅渝亮
  • 15篇费良军
  • 7篇钟韵
  • 5篇陈琳
  • 5篇金世杰
  • 4篇高传昌
  • 4篇汪顺生
  • 3篇聂卫波
  • 2篇王博
  • 2篇王锦辉
  • 1篇吴军虎
  • 1篇孙景生
  • 1篇王龙飞
  • 1篇李兴敏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排灌机械工程...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揭示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室内浑水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减渗特性以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累积入渗时间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模型和减渗模型。研究表明:当浑水的含沙率和膜孔的直径一定时,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相同时间内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初始含水率为4.96%,7.43%,10.07%和12.40%的分别较风干条件下的减少了19%,33%,45%和56%,减渗效果明显。通过对含水率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靠近和远离膜孔的部位含水率变化梯度较大,平均含水率梯度达到了2%/cm,而中间部位含水率变化较小,平均含水率变化梯度仅为0.65%/cm。
金世杰费良军傅渝亮王锦辉钟韵陈琳
关键词:初始含水率入渗量
容重对土壤水氮垂直运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不同土壤容重下红壤土与黄土中水分与硝态氮垂直一维入渗运移特性差异,提高红壤与黄土地区水肥利用效率,以江西壤黏土与西安粉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一维入渗方式模拟土壤容重对2种土壤中水分及硝态氮垂直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壤黏土与西安粉壤土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入渗速度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灌水结束时与再分布1 d后,2种土壤的含水率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西安粉壤土的含水率略大于江西壤黏土;土壤容重越大,硝态氮越集中于深层土壤中且其峰值越高,再分布过程中峰值下降,其中容重为1.25,1.35,1.40 g/cm 3的峰值下降较大.灌水结束时土壤容重对40~50 cm土层内的硝态氮质量比在0.05水平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再分布1 d后,2种土壤在0~30 cm土层内的硝态氮质量比相差甚小,在30~60 cm土层内的硝态氮质量比均较高,但西安粉壤土的硝态氮质量比更高.故江西壤黏土中硝态氮更容易淋溶,而西安粉壤土的持水持肥性较好.
刘乐费良军曾健陈琳傅渝亮钟韵
关键词:硝态氮土壤容重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实现豫西半旱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利用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技术,研究了3种灌水模式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公顷穗数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灌3水处理与灌4水处理相比较,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随覆盖量增加明显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和1.6%,耗水量减少4%,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统一。灌2水处理下不同覆盖量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所提高,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试验最佳分配方案为灌3水处理与4 500 kg/hm2覆盖量。
高传昌傅渝亮汪顺生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覆盖水分利用率
涌泉根灌条件下覆盖方式对枣树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涌泉根灌条件下山地枣树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陕北山地枣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涌泉根灌灌水后各覆盖方式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大小关系依次为秸秆覆盖(12.06%)>地膜覆盖(11.27%)>CK(10.36%);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表现为表层低(0~30 cm)、中层高(30~60 cm)、底层低(60~100 cm)的规律,垂直方向上各土壤层次的含水量平均变异系数均表现为秸秆覆盖最小,地膜覆盖居中,CK最大;不同覆盖条件枣吊的平均增长率大小为:地膜覆盖(0.185)>CK(0.175)>秸秆覆盖(0.160),地表温度对枣吊生长阶段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覆盖处理与地膜覆盖、CK相比,产量分别提高29.32%和39.40%。秸秆覆盖的保墒措施更适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山地枣树,不同秸秆覆盖量及覆盖厚度对涌泉根灌枣树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何振嘉傅渝亮
关键词:枣树涌泉根灌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耗水规律
多因素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主要选取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膜孔直径和浑水含沙率4个影响因素,研究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及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4个因素影响下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拟合决定系数R=0.98,表明各影响因素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有一定影响.利用相对值法分析了各因素入渗参数对单位膜孔累积入渗量的影响程度,且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浑水含沙率;利用敏感性指标判断得出在同一入渗时间,各影响因素越大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速率的影响越弱.
姜瑞瑞费良军傅渝亮康守旋刘腾
关键词:敏感性
陕北黄土高原枣树需水规律与灌溉需水量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为探明黄土高原区山地枣树的需耗水规律,于2009-2013年在陕北米脂试验站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对枣树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和参照作物ET0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果实生长膨大期>开花座果期>果实成熟期>萌芽展叶期;枣树4个生育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的作物系数均值分别为0.44、0.81、0.99、0.91;根据试验地气象局提供的1971-200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试验区35 a有效降雨量、枣树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份枣树的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讨论了枣树需水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将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了拟合,为陕北山地枣树的作物需水量提供了经验公式,也为制定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水文年份枣树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何振嘉董起广杨凯傅渝亮费良军
关键词:枣树灌溉需水量作物系数
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2008年6~9月在河南新乡进行了不同沟灌方式和水分处理下(质量比占田间持水率的80%、70%、60%)夏玉米生理特性和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有效抑制冗余生长,使光合产物向有利于产量形成方向运转,灌水量均减小33.3%,耗水量降低22.04%、21.05%和23.88%,减产2.85%、3.99%和9%;常规沟灌和交替隔沟灌溉的灌溉水生产效率(WUEI)均是70%处理最高,为1.74和2.50 kg/m3,总水分生产效率(WUEET)表现为常规沟灌70%处理最高(1.63 kg/m3),交替隔沟灌溉80%处理最高(2.05 kg/m3);同种水分处理,交替隔沟灌溉的水分生产效率远高于常规沟灌,是夏玉米适宜的供水模式。
汪顺生费良军孙景生高传昌傅渝亮
关键词:夏玉米生理特性水分生产效率
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为揭示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土壤容重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湿润体特征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土壤容重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模型;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率、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以及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减小;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距膜孔中心相同位置处的土壤含水率减小。该研究成果可为更深入的研究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规律和浑水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钟韵费良军傅渝亮金世杰王锦辉
关键词:土壤容重
套种宽窄行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玉米等行距为对照,研究了豫西地区套作模式下宽窄行栽培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提高,有利于夏玉米营养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株高增高,并且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快,后期下降慢,生物产量高,百粒重高,产量性状明显改善,其中平均产量为6660.2kg.hm-2,比等行距增产16.7%,增产显著。
汪顺生费良军高传昌傅渝亮
关键词:套种宽窄行灌浆速率
土壤水分再分布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在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生物角度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物理角度分别以耕作措施、雨强、灌水方式、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归纳了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滞后作用、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等的数学模型.从生物角度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生态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土壤水分的再分布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根系层土壤水分状况、丰富群落结构,提升土壤养分、增加根层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在对根层水分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又会因土壤水分、植物种类和土壤特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理清研究现状,以期为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金世杰费良军傅渝亮
关键词: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