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焰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核
  • 2篇结核病
  • 2篇结核病诊断
  • 2篇结核患者
  • 2篇基因
  • 2篇干扰素
  • 2篇Γ-干扰素
  • 1篇毒力
  • 1篇毒力鉴定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早期分泌
  • 1篇通路
  • 1篇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表达谱
  • 1篇基因表达谱分...
  • 1篇基因缺陷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徐元宏
  • 4篇张焰
  • 3篇程筱雯
  • 3篇王晓玮
  • 1篇邓芳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核患者CD4+ T淋巴细胞CFP-10蛋白刺激前后基因表达谱分析
2017年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全球每年新增活动性结核患者约1 040万,年死亡约140万,全球超过1/3的人口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同时随着合并HIV感染和多重耐药病例的增多,使得结核病的全球防治形势依旧严峻.培养滤液蛋白10(10-kDa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CFP-10)由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差异区1(region of difference 1, RD1) Rv 3874编码产生,并且RD 1区只出现在致病结核分枝杆菌中,其他分枝杆菌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不表达CFP-10,是结核病诊断的特异性蛋白抗原.CFP-10可诱发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皮肤试验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并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4].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CFP-10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前后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就IFN-γ的释放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发病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张焰王晓玮程筱雯徐东芳王东萍韦薇王庆徐元宏
关键词:CFP-10结核病诊断T淋巴细胞CD4+表达谱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ELISPOT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以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蛋白原核表达、纯化体系为基础,建立稳定的ELISPOT方法;检测164份疑似结核患者标本的外周血ELISPOT,与临床诊断及T-SPOT·TB结果对比。表达所得重组蛋白浓度和纯度如下:CFP10为0.5 mg/ml,84%;ESAT6为4 mg/ml,98%。ELISPOT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为每孔细胞密度2×105/孔,CFP10、ESAT6蛋白抗原浓度分别为10μg/孔,细胞孵育时间20 h。ELISPO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50%、82.35%,检测结果与TSPOT·TB方法结果一致(χ2=0.57)。
王晓玮程筱雯张焰徐东芳王东萍韦薇王庆徐元宏
关键词:结核病诊断Γ-干扰素ELISPOTCFP10ESAT6
ESAT-6刺激结核患者CD4^+ T淋巴细胞前后释放IFN-γ mRNA差异表达及信号通路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前后释放γ-干扰素(IFN-γ)mRNA进行检测,并对mRNA在刺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例初诊结核患者外周静脉血各1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SAT-6刺激PBMC,6 h后磁珠法分选CD4^+T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刺激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分类,KEGG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ESAT-6刺激后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2 297条,相对高表达的mRNA有1 071条,相对低表达的mRNA有1 226条(>2倍变化且P<0.05)。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了17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5条信号通路与结核释放IFN-γ关系密切。结论 ESAT-6刺激后的CD4^+T淋巴细胞有大量mRNA发生差异表达,其在多个与结核释放IFN-γ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张焰王晓玮程筱雯徐元宏
关键词:Γ-干扰素信号通路结核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弓形虫rop16_(I/III)缺陷虫株的构建及毒力鉴定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弓形虫RH株rop16_(I/III)缺陷虫株。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构建基因缺陷虫株。运用E-CRISPR数据库设计gRNA,并使用定点突变试剂盒突变pSAG1::Cas9-U6::sgUPRT质粒上的gRNA,构建pSAG1::Cas9-U6::sgrop16质粒。此外将rop16上游序列、乙胺嘧啶抗性基因、rop16下游序列3个片段连接成donorDNA,克隆于pUC19质粒上,PCR扩增donor DNA片段。pSAG1::Cas9-U6::sgrop16质粒和donor DNA片段电穿孔转染弓形虫,电转后悬液接种于HFF-1细胞中,3μmol/L乙胺嘧啶筛选电转后的虫株。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克隆化筛选虫株。吉姆萨染色分别比较RH株和RHΔrop16株对HFF-1细胞的增殖与入侵。并比较RH株和RHΔrop16株分别感染昆明小鼠后小鼠的生存和死亡率。结果经测序比对,成功构建了pSAG1::Cas9-U6::sgrop16质粒和pUC19-donorDNA质粒。PCR鉴定结果显示,DHFR编码(编码乙胺嘧啶抗性基因)序列成功插入至靶点位置,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未见RHΔrop16株有Rop16_(I/III)蛋白表达。吉姆萨染色后计数结果表明,RH株感染的细胞内每个纳虫泡内速殖子的平均数显著高于RHΔrop16虫株。毒力试验结果显示,RH株感染的小鼠在第7d即出现死亡,而rop16_(I/III)缺陷株在第9d出现死亡,但两种弓形虫株感染动物在第10d均全部死亡,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rop16_(I/III)缺陷的弓形虫RH虫株,rop16_(I/III)基因敲除对弓形虫RH株毒力无明显影响。
王聪程维晟刘芳张焰FaustinaPappoe罗庆礼闻慧琴邓芳徐元宏沈继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基因缺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