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勋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凋落
  • 14篇马尾松
  • 12篇凋落叶
  • 12篇人工林
  • 12篇林窗
  • 12篇马尾松人工林
  • 4篇凋落物
  • 4篇凋落物分解
  • 4篇养分
  • 4篇物量
  • 4篇红椿
  • 3篇凋落叶分解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落叶分解
  • 2篇养分释放
  • 2篇生物量碳
  • 2篇树种
  • 2篇碳释放
  • 2篇土壤

机构

  • 16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 1篇四川省林业和...

作者

  • 16篇张健
  • 16篇李勋
  • 15篇张艳
  • 12篇刘华
  • 11篇张明锦
  • 10篇杨万勤
  • 7篇张丹桔
  • 4篇陈良华
  • 3篇邓长春
  • 2篇刘洋
  • 1篇李建平
  • 1篇刘柿良
  • 1篇王岑涅
  • 1篇谭波
  • 1篇徐振锋
  • 1篇周扬
  • 1篇王丽萍
  • 1篇魏大平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选择长江上游人工采伐形成的7种不同大小的马尾松人工林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探讨不同林窗大小、位置和凋落物分解时间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等林窗(G4和G5)内,土壤动物显著影响了凋落物的微生物生物量氮(MBN)(P<0.05),MBN分别增加了28.16%和26.18%.同时,林窗边缘的土壤动物使凋落物的MBN增加了29.06%(P<0.05).此外,分解30 d,土壤动物使凋落物的MBN增加了26.52%(P<0.05);分解90 d,土壤动物使凋落物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显著增加了49.10%(P<0.05);但在180 d时,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MBC(P<0.05).这些结果说明,在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马尾松凋落物分解初期,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受到林窗大小、林窗位置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张明锦陈良华张健杨万勤李勋张艳刘华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动物凋落物分解林窗马尾松人工林
林窗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细菌16S rDNA 的PCR-DGGE 方法,以林下(US)为对照,研究了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7 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在冬夏两季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受到林窗大小的显著影响,这种差异性受到季节的影响.有些菌纲只出现在特定大小的林窗,例如,绿弯菌纲(Chloroflexi)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都只出现在US 和G1 林窗,芽孢杆菌纲(Bacilli)只出现在大中型(G4-G7)林窗,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只出现在中型(G4 和G5)林窗,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只存在于G5、G7 和US.冬夏两季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冬季的细菌类群高于夏季.在冬季,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与林窗大小、凋落物含水率、日平均温度、凋落物的全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相关;在夏季,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仅与日平均温度和全碳含量显著相关.总体来看,变形菌门是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优势类群,有利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氮循环.林窗的形成改变了凋落物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减小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但增大了优势度指数.冬季的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夏季,优势度则低于夏季.
张明锦张健纪托未刘华李勋张艳杨万勤陈良华
关键词:林窗凋落物分解细菌群落多样性PCR-DGGE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土壤动物作用下凋落叶C元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养分元素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受控于凋落叶质量及环境条件。为了解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400 m^2、G3:900 m^2、G4:1 600 m^2)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元素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于凋落叶第一年分解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研究了3.00和0.04 mm孔径凋落叶袋中长江上游马尾松人工林两种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中的C元素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2种凋落叶C的释放,且中型林窗(G3:900 m^2)内凋落叶C损失率更高;不同季节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释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动物对凋落叶C释放的影响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秋、冬两季部分林窗出现C富集现象;相对于针叶植物凋落叶,土壤动物对阔叶植物凋落叶中C元素动态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中型林窗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C释放有显著影响,在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可利用中型林窗这一显著作用,引入更容易被土壤动物分解的乡土阔叶树种樟,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的物质循环。
李勋刘洋张艳刘华杨万勤张健
关键词:土壤动物凋落叶分解林窗马尾松人工林
镉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e Roem.)幼苗生长及碳、氮、磷、钾累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解镉(Cd)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及养分[碳(C)、氮(N)、磷(P)和钾(K)]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0(对照)、10、20、40、80、160 mg·kg^(-1)]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红椿幼苗生长特性指数(如叶数、叶长、叶宽、根长及地径和株高)与根、茎、叶生物量随Cd浓度增加而降低,但低Cd处理(<40 mg·kg^(-1))对各器官指数、株高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Cd胁迫浓度增加,根、茎、叶中Cd浓度逐渐升高,且根大于茎;根K、茎K、叶K和叶N累积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而根C、根N、茎N、根P和叶P累积量则逐渐降低。此外,茎C、叶C和茎P在低Cd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但较高Cd胁迫处理(≥40.00 mg·kg^(-1))则显著抑制并改变其累积与分配格局。红椿幼苗具有一定的抗Cd胁迫能力,但较高浓度Cd胁迫(≥40.00 mg·kg^(-1))显著影响了红椿幼苗的生长特性及其养分格局。
王岑涅刘柿良李勋王丽萍张健
关键词:镉胁迫养分累积红椿生物量
马尾松-香椿不同混合比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生态酶化学计量动态
2023年
胞外酶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可能受到凋落物物种组成和混合比例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与香椿(Toona sinensis,T)的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混合比例(PT10:0、8:2、7:3、6:4),探讨马尾松-香椿不同混合比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生态酶化学计量动态特征.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P)活性随分解时间降低,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整体先降低后升高.相比马尾松,马尾松与香椿以6:4混合在分解3、6个月时CBH、NAG和LAP酶活性升高,AP酶活性显著降低,酶碳磷比(C:P_(_(EEA)))和酶氮磷比(N:P_(EEA))均显著升高;分解9、15个月时,NAG、LAP酶活性显著降低,BG、AP酶活性升高,酶碳氮比(C:N_(EEA))显著升高,N:P_(EEA)降低.整体上PT8:2、7:3与PT6:4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仅在分解3、9个月时CBH、NAG酶活性相反.相比马尾松,马尾松与香椿凋落物混合可减弱分解前阶段的微生物磷限制,加重后续阶段的碳、磷限制,且6:4混合比例下作用更显著.方差分解表明非生物因子对酶活性及其计量比(除C:P_(EEA)外)的相对解释率比生物因子更高,且冗余分析发现凋落物碳含量(41.2%)和碳磷比(29%)分别是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主要调控因子.综上,凋落物混合显著影响了凋落物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并受分解时间的调控.相比马尾松,马尾松与香椿以6:4混合对分解前阶段微生物受磷限制的缓解作用可能是改善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的关键.
袁亚玲崔宁洁张丹桔李娇张艳李勋李勋游成铭谭波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马尾松树种组成
林窗大小对马尾松和樟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林窗在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调整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林窗面积对凋落物分解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哪种面积林窗下凋落物分解更快,以采伐形成的42年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的林窗(G1,100m^2;G2,225 m^2;G3,400 m^2;G4,6 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采用凋落袋分解实验,探讨不同林窗面积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窗面积对凋落叶的分解具有显著(P<0.05)影响,即Olson经典分解模型拟合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分解系数k值比较,马尾松为G4>G1>CK>G2>G3>G5>G6>G7,樟为G2>G4>G1>CK>G5>G6>G7>G3.可见中型(G4:625 m^2)林窗下马尾松和樟的质量损失率高于其它林窗和林下.2)马尾松和樟凋落叶(每30天)质量损失速率都表现出先升高(0-90 d)后降低的趋势.分解一年后,两种凋落叶在3个孔径凋落袋内的质量损失率比较,马尾松为0.04 mm(35%)<0.5 mm(43%)<3 mm(51%),樟为0.04 mm(42%)<0.5 mm(49%)<3 mm(60%),两者的分解95%的平均时间分别为马尾松4.35年和樟3.60年.可见樟凋落叶比马尾松凋落叶分解得更快.综上,林窗面积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在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可利用中型林窗这一显著作用,引入乡土阔叶树种樟,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的物质循环,维持林分地力.
李勋崔宁洁张健刘洋张艳邓长春张明锦刘华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林窗马尾松马尾松人工林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边缘效应对樟和红椿凋落叶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以四川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人工砍伐形成的7个不同面积的林窗边缘(100、225、400、625、900、1225、1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研究了2种乡土树种——樟和红椿凋落叶难降解物质(木质素、纤维素、总酚、缩合单宁)在不同大小林窗边缘的降解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林下与不同大小林窗边缘相比较,红椿凋落叶中除纤维素外,其余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以及樟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均显著高于林下.在全年分解过程中,2种凋落叶4种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总体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缩合单宁降解最快,其次是总酚和纤维素,而木质素降解最慢.随林窗面积的增大,红椿凋落叶除纤维素外,其余难降解物质在中型林窗边缘(400、625 m^2)具有相对较高的降解率,而樟凋落叶的木质素在625 m^2林窗边缘时也表现出较高的降解率.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难降解物质降解率与凋落叶袋内温度和凋落物质量均呈显著相关.中型林窗(400~625 m^2)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降解物质的降解具有更显著的边缘效应,而这种边缘效应与物种有一定关联.
张艳张丹桔李勋刘华张明锦杨万勤张健
关键词:林窗难降解物质马尾松人工林
红椿凋落叶全碳释放的林窗效应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调整低山丘陵区低效林林分结构,探明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窗下凋落物的全碳释放规律,论文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研究了乡土阔叶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凋落叶近1 a的全碳释放率和全碳释放速率(每30 a)。结果表明:1)相对小型(100~200 m2)和大型(1 225~1 600 m2)林窗以及林下,中型(400~625 m2)林窗更能促进凋落叶全碳的释放;2)全碳释放速率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在分解中后期(90~270 d),出现碳的富集现象;3)凋落物全碳的释放受林窗大小、位置、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分解时间对红椿凋落叶的全碳释放率影响极显著(P〈0.01),林窗大小对全碳释放有显著影响(P〈0.05),而林窗内不同位置(中心和边缘)对凋落叶碳释放无显著影响;4)凋落物分解温度、含水率和全碳释放率、质量损失速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
李勋张健杨万勤张艳张明锦刘华刘洋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红椿凋落叶碳释放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大小对四种凋落叶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林地养分平衡和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受不同大小林窗下微环境差异的影响。采用凋落物袋分解法,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人为砍伐形成的7个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C4:625 m^2、G5:900 m^2、G6:1225m^2、G7:1600 m^2)为研究对象,林下(G0)为对照,研究林窗大小对红椿(Toona ciliata)、桢楠(Phoebe zhennan)、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马尾松4种乡土树种凋落叶质量损失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林窗大小(G0-G7)显著影响林窗中心放置的红椿和桢楠凋落叶N和P释放率、香樟凋落叶失重率和N、P、K释放率以及马尾松凋落叶P和K释放率。相对于林下,中小型林窗(G1-G4)的凋落叶失重率和N、P释放率明显较大,而大型林窗(G6-G7)的凋落叶K释放率明显较大。2)林窗内放置位置显著影响红椿、桢楠和马尾松凋落叶的K释放率及香樟凋落叶的P释放率。红椿和桢楠的凋落叶K释放率从林窗中心到边缘显著减少,而马尾松凋落叶K释放率及香樟P释放率从林窗中心到边缘显著增加。3)4种凋落叶类型中红椿凋落叶分解最快,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5.29和23.14个月。上述结果表明,林窗大小和林窗内位置对凋落物质量损失及其养分释放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及趋势随物种初始基质质量的差异具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亚热带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低效林的科学经营及管理提高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刘华张丹桔张健杨万勤李勋张艳张明锦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失重率养分淋溶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3种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的季节动态
2015年
通过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林窗下3个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动态,为低山丘陵区低效人工林林分改造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4种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林窗(G1:100m^2、G3:400 m^2、G4:900 m^2、G5:1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对比分析林窗内马尾松、樟(Cinnamomum camphora)、桢楠(Phoebe zhennan)凋落叶的全碳释放率。结果表明:林窗面积对凋落叶全碳释放有显著影响,900m^2林窗更利于凋落叶中有机质的释放;樟凋落叶春季的全碳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而马尾松和桢楠凋落叶春、夏、秋季的全碳释放率较高,冬季最低,表明凋落叶的碳释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叶的碳释放受林窗面积、季节以及不同树种的综合影响。
李勋刘洋张健张艳张明锦刘华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凋落叶林窗碳释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