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西柏坡时期
  • 7篇哲学
  • 6篇共产党
  • 5篇主义
  • 5篇西柏坡精神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毛泽东
  • 4篇中国共产党
  • 4篇国共
  • 4篇干部
  • 4篇赶考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实践哲学
  • 3篇文化
  • 3篇两个务必
  • 3篇毛泽东哲学
  • 2篇人民
  • 2篇农村
  • 2篇农村文化

机构

  • 31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省社会科...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省教育厅
  • 1篇中共中央文献...
  • 1篇教育部高等学...

作者

  • 31篇王玉平
  • 2篇袁秀
  • 1篇郑传芳
  • 1篇李捷
  • 1篇沈壮海
  • 1篇顾海良
  • 1篇刘书林
  • 1篇陆军恒
  • 1篇刁永祚
  • 1篇李毅
  • 1篇温乐群
  • 1篇王昆
  • 1篇王英
  • 1篇李志源
  • 1篇王臣

传媒

  • 7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河北学刊
  • 2篇哲学研究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中共石家庄市...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党政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石家庄职业技...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时期”被引量:1
1999年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移北平,这1年10个月构成了中共党史上的“西柏坡时期”。这一时期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当然任何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的表现、展开及解决都具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新特征、新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及从在野到执政等一系列全新的历史课题,负有推翻旧世界。
王玉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历史课题
论毛泽东的忧患智慧——以西柏坡时期为例
2012年
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运用雄韬大略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深谋远虑,形成一系列科学的理念和策略智慧。在新国家即将建立之际,毛泽东将民贫国弱的忧患转化为开拓创新的谋略和气魄;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从事领导国家建设之际,毛泽东紧紧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决定性的因素,谆谆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共和国60多年的实践已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忧患智慧能使人保持清醒和理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进取、顺利前行必备的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
王玉平
关键词:毛泽东西柏坡时期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曲折而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中国革命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西柏坡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以传承与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汇聚正能量,催生新动力。
王玉平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时期革命历史封建制度
科学把握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规律性——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完整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运用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理论思考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把握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规律性认识,是我国学术理论界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花永兰教授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一书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深入研究,作出了有价值的学理分析,进一步梳理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规律性认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王玉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
“两个务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支撑
2011年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作为一种执政警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两个务必"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支撑,它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必备的价值取向,又是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成事必需的思想约束。只有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才能具有心系民众、服务民众的政治情怀。
王玉平
关键词:两个务必践行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实践观的学理解读被引量:3
2010年
毛泽东哲学是置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真精神与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相对接,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中国化的实践哲学。所以,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点与核心。毛泽东的实践观,从理论形成上说,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就其理论内涵说,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其理论功能来说,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并且根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素质及肩负使命的艰巨性,格外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王玉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哲学实践观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赶考”路上的生命线——西柏坡时期党的群众观之宝贵经验被引量:9
2013年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这一漫长"赶考"路上的生命线,也是西柏坡时期党的群众观之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秉承群众路线,始终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瓦解了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根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赢得了民心、民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今天执政"赶考"的征途中,西柏坡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践行,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光辉典范,也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和实践经验。
王玉平王臣
关键词:群众路线共产党赶考
从延安到西柏坡——重走革命转战路途中的学术追问
2007年
重走中共中央从延安到西柏坡的转战路途,真切体味到我党给世人留下影响颇深而且久远的精神财富,更深切体会出其现实意义,例如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其精髓的延安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代表的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管理和引导宗教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更大社会功能等。在重走转战路的过程中也澄清了一些疑惑:解放石家庄的战役并不是毛泽东在陕北阎家峁村指挥的,而是在神泉堡村。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毛泽东年谱》中石家庄战役期间是空白,原因何在。
王玉平
关键词: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宗教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与新中国的建国方略
2009年
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其特定的主题和召开的特定时机,对新国家的建立和建设具有奠基和导航的价值。它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筹划了新中国建设的干部队伍,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为全党同志如何承担起新中国建设的重任提供了永远的精神支撑,在宏观上构建了新中国的建国方略。
王玉平袁秀
关键词: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干部队伍两个务必
从杜威到胡适——实用主义之变异被引量:11
2003年
胡适将杜威的实用主义介绍到中国 ,使其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最典型的是将其经验本体论演变为经验认识论 ,将其普遍的哲学方法演变为特殊的治学方法。原因在于因时代错位而作出的理论选择 ,也是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的一种诠释的结果。
王玉平
关键词:实用主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