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万古霉素
  • 2篇MRSA
  • 1篇型胶原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异甘草素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肾病
  • 1篇肾病患者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死亡率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肾病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增殖
  • 1篇头孢
  • 1篇头孢唑林

机构

  • 7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7篇王颖
  • 3篇洪铭岩
  • 1篇崔建忠
  • 1篇王树伟
  • 1篇洪军
  • 1篇刘英宇
  • 1篇黄金玮
  • 1篇周秀敏
  • 1篇孙振杰
  • 1篇高轩
  • 1篇卢永刚
  • 1篇王桂霞
  • 1篇余波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异甘草素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的抑制和诱导自噬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L)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3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中提取SKOV3细胞株,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分析ISL对SKOV3细胞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水平。结果 ISL能够有效抑制SKOV3细胞株的体外增殖,与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呈正比;ISL对SKOV3细胞株作用48 h后,ISL剂量5、10μg/ml的两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核进行荧光染色后,出现变圆、破碎以及染色质浓缩的现象。结论 ISL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与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检测方法。
王颖洪铭岩周秀敏
关键词:异甘草素SKOV3细胞株
雷公藤多甙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Ⅳ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Ⅳ型胶原(CoⅣ)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63例,24 h尿蛋白定量>0.5 g,眼底检查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甙30 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TGF-β_1与Co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尿TGF-β_1及尿Co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后,尿TGF-β_1及尿CoⅣ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压改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TGF-β_1和尿CoⅣ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过程,是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黄金玮王颖王桂霞高轩孙振杰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糖尿病肾病
中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中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8例中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两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行脑实质颅内压监测,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ICP组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ICP组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ICP组患者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行颅内压监测能第一时间反映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病情变化,降低了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卢永刚王颖洪铭岩
关键词:中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预后
头孢唑林与万古霉素治疗非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和头孢唑林治疗MSSA(non-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菌血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1日-2013年1月267名在我院血液培养呈MSSA阳性的成年患者,对这些患者分别使用头孢唑林或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了患者治疗后30 d内的死亡率,及ICU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细菌清除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次要观察治疗终点:治疗后患者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5,14天的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结果:有14%(38/267)的患者使用头孢唑林,51%的患者同时(135/267)使用万古霉素及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效果不佳,治疗中改为头孢唑啉),35%的患者仅(94/267)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在试验期间有30名患者(11%)在30 d内死亡。使用头孢唑林的患者死亡风险比明显低于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校正风险比(HR):0.21;95%可信区间(CI):0.09,0.47)。而在122例起初使用万古霉素后改为头孢唑林的患者中(66/122)死亡风险也比使用始终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低69%(校正HR:0.31;95%CI:0.10,0.95)。头孢唑林组退热时间、细菌清除时间短于万谷霉素组(P<0.05),细菌清除率高于万谷霉素组(P<0.05),头孢唑林组试验室化验指标的好转速度和程度也显著好于万谷霉素组。结论:相对于万古霉素使用头孢唑林治疗MSSA菌血症更为有效可靠。
王颖
关键词:万古霉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胶质瘤
2007年
洪铭岩崔建忠洪军王树伟王颖余波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死亡率与血清万古霉素水平及MRSA最低抑菌浓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AgrⅡ基因、血清万古霉素水平、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与ICU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患者30d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06—2015—12我院ICU收治的213例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采用E试验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患者万古霉素MIC。分析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疾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AgrⅡ基因。评价指标是患者30d死亡率。结果90例(42.3%)患者在MRSA培养后30d内死亡。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只有APACHEⅡ评分与患者30d死亡率相关(P=0.02)。E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表明,18例(8.5%)MIC≥1.5μg,/mL肺炎患者死亡,27例(12.7%)患者存活(P=0.74)。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表明,28例(13.1%)MIC为1.0μg/mL患者死亡,47例(22.1%)存活(P=0.90)。生存患者APACHEII评分中位数为22.7,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中位数为25.2(P=0.02)。AgrⅡ基因与患者30d死亡率无关。结论MIC≤1.5wg/mL(E试验方法)或MIC≤1.0μg/mL(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30d死亡率较高。APACHEⅡ评分与30d死亡率独立相关,与MIC无关。AgrⅡ基因与30d死亡率无关。
王颖刘英宇郝颖艳
关键词:万古霉素死亡率
主动监测培养气管中MRSA预测ICU患者后续MRSA感染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监测培养鼻前庭或气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对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患者后续MRSA感染的敏感度和预测价值。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1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入组患者刚入院和入院48 h取MRSA标本检测,之后每周检测1次。所有受试者在ICU期间常规监测MRSA感染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发现65例(46%)患者MRSA定植。 MRSA在气管吸出物(82%,53/65)监测培养敏感度高于鼻前庭(47%,30/65)(P<0.001)。气管中(分别为69%和93%)监测培养物预测MRSA感染和肺炎敏感度高于鼻前庭(分别为48%和50%)。预测后续MRSA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值气管吸出物(0.675)高于鼻前庭(0.648),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下面积值(MRSA肺炎)气管吸出物(0.791,95%CI 0.739~0.837)明显高于鼻前庭(0.649,95%CI 0.590~0.705)(P=0.044)。结论相比鼻前庭,ICU患者主动监测培养气管吸出物MRSA预测后续MRSA肺炎更敏感。
王颖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