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吸能
  • 3篇油缸
  • 3篇有限元
  • 3篇试验台
  • 3篇轮对
  • 3篇轨道车
  • 3篇轨道车辆
  • 3篇垂向
  • 2篇顶梁
  • 2篇液压
  • 2篇液压系统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吸能结构
  • 2篇列车
  • 2篇轨道交通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分析
  • 1篇地铁
  • 1篇地铁客车
  • 1篇端部

机构

  • 9篇长春轨道客车...
  • 3篇中车长春轨道...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湖南赛孚汽车...

作者

  • 12篇王科飞
  • 4篇高阳
  • 4篇刘洪涛
  • 3篇王金田
  • 3篇王宇
  • 3篇吕义
  • 3篇张永胜
  • 3篇周兴建
  • 3篇高宏力
  • 3篇李成林
  • 3篇张春玉
  • 3篇马晓龙
  • 2篇滕万秀
  • 1篇颜凌波
  • 1篇余以正
  • 1篇李晓峰
  • 1篇刘艳文
  • 1篇修瑞仙
  • 1篇赵国丹
  • 1篇刘春艳

传媒

  • 2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铁道技术监督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2014AN...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设计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列车碰撞过程中的耐撞性端部吸能结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LS-DYNA的列车碰撞1D能量匹配方法。根据匹配后得到的车体端部结构吸能量,介绍端部吸能结构设计中的经验要点,并以某地铁车辆端部吸能结构为例,通过试验与分析的对比,验证此方法在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设计中的可行性。
李成林王科飞
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用阀类低温疲劳试验台
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用阀类低温疲劳试验台属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阀类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其包括过滤及干燥装置、冷却装置、风缸组、风缸架、气路控制模块、手推车和阀体工装,风缸组通过风缸架固定在手推车上,冷却装置和阀体工装固定在手...
张春玉李本怀王科飞
文献传递
基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模型属性自动施加方法
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模型属性自动施加方法,根据车体三维结构模型创建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根据车体结构零部件名称创建仿真分析模型组信息;调取属性自动施加操作界面;创建车体结构零部件材料、厚度文件配置属性文件;调取属性文...
滕万秀李本怀高阳刘春艳程亚军王科飞夏春晶
文献传递
一种轮对标定试验台垂向导向系统
一种轮对标定试验台垂向导向系统,主要包括横梁、压紧油缸、垂向油缸、垂向油缸传感器接头、拉压力传感器、上V型块、下V型块,所述的垂向油缸固定在门架系统的顶梁上,通过垂向油缸传感器接头连接拉压力传感器,通过垂向油缸接头和油缸...
王金田吕义马晓龙高宏力高阳王科飞张永胜刘洪涛洛启周兴建王宇
文献传递
一种轮对标定试验台垂向导向系统
一种轮对标定试验台垂向导向系统,主要包括横梁、压紧油缸、垂向油缸、垂向油缸传感器接头、拉压力传感器、上V型块、下V型块、,所述的垂向油缸固定在门架系统的顶梁上,通过垂向油缸传感器接头连接拉压力传感器,通过垂向油缸接头和油...
王金田吕义马晓龙高宏力高阳王科飞张永胜刘洪涛洛启周兴建王宇
文献传递
基于动态J-C本构的轨道交通车辆新型切削式吸能装置耐撞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国内对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吸能装置的研究大多单从数值仿真出发、缺乏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其仿真结果准确性有待探讨的现状,德国德累斯顿TUV SUD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铁道车辆测试中心率先对某新型AX-CE型切削式防爬吸能装置进行动态试验,得到其碰撞界面力、压缩行程随时间变化曲线,检验吸能装置的动态性能;采用显示有限元软件LS-DYNA详细建立AX-CE型切削式吸能装置的等效三维模型;采用Johnson-Cook动态热粘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剪切损伤分离准则以及界面粘结-滑移混合摩擦模型,对高速切削吸能及切屑生成过程进行研究,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仿真的正确性;分析了刀具前角、切屑圆心角、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等参数对切削式吸能过程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切削式吸能装置较现有吸能装置吸能特性更优,控制界面力峰值更强;切削深度和切屑圆心角对界面力和吸能的影响显著,刀具前角及切削速度对其影响则较小。
刘艳文修瑞仙李本怀王科飞李成林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
基于ASME标准的地铁车辆防撞柱弹塑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最新美国地铁车体设计标准ASME RT-2:2014,研究车体前部防撞柱弹塑性变形的规律.首先,确定防撞柱承受载荷的条件,根据载荷条件归纳设计、计算和试验的基本技术路线;其次,建立防撞柱弹塑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载荷要求与边界条件,分析防撞柱弹塑性变形的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设计结构进行弹塑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的一致性.采用ASME RT-2 2014标准设计和研究防撞柱弹塑性问题,可为同行学者进一步进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刘洪涛王科飞骆起赵国丹张春玉李晓峰
关键词:轨道车辆弹塑性试验验证
基于ansys铝蜂窝板正交各向异性夹心实体板的简化
本文针对铝蜂窝板在仿真分析建模与计算中存在的难度,提出了铝蜂窝板的各向异性夹心实体板等效模型,给出了等效方法与理论,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验证了铝蜂窝板等效于各向异性夹心实体板的正确.分析与实践表明,铝蜂窝实...
余以正王科飞
关键词:铝蜂窝板有限元分析软件
文献传递
Hybrid Ⅲ-50th-RS假人上腹部冲击试验探究
2022年
列车碰撞事故中,人体腹部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到严重损伤的部位之一,为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列车碰撞试验所用假人——Hybrid Ⅲ-50th-RS假人的腹部,开展针对假人上腹部的冲击试验探究。Hybrid Ⅲ-50th-RS假人上腹部的研究主要是参考THOR-NT假人上腹部冲击试验标准,结合国外Hybrid Ⅲ-50th-RS上腹部标定方法进行的试验探索。利用假人生产制作的常用材料,研究假人上腹部多层泡沫材料的组合方案、假人坐姿、压力分配板与腹袋是否连接、是否穿胸部皮肤以及假人上腹部的结构等对假人上腹部标定的影响及其响应特性。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Hybrid Ⅲ-50th-RS假人上腹部冲击标定的影响因素及试验规律。根据所参考的THOR-NT假人上腹部冲击试验生物力学响应标准,确定符合试验要求的Hybrid Ⅲ-50th-RS假人上腹部的材料组合及其结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进行Hybrid Ⅲ-50th-RS假人上腹部冲击试验时,假人配有胸部皮肤,保持上腹部水平,压力分配板与腹袋保持连接更符合试验要求。采用后层2块丁晴橡胶板+中层三元乙丙泡沫+前层聚氨酯泡沫的“四层式”腹部结构和“前软中软”的材料搭配方案,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响应特性,适合用做列车碰撞试验假人上腹部。
王科飞张春玉杨青颜凌波程林徐唐杰
关键词:上腹部
B型不锈钢地铁碰撞吸能研究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设计前期的质量-弹簧能量分配方法,快速匹配B型车设置压缩吨位和吸能区关系,为B型车设定适当吨位和吸能区长度提供可靠依据。
李本怀王科飞李成林
关键词:缓冲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