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
- 作品数:83 被引量:30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成功治愈1例乳房尖锐湿疣被引量:1
- 2001年
- 赵亮秦晓明曾剑荣王焱王强方方孙建方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陈晓栋方方赵亮张国成叶顺章
- 关键词:受体蛋白细胞外酪氨酸激酶
- 双叶皮瓣修复面中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肤缺损19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面中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分析双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设计模式。方法面中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根据皮损位置和大小,在皮损外侧规范设计双叶皮瓣,充分皮下游离,转移皮瓣,分层间断缝合。结果19例患者,4例第二叶皮瓣远端皮肤术后发生0.1cm×0.2cm范嗣内的皮瓣血运障碍、坏死,后经积极换药后愈合;15例第二叶皮瓣、19例第一叶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全部病例手术后眼、鼻、口外观均未见明显畸形。结论皮肤缺损外侧模式设计的双叶皮瓣,是一种能够修复面中部皮肤缺损的成形方法。
- 吴敏智赵亮李晶晶王焱廖非陆鑫锋张倩方方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
- 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皮肤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颈部,由于头颈部的淋巴管引流通路丰富且变化较多,易发生颈淋巴结和腮腺的转移,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或)加术后放疗.肿瘤巨大向深部组织侵袭易使周围神经受累.腮腺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免疫抑制等提示预后不良.术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有助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期、判断预后和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岳超王焱方方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
- 瘢痕疙瘩的治疗进展
- 瘢痕疙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疤痕,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疾病,以超过原始损伤边缘向周围正常组织扩展, 和过度的胶原沉积为特征。手术切除后易复发,此病好发于前胸、下颁缘、耳垂、上臂、肩胛等部化,前胸部特别是胸骨前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
- 吴信峰陈晓栋方方
- 文献传递
- Merkel细胞多瘤病毒在Merkel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Merkel细胞癌(MCC)是一种罕见但高侵袭性的皮肤肿瘤。近年来,关于MCC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CPyV)是MCC研究的一大突破。MCPyV(+)MCC患者在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与未感染患者有明显区别。关于MCPyV的研究不仅揭示了MCC的部分发病机制,而且有助于探索其组织起源。此外,检测MCC患者血清中的MCPyV癌蛋白抗体可获得提示预后的信息,鉴定病毒状态和MCC肿瘤的突变谱可以更好地指导用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临床治疗策略。
- 乐张慧王焱方方孙建方
- 关键词:MERKEL细胞癌
- 肉芽肿性口周皮炎一例被引量:3
- 2006年
- 患者男,35岁,5个月前面部出现红斑及丘疹,逐渐增多,病前曾外用丙酸氯倍他索霜等糖皮质激素。皮损为直径1~3mm大的淡红色坚实小丘疹,主要分布于眶内侧、鼻周及口周等处。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毛囊皮脂腺周围有上皮细胞肉芽肿病变。明确诊断后停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对症处理,半年后皮损消退。
- 贾虹陈敏孙兆圣宗文凯孙建方方方
- 关键词:肉芽肿
- 头面部疣状角化不良瘤并发基底细胞癌一例
- 2010年
- 患者女,79岁,城市居民.因左耳前斑块3年、伴溃疡6个月、头顶丘疹2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前出现一黑色丘疹,缓慢增大成黑色斑块,6个月前出现无痛性糜烂、渗出、结痂,反复破溃.头顶部丘疹初起针尖大小,缓慢增大约绿豆大小,无瘙痒、疼痛、渗出等自觉症状,未经任何治疗.
- 王焱金新东布文博赵亮陈浩方方
- 关键词:疣状角化不良瘤基底细胞癌头面部并发丘疹无痛性
- 自制高压助推器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结合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难以完成的临床情况,开发研制出有利于药物完全、均匀注入瘢痕内确保疗效的高压注射助推器。方法:采用专利产品高压助推器与一次性注射器相结合,于瘢痕内注射“得宝松”进行治疗瘢痕疙瘩并有效的防止其复发。结果:189例入选皮损大小病例经注射治疗有效率达100%,同时注射过程中药液分布均匀,无药液外溢。结论:瘢痕内注射治疗,疗效肯定,在借助高压注射助推器后,使操作更加简单、省力,并保证了注射的准确和完全性,提高了疗效。
- 方方赵亮吴信峰陈晓栋王强王焱
- 关键词: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药物疗法得宝松
- 微小切口治疗多发性脂囊瘤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治愈率,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30例多发性脂囊瘤患者,手术采用在顶端微小切口切开囊壁,挤出囊内容物,剥除囊壁,术后切口愈合。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0.5~1年,痊愈28例,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微小切口是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较好方法,疗效显著,瘢痕小,患者可以接受。
- 吴信峰付学峰方方
- 关键词:多发性脂囊瘤微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