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伶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和B组(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n=79)。比较两组手术后的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即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A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及消化道出血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相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可降低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降低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
- 刘庚常宇锋朱宏旭杨勇郭云飞耿学峰卢清玉张伶
- 关键词:比伐卢定介入治疗普通肝素氯吡格雷
-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凝血网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深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20 mg/d,术后10 mg/d)、中剂量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40 mg/d,后20 mg/d)及高剂量组14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另外入选同期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者作对照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血脂浓度、血清炎症因子如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浓度。临床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及凝血因子TF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PIF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炎症因子及T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凝血因子TFPI浓度较治疗前升高,中剂量组仅hs-CRP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中、高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及TF浓度均明显降低,TFPI浓度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1个月、3个月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凝血因子TFPI浓度,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卢清玉刘庚张伶耿学峰郭云飞杨勇常宇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4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其中36例(A组)将0.36mm(0.014in)BMW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直接置入支架;另外38例(B组)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78%比21.05%,2.78%比10.53%,P均<0.05)。平均随访3.2±1.4个月,随访率93.5%,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治疗组。
- 吴建国张伶卢清玉常宇锋耿学峰余阳
-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心肌梗死
- 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 2016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0个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本院成功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7天后试验组行二次介入治疗并经冠状动脉输入自体骨髓干细胞,对照组仅行二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0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以及主要的临床事件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LVEF和LVEDV、LVESV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个月的LVEF和LVEDV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VESV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0个月的LVEF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VEDV和LVESV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而治疗后12个月的再次入院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左心室重构以及长期的预后。
- 耿学峰卢清玉张伶刘庚杨勇常宇锋朱宏旭郭云飞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骨髓干细胞
- 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脏结构变化和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入院的未发生房颤患者2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CRP、NLR和WBC检测水平,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三种炎性因子与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RP、N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右室内径(RVD)与右房心径(RAD)等心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发生与CRP、NIR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与WBC水平不具有相关性;心脏结构变化与以上三种炎性因子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高水平外周血CRP、NLR与心脏病房颤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可为诊断和预测房颤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 卢清玉刘庚余阳张伶耿学峰
-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西格列汀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价治疗后12个月平均IMT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后,西格列汀组IMT较基线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西格列汀组IM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西格列汀组降糖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等不良事件未见增多。结论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降低血糖同时可抑制颈动脉IMT进展。
- 郭云飞卢清玉韩萍张伶徐冬梅杨静文张福春
-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3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和普罗布考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术前口服曲美他嗪,普罗布考组患者术前口服普罗布考,比较三组患者PCI手术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gG型抗心磷脂抗体(IgG-ACA)、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IPCI术后,三组患者血清hs—CRP、NO水平均显著低于PCI术前,血清vWF、IgG-ACA水平显著高于PCI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罗布考组、曲美他嗪组患者血清hs—CRP、vWF、NO、IgG—AC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vWF、NO、IgG—ACA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卢清玉张伶刘庚常宇锋郭云飞朱宏旭耿学锋张晶
- 关键词:心绞痛C反应蛋白质
- 他汀联合PPAR-γ激动剂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与他汀治疗对冠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伴2型糖尿病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4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ELISA方法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ICAM-1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罗格列酮与他汀联合应用可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及抑制慢性炎症反应的途径,为冠心病介入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 王莹卢清玉宋丽萍张伶郭云飞吴昱
- 关键词:罗格列酮趋化因子类细胞黏附分子
- 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分析探讨 5 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将生活于北京地区的 12 8例 5 0岁以下因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 ,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70例 )和非冠心病组 (5 8例 ) ,除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外 ,并将其危险因素对照分析。 结果 前降支受累率最高 ,为 78 6 %。男性多支病变多于女性 (P <0 0 5 )。冠心病家族史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载脂蛋白A1 (apoA1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TC/HDL)及载脂蛋白A1 与载脂蛋白B比值 (apoA1 apoB)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冠脉病变男性重于女性 ,冠心病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apoA1 和TC HDL及apoA1 apoB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 卢清玉张伶徐冬梅黄慧贤杨静文李江虹吴建国
- 关键词:冠心病青年人载脂蛋白A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 切割球囊在小血管弥漫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于小血管弥漫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4 4例患者 4 6支病变冠状动脉 4 8处小血管弥漫病变进行切割球囊治疗。结果 全部病变均取得成功 ,平均扩张次数 (4 6± 2 4 )次 ,平均球囊充盈时间 (2 2 7 4± 10 2 3)s,平均最大扩张压力 (90 1 8± 2 2 2 9)kPa ,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 [(88 6± 7 9) %vs (16 8± 15 4 ) % ,P =0 0 0 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弥漫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 李江虹卢清玉张伶宋丽萍杨静文黄惠贤吴建国
- 关键词:切割球囊血管狭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变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