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树军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玉田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事件
  • 3篇血管
  • 3篇血管事件
  • 3篇药物
  • 3篇依从
  • 3篇依从性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血小板
  • 2篇预后
  • 2篇治疗术
  • 2篇介入治疗
  • 2篇介入治疗术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7篇玉田县医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周树军
  • 5篇王云梅
  • 4篇宗文仓
  • 4篇张立强
  • 4篇娄志刚
  • 4篇孔令军
  • 3篇王振娟
  • 2篇张志清
  • 1篇樊德厚
  • 1篇杨秀岭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业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出院后药学干预对基层医院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出院后药学干预对基层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80例,根据其是否接受出院后药学干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学服务和出院教育;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后药学干预(包括建立药学服务档案、电话随访、患者教育等),比较出院后1年内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1年内,试验组用药依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1年内心力衰竭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药学干预可提高基层医院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其临床预后。
周树军王云梅王振娟张立强孔令军宗文仓娄志刚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药依从性预后
小儿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3例
2015年
患儿,女,10岁,主因咳嗽15 d入院。患儿阵发性单声咳嗽,逐渐频繁,曾予药物治疗,咳嗽减轻后复加重。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T)36.5℃,咽充血;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痰鸣音,未闻及细湿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WBC)计数6.62&#215;109/L,中性粒细胞(N)53.6%;胸部X线摄片示左肺门影增浓,可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入院诊断为左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性大,予注射用阿奇霉素0.3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0 mL静脉滴注抗感染,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403102,规格为每支10 mL)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清热解毒。第1组输液即为醒脑静注射液,滴速约20滴/分,约5 min后(输入液体约3 mL),患儿出现气促、口周紫绀、精神反应欠佳等症状。立即停药,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抗过敏,吸氧3 L/min。约2 min后患儿气促、口周紫绀症状缓解,20 min后气促消失、口周红润、精神及反应正常。更换第2组输液阿奇霉素,无任何异常,后继续治疗至7 d,痊愈出院。
周树军王云梅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静脉滴注双肺呼吸音粗糙小儿胸部X线摄片
顺铂靶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9年
张志清周树军
关键词:顺铂多相脂质体
基层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层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不同依从性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4年在我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180例进行随访,由临床药师负责,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用药情况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根据随访抗血小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依从性好(n=138)及依从性差(n=4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好组主要不良事件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率低于依从性差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好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基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有待提高。
周树军王振娟张立强王云梅宗文仓孔令军娄志刚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心血管事件
基层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断抗血小板药物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中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在医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180例,临床药师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患者服药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用药组(138例)及停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性及停药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持续用药组主要不良事件(MACE)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停药组(P<0.05)。调整危险因素发现,持续用药是MACE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保护因素(P<0.05);停药是MACE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层冠心病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中断抗血小板用药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持续用药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中断用药是危险因素。
王振娟周树军宗文仓张立强王云梅孔令军娄志刚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心血管事件
抗癌药物白蛋白微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1999年
为提高抗癌药物对癌细胞或组织的靶向性,增强疗效,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以不同材料作载体的抗癌药物微球相继研制成功:不可生物降解的乙基纤维素微球,可生物降解的白蛋白微球、淀粉微球、明胶微球、聚乳酸微球,以及近年来问世的磁性微球、毫微球等。白蛋白微球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被广泛用于抗癌药靶向给药系统。 白蛋白微球最初用于动物及人的肺部扫描和循环系统研究,自1974年首次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以来,相继用作诊断试剂及靶向给药、化学栓塞治疗的载体。1 抗癌药物动脉栓塞白蛋白微球
张志清杨秀岭樊德厚崔晓周树军
关键词:抗癌药白蛋白微球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的用药依从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6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再灌注治疗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组220例和溶栓组140例,PCI组包括12 h内行PCI治疗及静脉溶栓未通行补救PCI患者,溶栓组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并定期访视,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记录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全因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结果与溶栓组相比,PCI组1年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97.8%vs 70.0%)、ACEI/ABB(93.2%vs 78.6%)、他汀类调脂药(96.9%vs 67.9%)、受体阻滞剂(90.9%vs 72.1%)用药依从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组相比,PCI组住院病死率低(3.2%vs 8.6%),1年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低(22.7%vs 50.0%),再次血管重建低(9.1%vs 30.0%),全因死亡发生率低(4.5%vs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好于溶栓治疗患者,急诊PCI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张立强宗文仓周树军王云梅孔令军娄志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依从性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