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阳市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标准二野清扫与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比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于该院确诊的胸中段、胸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65例,全部患者行Ivor-Lew食管切除术及二野淋巴清扫,其中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5例(110例行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95例行全二野淋巴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60例(93例行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87例行全二野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分析采用不同清扫术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清扫淋巴结数量皆显著多于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组(胸中段:P=0.001;胸下段:P=0.006),全二野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出现明显喉返神经损伤(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2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5例,P<0.01)。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可以降低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风险[P=0.032,HR(95%CI)=1.36(1.216,4.119)],提高患者5年生存期(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点清扫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全二野淋巴清扫术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更能改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但全二野淋巴清扫术可增加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 王虎郝安林王卫杰
- 关键词:食管预后
- 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处理体会
- 2012年
- 目的对于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3月到2011年02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分析观察8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经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后,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恢复了胃肠的功能,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没有患者有再次进行手术的需要,术后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取得的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病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
- 王虎
- 关键词:食道癌贲门癌胃瘫综合征
- 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4、7、10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围手术期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1)分期越晚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其术前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越高[0期:(141.5 ±71.4) μg/L;Ⅰ期:(205.5±89.0) μg/L;Ⅱ期:(267.1±123.4) μg/L;Ⅲ期:(446.5 ±227.9) μg/L;Ⅳ期:(289.0±0.0)μg/L],且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无明显相关(P>0.05);(2)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升至最高[(1 193.0±670.5)μg/L],第4天明显回落[(893.2±287.5)μg/L],第7天再次升高[(1 089.1±178.9) μg/L],10d时缓慢下降[(1 043.8±202.9)μg/L].结论 (1)术前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与食管癌贲门癌分期呈正相关;(2)手术创伤及术后早期弥漫性微血栓可导致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术后第7天D-二聚体再次升高考虑与患者术后前期卧床,导致体内血栓形成有关,但随着患者活动量增加,其水平逐渐下降.如患者手术7d后D-二聚体持续性升高,需警惕体内血栓形成可能.
- 许冰吴相稳王虎李小兵师晓天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D-二聚体围手术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术及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前心肺功能评估后和手术方法的不同将95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分为A组(n=36,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B组(n=30,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C组(n=29,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呼吸功能的下降幅度,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FVC、FEV1、MVV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肺段切除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呼吸功能改善更有效。
- 王虎杨冉杨博
- 关键词:肺癌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在治疗早期型非小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8月进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40例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肺叶解剖性切除的操作顺序基本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其中有1例患者中转为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3.4±22.3)min,平均出血量为(215.9±45.3)mL,无输血病例。术后患者带胸管时间平均为(7.6±2.1)d,术后病理分析:腺癌27例,鳞癌9例,肺泡细胞癌3例,肉瘤样癌1例。在随访的7~8个月里,均无复发。结论全胸前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上具有有效性、彻底性等方面的优点,能够达到开胸手术水平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王虎
-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 血小板型12-脂氧合酶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型12_脂氧合酶(P_12_LOX)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在血管生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_PCR)检测44例食管鳞癌配对组织标本中P_12_LOXmRNA表达情况。以GAPDH作为内参照。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_12_LOXmRNA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0.78±0.22vs0.43±0.17,P<0.001)。P_12_LOXmRNA与癌细胞外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P_12_LOX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
- 王勇李建生马军王虎
- 关键词:食管鳞癌
- 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NK细胞、CD4^+/CD8^+、CD8^+、CD4^+等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对比,两组术后NK细胞、CD4^+/CD8^+、CD8^+、CD4^+等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联合胸腹腔镜与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会明显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可推广。
- 王虎
- 关键词:老年食管癌胸腹腔镜免疫功能
- 胸腔镜下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 目的:探讨胸腔镜(VATS)下微创外科治疗食管癌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 VATS 下40例Ⅰ~Ⅳ期食管胸上、中、下段癌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成功完成40例 VATS 食管癌手术,手术中平均出...
- 师晓天郝安林梅平侯建彬冯瑞庆李小兵韩庆录许冰王虎
- 文献传递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并与开胸手术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泡具有微创、安全、快速、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虎
- 关键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开胸手术
-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效果对比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术后疼痛及相关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VC%、FEV1%均有所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3、7天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功能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王虎郝安林王卫杰
-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功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