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娟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崎病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2例临床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报道2例川崎病并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均有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杨梅舌,双足硬肿,血常规提示至少2系下降、肝功能异常、血清铁蛋白升高等,骨髓细胞学检测可见噬血现象等。同时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 张素琴李玉琴刘玉峰刘婵娟
- 关键词:川崎病嗜血细胞综合征
-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传单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PS)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EBV-HPS的认识,减少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EBV-HPS患者及同期收治的93例IM患者。EB-HPS组中,男24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14∶1,年龄1~9岁,中位年龄4.2岁;IM组中,男53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1.32∶1,年龄1~12岁,中位年龄5.8岁。2组病例均以男性多见,前者好发年龄为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后者好发年龄为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对2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EB-HPS组在高热持续时间,肝脾肿大程度均明显高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示血细胞减少及血清铁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伤:EBV-DNA载量,纤维蛋白原减低,甘油三酯升高均明显高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HPS组56.0%的患者可在骨髓检查中见噬血细胞现象,IM组中仅有9.0%的患者可在骨髓检查中见噬血细胞现象。EBV-HPS组死亡率为23.2%,而IM组为0.0%。结论儿童EBV-HPS好发年龄为幼儿期及学龄前期,IM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对EBV感染后存在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患儿早期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肝功能、EBV-DNA载量、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骨髓细胞检查能够及时对HPS进行诊断,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时对HPS进行诊断,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
- 张素琴汤晓屿李玉琴刘玉峰刘婵娟
- 关键词:EB病毒噬血细胞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预后
- 儿童Evans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4年3月-201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共收治儿童Evans综合征8例,分析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儿中6例男性,2例女性,首次诊断中位年龄1岁(4个月~3岁10个月)。8例患儿中,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62%);3例行血小板抗体(HPA)检查,均阳性(100%);8例患儿均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5例(6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25%),骨髓象正常1例(13%);3例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均有B淋巴细胞(CD19^+)比例增高(100%),其中2例合并有Th淋巴细胞(CD3^+CD4^+)比例下降(67%)。8例患儿中,5例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用量均为500mg/(kg·d)×5d,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泼尼松,4例达CR或PR(总有效率80%),1例无效;单一应用IVIG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各1例,均无效(0/2);1例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达PR。中位随访时间18(14~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复发,最长维持缓解期为3个月。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2例死亡,3例持续CR,3例失访。结论 Evans综合征难治且易复发,患儿可因出血或感染而死亡。初发病例激素与IVIG联用疗效肯定;复发或耐药病例,长期单用激素疗效不满意,且易合并严重感染,建议多药联合治疗。
- 刘婵娟刘玉峰李白魏林林苏淑芳
- 关键词:EVANS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一例血脂明显增高的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刘婵娟李白苏淑芳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