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秀

作品数:4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9篇裂化
  • 19篇催化裂化
  • 12篇蒸馏
  • 12篇重油
  • 12篇重油催化
  • 12篇重油催化裂化
  • 12篇萃取蒸馏
  • 12篇炼油
  • 12篇裂化气
  • 12篇回炼
  • 12篇回炼油
  • 12篇分馏
  • 11篇度脱
  • 11篇深度脱硫
  • 10篇选择性加氢脱...
  • 10篇汽油
  • 10篇加氢
  • 10篇加氢脱硫
  • 7篇提升管
  • 6篇烟气

机构

  • 4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46篇高金森
  • 46篇王成秀
  • 44篇蓝兴英
  • 20篇徐春明
  • 12篇王刚
  • 12篇赵亮
  • 12篇郝天臻
  • 12篇韩晓娜
  • 7篇吕明珠
  • 3篇苏鑫
  • 2篇王怡
  • 2篇马新龙
  • 2篇石孝刚
  • 1篇叶茂
  • 1篇祝京旭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使重油原料和催化裂化催化剂从下部进入第一提升管接触发生第一催化裂化反应;将反应油气分馏获得裂化气、汽油、柴油、回炼油和油浆;使用芳烃抽提溶剂对回炼油进行脱芳烃处理,获得芳烃...
王刚高金森王成秀蓝兴英徐春明
文献传递
密相提升管内颗粒速度与颗粒浓度分布及发展特性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气固流动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特性,在自建的18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气速和固体循环速率下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低颗粒循环速率(Gs)下颗粒浓度由底部浓相区单调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高G_s下颗粒浓度在底部浓相区内先增加后降低,沿提升管向上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呈现"中心低边壁高"的特点且在不同径向区域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中心区域发展快且可以实现充分发展,并逐步向边壁区域延伸。颗粒速度轴向分布特性受表观气速影响较大。表观气速较小时颗粒速度基本呈指数型分布且很快进入恒速区,表观气速较大时颗粒速度轴向分布呈现出"倒C型"。颗粒速度在不同径向区域上发展特性与颗粒浓度基本一致。较低提升管内颗粒进入提升管时可能受气固入口结构影响,沿提升管向上运动时流动结构未得到充分发展又可能会受到提升管出口约束,会呈现多段式流动发展特性。本实验18m高提升管内颗粒流动结构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轴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基本呈现指数型分布。
王成秀裴华健苏鑫金楠吴贤蓝兴英高金森徐春明
关键词:提升管循环流化床
高密度下行床颗粒浓度与颗粒速度分布特性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考察下行床内颗粒浓度和速度的分布特性以确定高密度操作条件,在自建的气固下行床冷模装置(总高度18 m,下行床高8 m,直径80 mm)中,测定了不同表观气速(U_g)和颗粒循环速率(G_s)下床内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的轴径向分布。结果表明,在G_s为700 kg/(m^(2)·s)时,下行床内平均颗粒浓度达0.12,整个下行床内均实现了高密度操作。下行床内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受入口结构影响显著,近下行床入口处(z为0.08 m),颗粒浓度"中间高边壁低",下行床内颗粒浓度轴向分布总体上呈现"上浓下稀"的形式。截面平均颗粒速度随轴向位置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表明下行床内气固流动结构的发展特性。当颗粒循环速率较小时,如G_s为100 kg/(m^(2)·s),颗粒在入口区先加速,随后进入恒速度区,截面平均颗粒速度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颗粒循环速率较大时,如G_s为500 kg/(m^(2)·s),实验范围内表观气速对平均颗粒速度的影响很小。下行床内颗粒速度的径向均匀性在入口处更强,说明下行床入口结构对其内气固流动的影响明显。
王成秀李婧雅苏鑫吴贤蓝兴英叶茂高金森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催化裂化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催化裂化再生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空气经压缩、分离,得到的氧气用于催化剂再生,然后将得到再生烟气分离其中催化剂后进行烟气压力能及热能回收;再生烟气加热解吸塔釜物料,成为低温烟气;低温烟气经...
蓝兴英赵云鹏吕明珠王成秀石孝刚高金森徐春明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副产一氧化碳的甲醇制烯烃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副产一氧化碳的甲醇制烯烃再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氧气与循环CO<Sub>2</Sub>的混合气体,与待生催化剂进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反应得到再生烟气;再生烟气经旋风分离得到不含催化剂细粉...
石孝刚赵云鹏吕明珠蓝兴英王成秀高金森徐春明
以FCC废催化剂合成化学接枝型固态胺吸附剂的方法、所得固态胺吸附剂与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FCC废催化剂合成化学接枝型固态胺吸附剂的方法、所得固态胺吸附剂与其应用。本发明的固态胺吸附剂的硅铝源全部来自FCC废催化剂。其中,该方法包括:将FCC废催化剂煅烧以去除积炭;进行碱浸过滤得到富硅铝滤液...
樊燕芳王成秀贾晓浩蓝兴英高金森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催化裂化非完全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催化裂化非完全再生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空气压缩;空气分离得到纯氧气;纯氧气和循环压缩机增压后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催化剂烧焦再生并得到再生烟气;再生烟气分离烟气中的催化剂细粉;不含催化剂细粉...
蓝兴英赵云鹏吕明珠石孝刚王成秀高金森徐春明
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采用的反应器包括第一提升管和第二提升管,方法包括使重油原料和催化裂化催化剂从下部进入第一提升管,在第一提升管中接触并共同上行,同时发生第一催化裂化反应;将第一提升管的反应油气分...
高金森王刚王成秀蓝兴英徐春明
文献传递
以FCC废催化剂合成化学接枝型固态胺吸附剂的方法、所得固态胺吸附剂与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FCC废催化剂合成化学接枝型固态胺吸附剂的方法、所得固态胺吸附剂与其应用。本发明的固态胺吸附剂的硅铝源全部来自FCC废催化剂。其中,该方法包括:将FCC废催化剂煅烧以去除积炭;进行碱浸过滤得到富硅铝滤液...
樊燕芳王成秀贾晓浩蓝兴英高金森
一种汽油脱硫的组合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油脱硫的组合方法。该组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汽油原料切割为轻馏分和重馏分;采用有机溶剂对所述重馏分进行萃取蒸馏,得到含有烯烃的萃余油和含有硫化物及芳烃的萃取物;对所述萃取物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分离,得到萃取油...
赵亮高金森郝天臻韩晓娜李海争蓝兴英王成秀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