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永慧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Q热
  • 4篇贝氏柯克斯体
  • 2篇立克次体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定位
  • 1篇多糖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衣原体
  • 1篇疫苗
  • 1篇原体
  • 1篇脂多糖
  • 1篇质粒
  • 1篇沙眼
  • 1篇沙眼衣原体
  • 1篇伤寒
  • 1篇突变体
  • 1篇球蛋白
  • 1篇全基因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解放军第26...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病原微生物生...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7篇宋立华
  • 7篇于永慧
  • 5篇王涛
  • 3篇罗声栋
  • 3篇冯乐
  • 3篇孙志会
  • 2篇端青
  • 1篇胡燕
  • 1篇朱虹
  • 1篇何君
  • 1篇李岩伟
  • 1篇王宁利
  • 1篇鲁辛辛
  • 1篇李鹏
  • 1篇卢姗姗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Q热性心内膜炎1例抗Ⅰ相和Ⅱ相抗原IgG抗体的跟踪监测报道被引量:2
2017年
Q热(query fever,Qfever,不明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感染人导致的一种无特征性病症的发热疾病,临床上与流感等不易区分,常被误诊漏诊。Cb为人畜共患的专性胞内寄生菌,在我国分布广泛,禽、畜等动物足其主要宿主和传染源,Cb可引起孕畜流产,造成经济损失。人感染Cb后,除出现类似流感的不明发热症状以外,
于永慧王涛罗声栋冯乐孙志会宋立华
关键词:Q热贝氏柯克斯体心内膜炎免疫球蛋白G
青海藏区B型沙眼衣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青海藏区沙眼患者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分别采集患者的单眼结膜和结膜囊拭子标本至1 mL样本保护培养基中。取50μL样本采用离心法感染BGM细胞,37°C培养72 h,连续传代3次,相差显微镜观察衣原体包涵体。对临床样本和分离株分别进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了45例活动性沙眼患者的115份临床样本,其中54份样本为ompA PCR阳性,15份样本为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ompA分析发现,青海藏区沙眼衣原体有3个不同的同源ompA变异株,均为基因B型,都包含有一个泌尿生殖道型沙眼衣原体特有密码子。分离株QH111L和QH111R分别来自编号111患者的左眼和右眼样本,它们ompA基因的可变区有一个非同义碱基差异。该碱基变异仅存在于111号患者的左眼样本中,说明QH111L可能是新出现的ompA突变体。【结论】青海藏区的眼型沙眼衣原体流行株为基因B型,至少存在3个不同的ompA变异株。从青海藏区分离培养了15株眼型沙眼衣原体,发现同一患者的左右眼样本中的沙眼衣原体有不同ompA。本研究为研制沙眼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助于理解沙眼的进化和传播。
鲁辛辛冯乐于永慧罗声栋孙志会王涛端青王宁利宋立华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沙眼进化OMPA
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基因编码包涵体膜蛋白
2016年
目的: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基因与沙眼衣原体的毒力基因CT135同源,本研究旨在分析该基因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598_0590基因的进化地位,比较B598_0590蛋白和沙眼衣原体毒力蛋白CT135的氨基酸疏水特征;重组表达、纯化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共聚焦免疫荧光观察鹦鹉衣原体在正常培养条件和使用Lpx C抑制剂时B598_0590基因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衣原体属内12个种的基因组均含有CT135同源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有相似的疏水特征;B598_0590与CT135的氨基酸同源性为21%;B598_0590的免疫荧光染色特征与包涵体膜蛋白Inc A相似,浓染包涵体膜;Lpx C抑制剂可抑制网状体的分裂、包涵体的生长及网状体向原体转化,包涵体膜蛋白的染色呈现典型的空泡结构。结论:Lpx C抑制剂可用于鉴定未知的鹦鹉热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基因编码此前尚未鉴定的包涵体膜蛋白。
李鹏何君朱虹李岩伟于永慧端青宋立华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蛋白定位
贝氏柯克斯体穿梭载体构建及转化方法建立
2016年
目的:基于大肠杆菌质粒pMMB207,构建贝氏柯克斯体穿梭载体,建立贝氏柯克斯体转化系统。方法:利用PCR分别扩增eGFP基因、Kan^R抗性基因、贝氏柯克斯体组成型表达启动子P311和P1169等4段序列,然后用融合PCR技术将4段序列融合为P311-eGFP-P1169-Kan^R串联序列,经KpnⅠ和XhoⅠ酶切后,连接至经同样双酶切的pMMB207骨架上,构建穿梭载体p207-GK;将穿梭载体电转化至贝氏柯克斯体,用ACCM-2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或感染BGM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基因的表达,传代至eGFP基因高表达时,用半固体平板培养法克隆分纯贝氏柯克斯体转化株。结果:构建了贝氏柯克斯体穿梭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eGFP的贝氏柯克斯体转化株,并完成了克隆分纯。结论:建立了完整的贝氏柯克斯体转化系统,为后续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贝氏柯克斯体奠定了基础。
罗声栋卢姗姗胡燕王涛于永慧冯乐孙志会宋立华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Q热穿梭载体
贝氏柯克斯体的相变异与脂多糖研究进展
2016年
贝氏柯克斯体(Cb)为一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归属于军团菌目,柯克斯体科,柯克斯体属。传统上,因为Cb有类似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征,Cb被归类到立克次体目中,俗称为Q热立克次体,但其与立克次体目内各种菌株的亲缘关系相距较远。Cb地理分布广泛,在羊、牛等家畜中感染率高。Cb通过气溶胶感染人可导致急性或慢性Q热病,在部分患者中引起肺炎、肝炎、心内膜炎和脊髓炎等重症疾病。
王涛于永慧宋立华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立克次体Q热脂多糖
4种立克次体病的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立克次体是一大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呈多形性,革兰阴性。根据第2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立克次体目分为3个科,共16个属。多种立克次体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立克次体可通过媒介昆虫的叮咬、排泄物、气溶胶进行传播。由于与媒介生物联系密切,此类传染病通常与战争、贫穷和落后卫生条件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立克次体病在我国已大幅降低。
于永慧王涛宋立华
关键词: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疫苗
贝氏柯克斯体九里株Ⅱ相突变体的克隆与鉴定
2019年
目的:克隆分离国内贝氏柯克斯体九里株Ⅱ相突变体,并利用基因组测序方法进行鉴定,为贝氏柯克斯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半固体平板法克隆分离贝氏柯克斯体,对随机选择的克隆株CB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国外贝氏柯克斯体不同克隆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B01的基因组全长2.024 Mb,包含1个1.987 Mb的环状染色体和1个37.321 kb的质粒。与九里株Ⅰ相菌(RSA 493克隆)基因组相比,CB01多出5个重复序列,有1个25 997 bp的删除区,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差异。与九里株Ⅱ相菌(RSA 439克隆)基因组相比,CB01同样多出5个重复序列,但仅有6个SNP差异。CB01与RSA 439的CBU_0533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可解释CB01缺失O抗原从而成为Ⅱ相菌。结论:贝氏柯克斯体九里株Ⅱ相菌克隆CB01与国外Ⅱ相菌RSA 439高度同源,CB01可用做国内贝氏柯克斯体研究用参考菌株。
何泽民孙志会于永慧罗声栋王益清王景林姜永强宋立华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Q热全基因组测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