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卓

作品数:7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丘陵区
  • 3篇红壤
  • 3篇红壤丘陵
  • 3篇红壤丘陵区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植被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量
  • 2篇气候因子
  • 2篇人工林
  • 2篇S-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实验林
  • 1篇实验林场
  • 1篇碳源
  • 1篇土地覆被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滑铁卢大学
  • 1篇AM大学

作者

  • 7篇吴卓
  • 6篇戴尔阜
  • 2篇赵东升
  • 2篇汪晓帆
  • 1篇奚为民
  • 1篇李双元
  • 1篇朱建佳
  • 1篇付华
  • 1篇闫浩文
  • 1篇葛全胜
  • 1篇芦海花
  • 1篇周恒
  • 1篇黄宇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采伐强度对中国南方人工林树种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以泰和县为例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杉木人工林的主要产区,承担着重要的木材生产任务,但人工林面临着结构单一、生产力低、生产和生态功能不可持续等问题,为了能够优化人工林的结构并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提升人工林的生态功能,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
汪晓帆Weimin Xi吴卓
关键词:采伐地上生物量景观结构人工林红壤丘陵区
基于线性光谱分离技术的西藏乃东县土地覆被变化监测被引量:3
2015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其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覆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线性光谱分离技术是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覆被变化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西藏乃东县为研究区,利用1988、2000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定量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影像中单个像元的植被、裸土、裸岩覆被率比例,同时将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表破碎,混合像元比例高,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复杂地物的土地覆被变化;21988-2010年间,研究区裸土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植被覆盖率及裸岩覆盖率有所上升,说明本区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同时石漠化也在进一步加剧;3通过对线性光谱分离的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比较,发现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对青藏高原土地覆被识别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戴尔阜吴卓芦海花付华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植被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模拟研究--以会同生态站磨哨实验林场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升高、辐射强迫的增强将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南方人工林作为我国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日益强烈.为了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南方人工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对人工林可能带来的损失,本研究采用3种最新的气候情景—典型浓度排放路径情景(RCP2.6情景、RCP4.5情景、RCP8.5情景)预估数据,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 ET-Ⅱ和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Ⅱ模拟2014—2094年间湖南省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实验林场森林的地表净初级生产力(ANPP)、物种建立可能性(SEP)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SEP和A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明显的差异,各森林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表现为:对于SEP,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人工针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在RCP8.5情景下,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对于ANPP,在RCP2.6情景下,人工阔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针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在2050年左右开始下降,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阔叶林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2094年,研究区地上总生物量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增加幅度不同,RCP2.6情景下增加了68.2%,RCP4.5情景下增加了79.3%,RCP8.5情景下增加了72.6%.3种情景下的总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序为:RCP4.5>RCP8.5>RCP2.6.我们认为,适当的增温将有助于未来研究区森林总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但过度的增温也可能会阻碍森林的生产和生态功能的持续发展.
戴尔阜周恒吴卓汪晓帆奚为民朱建佳
关键词:ANPP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8
2016年
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能够表征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直接定性定量地描述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性质和大小。因此,研究区域尺度草地生态系统NEP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实地采样数据,结合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了2001-2012年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同时,应用土壤呼吸模型估算了逐月平均土壤呼吸量(Rs),进而估算内蒙古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研究揭示了2001-2012年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NPP、NEP年际变化规律、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草地NPP、NEP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发挥碳汇效应,净碳汇总量达到0.55 Pg C,年均固碳率约为0.046 Pg C/a;研究区大部分草地NPP、NEP与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仍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戴尔阜黄宇吴卓赵东升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NPPNEP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被引量:25
2015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区域尺度上研究NPP年际间的空间变化规律,探究气候因子与植被生长的关系,是应对气候变化区域响应、探讨区域生态过程的科学基础。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植被指数数据、气候和植被分类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估算了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泰和县1998-2012年植被NPP,分析了NPP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1998-2012年泰和县植被年均NPP为762 g C/m2·a,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空间上表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2 1998-2012年泰和县植被NPP总体呈增长趋势,年际波动较大,平均值为2.21×106g C/a;3研究区NPP与年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温度是影响该地区植被NPP的主要气候因子。
戴尔阜李双元吴卓闫浩文赵东升
关键词:CASA模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因子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模拟——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以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为特征的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土地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全球生态学关注的关键问题。由于土地、气候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森林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如何采用合理的适应措施降低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单独及综合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模型(ABM/LUCC)、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Ⅱ)以及森林景观动态模型(LANDIS-Ⅱ)构建了综合模拟研究框架,选择森林类型多样且具有长期观测数据积累的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模拟并对比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组合情景下未来森林地上总生物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对泰和县森林地上总生物量的影响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区森林地上总生物量在有土地利用变化干扰的情景下与RCP 2.6、RCP 4.5和RCP 8.5单独的气候情景下相比分别减少33.13%、32.92%和32.42%;(2)尽管未来气候变化可能有利于森林地上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土地利用变化将使森林地上总生物量显著减少,并将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正效应;(3)本文提出的综合模拟研究框架可以很好地模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提升和优化人工林结构和功能、开展可持续森林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吴卓戴尔阜戴尔阜奚为民葛全胜
气候变化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
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升高、辐射强迫的增强将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会根据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而不同。
吴卓戴尔阜Xi Weimin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红壤丘陵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