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红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消融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消融治疗
  • 2篇房颤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根部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房颤动导管...
  • 1篇右冠状动脉
  • 1篇右冠状动脉窦
  • 1篇早搏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谭红伟
  • 4篇刘学波
  • 3篇邱建平
  • 2篇李莹
  • 2篇邹誉
  • 2篇张旭敏
  • 2篇周建
  • 1篇耿亮
  • 1篇高力明
  • 1篇许旭东

传媒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特征。方法:入选成功行主动脉根部室早消融的患者20例,按消融部位分为左冠状动脉窦室早组(LCC组)15例、右冠状动脉窦室早组(RCC组)5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特征。结果:RCC组患者Ⅰ导联均为R波;LCC组患者Ⅰ导联4例为QS波,10例为RS或rs波,1例为R波(χ^2=16.80,P〈0.01)。与RCC组比较,LCC组患者Ⅲ导联R波振幅增高[(2.01±0.45)mV对(1.45±0.33)mV,P〈0.05]、aVL导联QS波振幅加深[(1.20±0.24)mV对(0.65±0.21)mV,P〈0.01]、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1.09±0.12对0.80±0.12,P〈0.001;1.31±0.35对0.60±0.24,P〈0.001)、Ⅰ导联QRS波时限缩短[(78±32)ms对(120±13)ms,P〈0.05]、aVL导联QRS波时限延长[(128±14)ms对(100±24)ms,P〈0.05]。除1例患者因起源点临近左冠状动脉开口而放弃消融外,其余均消融成功。平均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并发症。结论:对于体表心电图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Ⅰ导联R波提示RCC室早,Ⅰ导联RS或rs波提示LCC室早;与RCC室早相比,LCC室早Ⅲ导联R波振幅较高、aVL导联QS波振幅较大、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主动脉根部心电图
纳米膜单铆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动物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在室间隔缺损(VSD)犬模型中评价新型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成年犬26只,在开胸X线导引下通过右心室游离壁穿刺室间隔方法制备VSD模型;分为实验组(n=13,植入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和对照组(n=13,植入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术后1、2、3、6个月分别通过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测及血镍离子浓度测定等评价新型封堵器植入后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对26只犬成功建立开胸小切口VSD模型。实验组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91.7%。术后1、2、3、6个月分别取出25只犬心脏大体标本,观察显示两组封堵器位置均无移位,无合金丝断裂,盘面未见血栓形成和赘生物附着。术后1个月实验组封堵器双侧盘面可见薄层透亮组织覆盖,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为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至术后6个月,盘面组织逐渐增厚,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脏组织融合。结论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设计科学,与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相比并发症少,完全内皮化时间缩短,可有效封堵VSD,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高力明许旭东汤佳旎谭红伟耿亮刘学波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内皮化封堵器
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新型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81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术)27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54例。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计算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压力导管组将环肺静脉消融环分为6个节段,记录每个节段消融导管压力数值,计算各节段总的压力平均值。消融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肺静脉电隔离率均为100%,两组恢复窦性心律率比较,P﹥0.05。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比较,P均﹥0.05;环肺静脉消融各节段压力平均值在10 g左右;消融术后6个月,压力导管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14.8%,P<0.05)。结论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能降低房颤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接触力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15年
经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降低围手术期血栓栓塞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国内外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进展以及本中心的临床实践经验,旨在探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谭红伟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