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儿童
  • 2篇毒性
  • 2篇哮喘
  • 2篇疗效
  • 2篇患儿
  • 2篇儿科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川崎
  • 2篇川崎病
  • 1篇带教
  • 1篇蛋白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炎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多发性大动脉...

机构

  • 11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王旭
  • 10篇黄莉
  • 10篇鲁利群
  • 10篇杨欣
  • 10篇邓国清
  • 8篇汪燕
  • 5篇贺静
  • 1篇李红梅
  • 1篇王宇
  • 1篇杨林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与儿童哮喘病情控制及不同哮喘亚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与儿童哮喘病情控制及不同哮喘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及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各60例,分别设为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 h及治疗后4周测定FeNO,对照组在体检时测定FeNO。对比对照组体检时以及哮喘组、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不同治疗时期的FeNO浓度变化;哮喘组患儿根据不同病情控制情况分为哮喘控制组、哮喘部分控制组与哮喘未控制组,根据不同哮喘亚型分为咳嗽变异性组与非咳嗽变异性组,分析FeNO与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情况、哮喘亚型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治疗前的FeNO浓度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治疗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FeNO浓度(P<0.05);与治疗前与治疗后1 h比较,治疗4周后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FeNO浓度降低(P<0.05),治疗后1 h及治疗4周后哮喘组FeNO浓度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哮喘控制组FeNO浓度低于部分控制组与哮喘未控制组,哮喘部分控制组FeNO浓度低于哮喘未控制组,咳嗽变异性组FeNO浓度高于非咳嗽变异性组(P<0.05)。FeNO浓度与病情控制呈负相关,FeNO浓度越低,病情控制程度越好(r=-0.512,P=0.034)。结论:哮喘患儿的FeNO浓度高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健康儿童,且与患儿哮喘的病情控制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哮喘患儿的辅助诊断指标。
邓国清鲁利群杨欣贺静王旭黄莉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儿童哮喘
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VE)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小儿RVE 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IgA、IgG、IgM及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gA、IgG、IgM及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VIP、MOT、G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D辅助治疗可有效调节RVE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促进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邓国清鲁利群黄莉贺静汪燕王旭杨欣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17胃肠激素
儿科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儿科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患儿的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收集同期的CRKP,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细菌的敏感性,采用Carba NP法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类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扩增鉴定。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分离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住院时间>2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离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患儿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CRKP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其他实验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所有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均产碳青霉烯酶,其中NDM-1是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次为KPC-2和IMP-4基因。结论儿科CRKP的耐药率高,对住院时间长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重患儿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CRKP的感染概率。
杨欣鲁利群黄莉贺静汪燕王旭邓国清
关键词:儿科耐药碳青霉烯酶基因
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诊疗指南与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儿科实习的80名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7-12月的实习学生40人为对照组,2018年1-6月的实习学生40人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学生对2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科理论成绩[(91.3±5.1)分]、操作考试成绩[(93.5±4.3)分]、对教学的满意度[95.0%(38/40)]均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85.7±5.3)分、操作考试成绩(86.5±4.9)分、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为77.5%(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适宜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杨欣鲁利群黄莉贺静汪燕王旭邓国清吕洁
关键词:临床诊疗指南临床带教儿科
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对川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3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丙种球蛋白(IVIG)1g/kg,一次静脉滴注,B组予丙种球蛋白(IVIG)2g/kg,一次静脉滴注,两组都加用相同剂量的阿斯匹林口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IVIG一次性使用1g/kg或2g/kg对迅速改善症状和防治冠状动脉扩张(CAL),减少冠状动脉瘤(CAD)发生无显著性差异。
王宇杨林王旭李红梅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小儿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低钾血症与炎性指标及冠脉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出现的低钾血症与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确诊为川崎病的急性期患儿95例。采集患儿静脉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根据血钾水平将95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分为低血钾组38例和正常血钾组57例。低血钾组根据血钾水平再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低血钾3个亚组。比较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以及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发生率,并进行低血钾各亚组与正常血钾组的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低钾血症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的关系。结果低血钾组CALs发生率(42.11%)较正常血钾组(15.7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钾组中度和重度亚组发生CALs率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和重度亚组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C反应蛋白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和重度亚组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血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和重度低钾血症组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钾血症的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其中中重度亚组与上述炎性指标相关性较好。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常出现低钾血症,同时川崎病急性期出现的低钾血症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CALs的发生及针对CALS的预防性治疗的参考指标。
杨欣鲁利群黄莉汪燕王旭邓国清
关键词:川崎病急性期低钾血症炎性指标
泛福舒胶囊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泛福舒胶囊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发作期BA患儿8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泛福舒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泛福舒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泛福舒胶囊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PEF(呼气峰流速)、FEV1,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血清IL-4、IL-5、IL-12、IFN-γ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EF、FEV1、CD3^+、CD4^+、CD4^+/CD8^+、IL-12、IFN-γ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IL-4、IL-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泛福舒组PEF、FEV1、CD3^+、CD4^+、CD4^+/CD8^+、IL-12、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IL-4、IL-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福舒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泛福舒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泛福舒胶囊辅助治疗可更有效提高BA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肺功能,增强其免疫防御能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杨欣鲁利群黄莉汪燕王旭邓国清赵泽宇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临床疗效
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脓气胸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发脓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脓气胸8例患儿的病史、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 d^2岁。急性起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及呼吸困难,均出现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示8例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升高,痰培养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胸水培养阳性3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被压缩、肋膈角变钝或消失、可见气液平面。8例患儿均予诊断性胸腔穿刺术,其中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8例患儿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4~6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胸片示肺部炎性反应大部分吸收。随访胸片及B型超声无复发者。结论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脓气胸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困难等,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升高。X线胸片以肺被压缩、肋膈角变钝或消失、可见气液平面等表现为主。经胸腔穿刺抽气抽液、闭式引流术及敏感抗生素足疗程治疗预后良好。
杨欣鲁利群黄莉汪燕王旭邓国清
关键词:脓气胸婴幼儿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miR-133及miR-15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微小RNA-133(miR-133)和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VMC患儿97例,根据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钙蛋白I(cTnI)分为轻度VMC亚组(56例)和重度VMC亚组(41例)。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清miR-133、miR-155表达水平及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1(IL-21)]、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并分析VMC患儿血清miR-133和miR-155的表达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VMC亚组、重度VMC亚组CD8^+及血清CK-MB、cTnI、sFasL、Caspase-3、IL-17、IL-21水平明显升高(F=1.658、2.571、1.958、2.306、1.834、1.745、1.941,P均<0.05),而CD4^+、CD4^+/CD8^+、IL-10明显降低(F=1.686、1.752、1.895,P均<0.05),与轻度VMC亚组患儿比较,重度VMC亚组患儿血清CK-MB、cTnI、sFasL水平明显升高,而CD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VMC亚组、重度VMC亚组患儿血清miR-13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9.238、13.387,P<0.01),与轻度VMC亚组比较,重度VMC亚组血清miR-13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MC血清miR-133表达与CD4^+/CD8^+呈明显正相关(r=0.548,P=0.000),与CK-MB、cTnI呈明显负相关(r=-0.508、-0.496,P均=0.000),miR-155表达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r=-0.567,P=0.000),与CK-MB、cTnI呈明显正相关(r=0.395、0.587,P=0.013、0.000)。结论 VMC患儿血清miR-133表达水平降低,miR-155表达水平升高,且两者表达水平与部分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指标有关,可作为VMC病情判断的辅助指标。
邓国清鲁利群杨欣贺静王旭黄莉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2021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及较少见的肾功能损害、骨骼损害等^([1])。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HLD在临床上十分罕见,极易误诊且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该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HLD患儿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杨欣鲁利群黄莉汪燕王旭邓国清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儿童多浆膜腔积液溶血危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