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建忠

作品数:18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篇骨折
  • 9篇疗效
  • 8篇钢板
  • 7篇股骨
  • 6篇远端
  • 6篇入路
  • 6篇桡骨骨折
  • 6篇桡骨远端
  • 5篇微创
  • 5篇老年
  • 5篇老年股骨
  • 5篇骨板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桡骨远端C型...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外固定
  • 4篇外固定器

机构

  • 17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医学...

作者

  • 18篇乔高山
  • 18篇朱乐银
  • 18篇朱成栋
  • 18篇夏建忠
  • 4篇黄华
  • 3篇钱俊
  • 3篇夏正荣

传媒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2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双侧THA的患者55例(110髋),同期行双侧THA的25例纳入同期组,分期行双侧THA的30例纳入分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肢长差异等。结果 5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0年,平均1.8年。两组在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35;t=-2.39,P=0.041);同期组和分期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期组2例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分期组1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P=0.023;t=4.213,P=0.019);同期组和分期组术后肢长差异分别为(0.16±0.34)cm、(0.47±0.3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23)。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同期与分期行双侧THA都是可行的,但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肢长差异方面,同期双侧THA更有优势。
乔高山朱乐银朱成栋印文彩夏建忠黄华
关键词:安全性
Super 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14例早期随访报告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Super PATH(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hip)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手术方法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THA 14例(15髋),观察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切口平均长度(7.06±1.05)cm,住院平均时间(5.7±0.6)天,手术平均时间(106.0±14.3)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0.6±63.2)ml。Harris评分,术前:(27.9±4.3)分,术后3天:(63.2±5.1)分,术后3个月:(83.1±5.7)分,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期限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DVT、假体脱位、假体松动及双下肢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Super PATH入路微创THA早期疗效满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风险,达到早期快速康复目的。但该技术临床应用时间短,其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朱成栋乔高山朱乐银印文彩夏建忠黄华夏正荣钱俊
关键词:髋关节
双侧全髋关节同期与分期置换近期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同期与分期行THA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4-12诊治的行双侧THA的髋关节疾患68例(136髋),其中同期行双侧THA 26例(同期组),分期行双侧THA 42例(分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术后双侧肢长差异、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68例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6(1~3)年。2组的手术时间(t=2.01,P=0.751)、总失血量(t=1.473,P=0.651)、总输血量(t=0.87,P=1.051)、术后Harris功能评分(t=0.23,P=2.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住院时间(t=-9.73,P=0.041)、住院费用(t=-2.35,P=0.035)、术后肢长差异(t=-4.76,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人工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同期组和分期组各1例),6例出现术后谵妄症状(同期组2例,分期组4例)。结论在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围术期管理得当、医生手术技术熟练的情况下,同期行双侧THA是安全可行的,且在患者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肢长差异方面与分期行双侧THA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朱成栋乔高山朱乐银夏建忠印文彩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性
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仪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0例中,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48例(3D打印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19~68(42.5±5.7)岁,左侧17例、右侧31例;AO/OTA分型A型11例、B型19例、C型1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62例(ORIF组),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1~72(44.7±7.5)岁,左侧25例、右侧37例,AO/OTA分型A型16例、B型22例、C型24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中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0~18.0(13.6±2.5)个月.3D打印组和ORIF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胫骨累计切口长度)分别为(7.57±1.63)和(12.7±2.73)cm、出血量分别为(45.7±10.5)和(120.3±1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17)和(13.9±3.43)d、X线曝光次数分别为(3.07±2.13)和(1.46±1.85)次、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2.65)和(5.9±2.32)个月,3D打印组较ORIF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D打印组和ORIF组踝关节Johner-Wruhs功能评分分别是优27例、良17例、可4例和优25例、良24例、可11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5,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48)和4.8%(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2,P>0.05).结论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可术前进行充分评估,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微创特点,又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等作用.
朱成栋夏建忠乔高山朱乐银黄华钱俊夏正荣顾英俊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性
植骨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比较斜T型钢板结合植骨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4年12月分别采用斜T型钢板配合植骨(内固定组)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病例共55例,其中内固定组23例,外固定组32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术后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内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2周(平均8.3周)、7~16周(平均9.9周)。两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掌倾角(11.56±4.49)°、桡骨高度(11.21±2.67)mm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66±3.73)°、(6.78±2.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外固定组尺偏角[(18.73±5.23)°、(16.02±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1.3%(21/23)、78.1%(25/3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4%(1/23)、9.38%(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选择植骨内固定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
朱成栋乔高山朱乐银夏建忠印文彩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骨板
掌侧入路斜T型普通钢板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掌侧人路斜T型普通钢板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115床疗效,以期为提高桡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普通钢板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左侧13例,右侧19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C1型10例,C2型14例,C3型8例。比较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术后4—8周拆除克氏针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按Gartland.Wedey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腕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测量掌倾角[(12.22±3.63)°、(11.89±3.59)°]、尺偏角[(20.37±5.21)°、(20.13±4.97)°]、桡骨高度[(12.37±6.31)mm、(12.12±6.15)mm],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角度等几个方面评定疗效:其中优13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27/32);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结论掌侧入路斜T型普通钢板配合克氏针内固定对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达到骨折端理想复位,费用低,且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完全可以作为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案。
朱成栋乔高山朱乐银夏建忠印文彩
关键词:桡骨骨折掌侧钢板
SuperPATH微创入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快速康复理论基础及早期疗效
目的:探讨 SuperPATH(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微创入路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快...
朱成栋乔高山朱乐银印文彩夏建忠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股骨颈骨折
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C1型3例,C2型10例,C3型13例。比较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术后8~12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对术后腕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测量掌倾角[(12.02±3.57)°、(11.99±3.59)°]、尺偏角[(20.34±4.31)°、(20.31±4.29)°]、桡骨高度[(12.39±6.81)mm、(12.38±6.79)mm],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周与术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月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1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21/26);并发症发生率为15.4%(4/26)。结论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
朱成栋朱乐银乔高山印文彩夏建忠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固定器
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26例股骨转子间和6例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9—89岁(平均67.5岁)。致伤原因:骑车摔伤9例,走路跌伤5例,车祸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6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A1型8例,A2型14例,A3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d,平均4.5d。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切口长度为7~10cm)复位ALP内固定治疗,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50mL。术后均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患者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4—13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29/32)。术后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32)。无死亡病例,无螺钉松动、断钉、压疮、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限切开复位AL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或转子下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及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朱成栋夏建忠朱乐银印文彩乔高山黄华钱俊夏正荣
关键词:髋骨折骨板
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5例采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4.4)岁。2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组),男6例,女1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9±3.9)岁。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角度,并采用腕关节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内固定组、外固定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2.2)、(10.3±1.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患者掌倾角(11.44°±4.53°)、桡骨高度[(11.46±2.75)mm]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61°±3.67°)、(6.89±2.9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及旋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8.0%(22/25)、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l例患者拇长伸肌腱断裂,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外固定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螺钉松动,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僵硬。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选择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
朱成栋乔高山朱乐银夏建忠印文彩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骨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