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兔模型
- 2016年
- 目的·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兔模型并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共采用59只新西兰兔进行实验,其中假手术组(实施颈内动脉超选择造影但未穿刺)5只,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54只新西兰兔行血管内穿刺建模,30只存活兔随机分为6 h、24 h和72 h组(n=10)进行后续研究。采用颅内压(ICP)监测仪观察模型制作过程中动物的ICP变化情况,SAH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用于评估出血量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术后各时间点行TUNEL和FJB染色观察皮层和海马组织变性坏死和凋亡情况。结果·SAH兔模型制作成功率为55.6%(30/54)。血管内穿刺法可以引发不同程度颅内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P=0.000),同时可以造成皮层和海马组织变性坏死和凋亡。结论·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兔模型成功模拟了早期脑损伤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对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吕涛戴炯缪亦锋金义超金珂张晓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
- 小胶质细胞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激活机制及针对其的治疗进展
- 2017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参与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SAH患者的转归。众多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SAH中有不同的分型和激活通路,功能也不尽一致。因此,干预SA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过程或减少释放细胞毒性代谢物,对于改善SAH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韩硕吕涛张晓华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生物学标记物被引量:6
- 2015年
-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和最凶险的并发症,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将会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和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转归。SAH会造成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引发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很多研究显示,这些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多种代谢产物浓度或活性会发生改变,明确这些标记物发生变化的部位、时间和趋势,对于探讨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更佳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章对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生物学标记物进行了综述。
- 吕涛张晓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颅内生物学标记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7年
- 脑血管痉挛传统上被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经常导致脑梗死和神经系统功能损伤,预后不良。近期研究认为,血管痉挛并不是引起迟发性缺血性并发症的唯一原因。调查结果发现,血管痉挛发生率的明显降低并没有使得迟发性脑缺血有所减少或预后有所改善,这促使研究方向转向了其他可能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机制。早期的脑损伤、皮层扩散去极化、微血栓形成、微血管痉挛、脑血流自动调节失灵、细胞死亡、血脑屏障破坏和启动炎症级联反应都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有关。
- 金珂吕涛金义超张晓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
- 丙酮酸乙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时期脑血管痉挛(CVS)程度,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SAH后CVS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3日组、SAH 5日组、SAH 7日组、SAH 9日组(每组n=10)。假手术组行小脑延髓池2次注入0.3 m L生理盐水,SAH组行小脑延髓池2次注入自体血0.3 m L致延迟性CVS,观察各组的神经功能情况及CVS程度。另取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等体积)组、SAH+生理盐水(等体积)组、SAH+EP[100 mg/(kg·d)]组(每组n=16)。观察在第7日各组的神经功能情况、CVS程度、基底动脉血管壁细胞凋亡水平,及p-Akt、Bax、Bcl-2、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SAH组大鼠在第3日出现明显的CVS,第5日有所缓解,第7日CVS达到峰值,第9日CVS逐渐缓解。第7日时相对于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AH+生理盐水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基底动脉管壁明显痉挛,血管壁细胞凋亡显著,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Akt及Bcl-2的表达量明显下调;第7日时相对于SAH+生理盐水组,SAH+EP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CVS明显缓解,基底动脉血管壁细胞凋亡明显减少,Bax及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Akt及Bcl-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大鼠小脑延髓池二次注血模型在第7日时CVS最严重。EP对SAH后延迟性CVS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有望为脑血管痉挛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金珂金义超吕涛张封臣张晓华
-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细胞凋亡
-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畸形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2例发生肺炎,3例发生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5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遗留轻微面瘫和吞咽困难,1例昏迷后自动出院。术后KPS评分[(75.83±21.04)分]明显高于术前[(64.58±10.62)分;P<0.05]。结论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术中根据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利用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采取两点定位法,对神经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 韩硕张晓华金珂张封臣徐天启吕涛韩东华
- 关键词:显微手术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