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鹏发 作品数:10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与单纯踝关节骨折的区别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后踝骨折两种不同类型的临床区别,为后踝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和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3578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种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TAF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高于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SPMF患者的外踝骨折发生率低于单纯后踝关节骨折的外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螺旋形骨折与单纯踝关节骨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两种骨折的临床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蒋晨阳 涂鹏发 闫崇超 苏旻罡 李雪波 刘锁利关键词:后踝骨折 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潘进社 涂鹏发骨质疏松骨折与非骨质疏松骨折治疗比较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骨质疏松骨折与非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为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186例。根据骨质疏松情况,将所选患者分为骨质疏松骨折组和非骨质疏松骨折组,每组各9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结果:非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交通事故和砸伤致伤率均显著高于骨质疏松骨折组,而跌倒伤致伤率低于骨质疏松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骨质疏松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的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升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蒋晨阳 李鹏 闫崇超 涂鹏发 郝建学 李雪波 王燕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临床疗效 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12年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由于其解剖及血供的特殊性,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手术、麻醉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主要并发症仍居高不下,病死率也并未明显下降,遂称之为“尚未解决的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预计到2050年全球髋部骨折患者将达到630万,本文就成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选择与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涂鹏发 潘进社关键词:骨折分型 骨折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导航 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系统定位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大部分临床患者而言,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涂鹏发 包超恩 李永犇 翟福山 潘进社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给予植入4 m L、5 m L、6 m L骨粒,给予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加压固定。3组病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进行CT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通过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植骨量椎体植骨融合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 A组优良率为90.3%,B组为91.0%,C组为91.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mm、(9.8±1.7)mm、(10.1±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腰椎CT片提示:三组椎间融合成功率均较高,B组、C组其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植骨量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植骨量的增加,术后影像学评价效果显示植骨量越大早期植骨融合率越高,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长期随访显示植骨量低于5 m L存在植骨不融合隐患,因此建议椎间植骨量应达5 m L以上。 郝建学 周斐 钟娜 陈美青 冯伟 涂鹏发 杨斐 闫崇超 刘锁利 李雪波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椎间植骨融合术 融合率 不同方法修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修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研究组给予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获得改善,且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蒋晨阳 闫崇超 涂鹏发 苏昱罡 郝建学 李雪波关键词:PILON骨折 临床疗效 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椎间植骨量应用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量大小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椎间植骨应用减压后取得的椎板及棘突骨质,分别给予植入4、5和6mL骨粒,并分为A组31例、B组33例和c组34例。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椎弓根加压固定。术后x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椎体融合效果。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或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和C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8.7±1.7)、(9.8±1.7)和(10.0±1.8)mm,B、C组与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不同植骨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决定于上下椎板植骨床置备质量及cage的选择及良好固定,但植骨量的大小对于早期阶段椎间融合仍起到决定作用。 周斐 郝建学 刘锁利 涂鹏发 冯伟 李雪波 万建设关键词:椎间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 郝建学 周斐 陈美青 任康 冯伟 涂鹏发 杨斐 闫崇超 刘锁利 李雪波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融合率 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两种不同的植骨方法治疗64例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打压植骨组和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打压植骨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岁。椎间融合器植骨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61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均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植骨融合率均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两种术式比较无明显临床疗效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郝建学 任康 王明昊 冯伟 杨斐 涂鹏发 刘锁利 李雪波 万建设关键词:椎间融合器 腰椎不稳 椎弓根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