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植骨
  • 5篇椎间植骨
  • 5篇内固定
  • 4篇腰椎
  • 4篇腰椎椎间
  • 4篇腰椎椎间融合
  • 4篇术后
  • 4篇椎间融合
  • 3篇植骨融合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弓根钉
  • 3篇椎弓根钉内固...
  • 3篇椎弓根钉内固...
  • 3篇椎间植骨融合
  • 3篇内固定术
  • 3篇内固定术后
  • 3篇内固定系统
  • 3篇骨融合
  • 3篇固定术

机构

  • 4篇河北省保定市...
  • 3篇承德医学院

作者

  • 5篇周斐
  • 4篇刘锁利
  • 4篇郝建学
  • 3篇李雪波
  • 3篇陈美青
  • 3篇涂鹏发
  • 3篇冯伟
  • 2篇万建设
  • 2篇任康
  • 2篇杨斐
  • 1篇张建鹏
  • 1篇邸丽萍
  • 1篇王明昊
  • 1篇钟娜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目的: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腰椎融合技术之一,其手术方法为采取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此手术方法主要通过减压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恢复脊柱正常序列,重建脊柱的...
周斐
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文献传递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给予植入4 m L、5 m L、6 m L骨粒,给予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加压固定。3组病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进行CT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通过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植骨量椎体植骨融合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 A组优良率为90.3%,B组为91.0%,C组为91.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mm、(9.8±1.7)mm、(10.1±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腰椎CT片提示:三组椎间融合成功率均较高,B组、C组其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植骨量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植骨量的增加,术后影像学评价效果显示植骨量越大早期植骨融合率越高,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长期随访显示植骨量低于5 m L存在植骨不融合隐患,因此建议椎间植骨量应达5 m L以上。
郝建学周斐钟娜陈美青冯伟涂鹏发杨斐闫崇超刘锁利李雪波
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椎间植骨融合术融合率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
郝建学周斐陈美青任康冯伟涂鹏发杨斐闫崇超刘锁利李雪波
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融合率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植骨粒体积对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随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粒。其中A组28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2 cm3;B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1 cm3;C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05 cm3。对三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植骨总体积及Cage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植骨融合率B组均显著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P<0.05)。末次随访时B组椎间隙高度变化显著小于A、C组(P<0.05)。结论采用不同植骨粒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中等体积植骨粒(0.1cm3/粒)可明显提高术后椎间融合率,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
郝建学周斐王明昊张建鹏任康邸丽萍陈美青刘锁利万建设
关键词:椎间植骨脊柱融合内固定
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椎间植骨量应用对融合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量大小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椎间植骨应用减压后取得的椎板及棘突骨质,分别给予植入4、5和6mL骨粒,并分为A组31例、B组33例和c组34例。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椎弓根加压固定。术后x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椎体融合效果。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或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和C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8.7±1.7)、(9.8±1.7)和(10.0±1.8)mm,B、C组与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不同植骨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决定于上下椎板植骨床置备质量及cage的选择及良好固定,但植骨量的大小对于早期阶段椎间融合仍起到决定作用。
周斐郝建学刘锁利涂鹏发冯伟李雪波万建设
关键词:椎间植骨脊柱融合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