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腔内
  • 2篇腔内介入
  • 2篇腔内介入治疗
  • 2篇内介入治疗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 2篇STANFO...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淀粉样变性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淀粉样变
  • 1篇心肌淀粉样变...
  • 1篇心肌梗死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贺行巍
  • 5篇曾和松
  • 5篇丁晨
  • 3篇周强
  • 3篇蒋建刚
  • 3篇徐昶
  • 3篇严江涛
  • 2篇王洪杰
  • 1篇郭小梅
  • 1篇刘婉君
  • 1篇汪道文
  • 1篇赵虎
  • 1篇肖智超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从2005~2013年我院确诊的894例连续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筛选出首发症状为晕厥的患者共计12例,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0例,女2例,占83.3%,平均年龄(52.2±16.7)岁,均合并高血压病,起病到确诊的时间为(26.4±21.6)h,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占66.7%(8/12),院内病死率为41.7%(5/12),死亡患者均为A型夹层,其余有3例行外科手术、4例行腔内介入治疗,均成功并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0d,所有7例患者均存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多见于A型,其病死率高,但症状多不典型,易导致误诊和漏诊,需要着重进行鉴别。
贺行巍曾和松李柱锡丁晨甘小勤
关键词:晕厥主动脉夹层
以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浆细胞病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6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半年余,双下肢水肿4月,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活动时出现胸闷、气促不适,无胸痛、恶心、呕吐,无眩晕、晕厥,无发热、畏寒等不适,心电图提示高侧壁及前间壁异常Q波,ST-T改变,当地医院考虑为"心肌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扩管等对症治疗,无好转,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右心扩大,遂考虑心肌病可能,给予利尿、扩管、强心、改善心肌重构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有所好转后带药出院,
甘小勤贺行巍丁晨王洪杰曾和松
关键词: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浆细胞病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贺行巍李柱锡丁晨徐昶严江涛周强蒋建刚曾和松
微信平台在优化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流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转运和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痛中心为核心,"120"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以及武汉市周边区域不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各基层医院参与的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对疑似STEMI患者的病史和心电图等资料进行传输共享。对比分析微信平台应用之前(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和之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微信平台应用前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共计91例,微信平台应用后行PPCI的患者119例。两组患者支架置入、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微信平台应用后患者的FMC-to-B时间[(115.6±34.0)min比(197.1±45.5)min,P<0.001]和D-to-B时间[(80.4±9.3)min比(133.6±36.7)min,P=0.034]时间均较微信平台应用前患者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有助于不具备PPCI能力的医院对STEMI患者进行无缝隙转诊,明显缩短了FMC-to-B和D-to-B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
贺行巍赵虎丁晨王洪杰刘婉君徐昶周强蒋建刚严江涛肖智超郭小梅汪道文曾和松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急性期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贺行巍李柱锡丁晨徐昶严江涛周强蒋建刚曾和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