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习敏

作品数:45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水稻
  • 9篇栽培
  • 7篇马铃薯
  • 6篇再生稻
  • 5篇杂交
  • 5篇栽培技术
  • 4篇氮肥
  • 4篇稻麦
  • 4篇粳稻
  • 4篇机插
  • 3篇稻米
  • 3篇性状
  • 3篇养分
  • 3篇施肥
  • 3篇周年
  • 3篇籼稻
  • 3篇丰产
  • 3篇高产
  • 3篇
  • 2篇氮素

机构

  • 34篇安徽省农业科...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池州市贵池区...
  • 2篇宁波市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合肥丰乐种业...
  • 1篇安徽省农业技...
  • 1篇安徽省种子管...
  • 1篇安徽省安庆市...
  • 1篇安庆市种植业...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巢湖市农业技...
  • 1篇池州市农业科...
  • 1篇肥西足丰粮食...

作者

  • 45篇习敏
  • 32篇吴文革
  • 30篇许有尊
  • 21篇周永进
  • 15篇陈刚
  • 8篇孔令聪
  • 6篇张胜
  • 6篇蒙美莲
  • 6篇杜祥备
  • 3篇刘美英
  • 3篇姜丽霞
  • 3篇王珊珊
  • 2篇徐秀娟
  • 2篇于卓
  • 2篇滕斌
  • 1篇杨剑波
  • 1篇陶澍
  • 1篇张洪程
  • 1篇杨小雨
  • 1篇王绍华

传媒

  • 9篇中国稻米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全国第十七届...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明确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推进籼改粳进程,提升稻米产业的竞争力。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近3年粳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粳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徽省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合肥、安庆、六安、芜湖、蚌埠...
习敏吴文革陈刚许有尊杨惠成周永进孙雪原
关键词:粳稻栽培方式
文献传递
2016年安徽省中稻热害情况调查报告
以安徽省内有代表性的6个县(市)为样点,对2016年中稻遭受热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初步分析了气温、品种、播种期及抽穗期对热害形成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肥西、贵池、宁国、霍邱受灾最重,桐城和郎溪受灾较轻;除Y两优1998...
滕斌吴文革陈刚习敏许有尊孙雪原
关键词:中稻高温
文献传递
一种抗高温水稻的轻简化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高温水稻的轻简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抗高温品种的选择、种子预处理、基地选择、播期调整、培育壮秧与移栽、秸秆还田、平衡施肥、防治虫害,本发明一种抗高温水稻的轻简化栽培方法,提出减轻高温危害...
滕斌周永进习敏许有尊吴文革孙雪源
文献传递
粳稻腹白和心白形成与调控机制的比较研究
垩白是稻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部分,是最重要的外观品质指标之一。垩白的存在直接影响稻米的市场价格,对碾米品质和蒸煮品质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新育成品种垩白达标率有所提高,但在江苏等南方粳稻主产区仍然普遍存在主栽品种垩白米率...
习敏
关键词:粳稻蛋白质表达
文献传递
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灾后田管与补改种技术被引量:4
2020年
2020年6月2日入梅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持续强降水甚至是大暴雨,引发多地洪灾和内涝,沿江(河)、环湖稻田受淹毁种。本文分析了洪涝灾害以及阴雨寡照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群体构建的影响,提出了灾后管理和补改种技术措施,对灾后恢复、稳定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吴文革陈金华许有尊季雅岚孔令娟习敏周永进孔令聪
关键词:洪涝灾害苗情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通过对安徽省近3年粳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制约安徽省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推进"籼改粳"工作进程,提升安徽省稻米产业的竞争力。安徽省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合肥、安庆、六安、芜湖、蚌埠、滁州等地;粳稻生产以直播为主,机插为辅;所种植的粳稻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7.57%,本省自主选育品种仅占22.43%;近3年粳稻平均单产为7.51 t/hm^2。提出应以沿淮、沿江一带以及江淮东南部为重点区域,以发展中粳和单季晚粳为主体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加快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和对策。
习敏吴文革陈刚许有尊杨惠成周永进孙雪原
关键词:粳稻栽培方式
稻麦两熟系统适期晚播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淮地区稻麦两熟种植模式周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该区域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通过播期调整优化两季资源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周年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稻麦播期组合,对其周年产量和资源配置与利用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T2)相比,稻麦双季适期晚播模式(T3)通过播期调整协调了两季间资源配置,将小麦季冗余的温光水资源转移给高贡献率作物水稻,水稻季积温、辐射、降雨资源分别占60.5%、46.5%和56.7%,小麦季分别占36.3%、50.0%和40.9%,两季间比值为1.67、0.94和1.39;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提高了水稻在周年产量中的占比;小麦产量显著降低,但变幅小于水稻;周年总产量提高了336.3 kg·hm^-2。水稻季温度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和降雨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9.8%、5.6%和8.3%,小麦季资源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T3模式周年温、光、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4.8%、3.1%和6.0%。稻麦双季早播模式(T1)或双季过晚模式(T4)均不利于周年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综上所述,充分挖掘水稻季的光温水资源利用潜力是进一步提升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潜力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粮食作物周年种植模式产量潜力的挖掘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习敏杜祥备吴文革孔令聪陈金华岳伟许有尊周永进
关键词:资源分配
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施氮量10kg/667m2和15kg/667m2两个水平,以10个超级稻和10个超高产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水稻不同时期茎蘖动态、单株叶面积、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
余友玲吴文革陈刚周永进许有尊习敏杨成林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率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杂交旱稻丰产节水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氮肥用量10~14 kg/667 m^2;在施肥过程中适当降低基蘖肥用量、增施穗粒肥,基、蘖、穗肥比例以4∶4∶2较好。
许有尊吴文革陈刚丁广礼习敏孙雪原周永进李友星刘超
关键词:杂交旱稻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_(1):33 cm×12 cm,D_(2):33 cm×14 cm,D_(3):33 cm×16 cm,D_(4):33 cm×18 cm),分析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大穗型品种高密度处理的成穗率更高,穗粒兼顾型品种成穗率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2)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叶面积衰减率降低、粒叶比增加。(3)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分别以D_(3)处理和D_(2)处理抽穗期群体质量较优,粒叶比大,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从而获得高产。(5)机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6)水稻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结实率有所降低,千粒重受影响较小。【结论】钵苗机插配套栽培大穗型杂交籼稻品种宜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在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更有利于高产;穗粒兼顾型品种需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习敏吴文革许有尊胡润凌新军孙雪原
关键词:杂交籼稻栽插密度茎蘖动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