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凯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水平
  • 2篇血糖
  • 2篇血糖水平
  • 2篇血压
  • 2篇血压指数
  • 2篇肾功能
  • 2篇收缩压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人
  • 2篇糖尿病人群
  • 2篇糖水
  • 2篇踝臂血压指数
  • 2篇脉搏波
  • 2篇脉搏波传导
  • 2篇脉搏波传导速...
  • 2篇空腹
  • 2篇空腹血
  • 2篇空腹血糖

机构

  • 8篇开滦总医院
  • 5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崔凯
  • 6篇吴寿岭
  • 5篇赵晓红
  • 5篇吴云涛
  • 4篇阮春雨
  • 4篇郑晓明
  • 4篇赵海燕
  • 3篇魏国清
  • 2篇杨静
  • 1篇刘星
  • 1篇高新颖
  • 1篇陈朔华
  • 1篇董岩
  • 1篇汪玉君
  • 1篇赵华灵
  • 1篇宋路
  • 1篇李春慧
  • 1篇李蔚
  • 1篇李俊娟
  • 1篇宋明珠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参加了2006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至少参加了2008、2010年度任一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卒中、肿瘤以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对象共63 040名,研究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以心肌梗死、卒中为终点事件。依据2006、2008、2010年度健康体检期间静息心率数据,使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了4种不同的静息心率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和高-低轨迹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静息心率轨迹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差异。结果 4种静息心率轨迹组人群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教育程度、服用降压药物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和中-高轨迹组人群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均依次升高,高-低轨迹组人群的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低于中-高轨迹组,但高于中-稳定轨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服用降压药物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BMI、TG、LDL-C、HDL-C、FBG、hsCRP等混杂因素后,中-高轨迹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稳定轨迹组的1.3倍(HR=1.3,95%CI 1.0~1.6,P<0.05)。结论开滦研究人群中存在着不同的静息心率轨迹,高水平的静息心率轨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
刘红敏温伟刘星李璐陈朔华刘颖辉赵晓红赵海燕阮春雨崔凯吴寿岭
关键词:心肌梗死卒中
糖尿病人群不同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中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06年至2007年度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9489例糖尿病者为观察队列,排除正在透析及eGFR<60mL/min?1.73m2、死亡及各种原因未参加2010年至2011年度健康体检者共5170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为4319例,按照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第一组:<7.0mmoL/L组,第二组7.0~9.0mmoL/L组,第三组9~11mmoL/L组,第四组≥11mmoL/L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2010年至2011年度健康体检结束时观察队列中新发肾功能不全者为196例,4组间发生率分别为3.35%、3.89%、4.74%、6.43%( P for trend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组比较,二、三、四组发生肾功能不全事件的 OR 值(95%CI )分别为:1.33(95%CI :0.75~2.36,P=0.322)、1.58(95%CI:0.85~2.93,P=0.151)、2.43(95%CI:1.35~4.39,P=0.003)。结论:血糖升高可增加糖尿病人群肾功能不全的发病风险。
赵晓红汪玉君崔凯郑晓明吴云涛李俊娟吴寿岭
关键词:空腹血糖2型糖尿病肾功能
非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对动脉僵硬度进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动脉僵硬度进展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在2010-2018年完成了两次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且第一次baPWV测量时为非糖尿病的开滦研究队列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基线空腹血糖对随访baPWV和随访期间baPWV进展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16875人,其中男性10453人(61.9%)。观察对象基线(第一次baPWV测量)年龄(45.9±13.0)岁,baPWV(1439.0±309.3)cm/s;随访(第二次baPWV测量)年龄(49.6±13.3)岁,baPWV(1494.6±334.3)cm/s。观察对象baPWV进展值为(55.7±233.4)cm/s。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随访baPWV呈正向关联(P<0.05),基线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 mmol/L,随访baPWV升高16.89 cm/s;在随访期内空腹血糖变化值每升高1 mmol/L,baPWV进展增加3.70 cm/s。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影响随访动脉僵硬度。随访期内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动脉僵硬度进展的因素。
韩旭刘倩马一涵郑晓明阮春雨崔凯宋明珠吴寿岭吴云涛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空腹血糖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踝臂血压指数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措施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研究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踝臂血压指数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踝臂血压指数的影响情况。结果随着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上升,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的检出率逐渐上升(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吸烟史等,两组差异无可比性(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的OR值(95%CI)分别为0.97(0.98~1.75)。结论踝臂血压指数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根据此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其是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的高危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崔凯赵晓红霍红秋吴丽颖
关键词:踝臂血压指数
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SBP)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联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ba PWV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464例,资料完整者1004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的关联性。结果 (1)按照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三分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升高,ba PWV均增加(均P〈0.001)。(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每增加1个标准差,ba PWV分别增加81.15、73.18、81.30 cm/s;此外,诊室SBP也与ba PWV呈线性正相关,且回归系数大于动态SBP。结论 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呈正相关,但关联性弱于诊室SBP。
赵海燕李春慧宋路赵华灵赵晓红杨静崔凯魏国清郑晓明吴寿岭吴云涛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老年人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踝臂血压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CRP)与踝臂血压指数(AB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完成ABI检测的观察对象11 933人进行分析,年龄(51.7±14.3)岁,其中男性7260人,占60.8%。依据cumCRP四分位将总人群分为4组,观察cumCRP对ABI的影响。结果随着cumCRP的增加,ABI<0.9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9%、2.8%、3.1%、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第1四分位组相比,第2、3、4四分位组ABI<0.9的OR值(95%CI)分别为0.87(0.57~1.34)、0.93(0.60~1.42)和1.66(1.03~2.35)。结论 cumCRP是ABI<0.9的危险因素。
崔凯于俊杏赵权辉李蔚张芮英宋路赵华灵李春慧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踝臂血压指数
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关联。方法 2006~2007年第一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二、三次健康体检,并于第三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 814例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有2 464例,24 h动态收缩压及肾小球滤过率资料均完整者1 405例,并根据24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4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关联。结果随着24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eGFR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24h收缩压与eGFR呈负相关(r=-0.056,P=0.035),日间收缩压(r=-0.051,P=0.056)、夜间SBP(r=-0.052,P=0.050)与eGFR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诊室收缩压与eGFR呈负相关(r=-0.074,P=0.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与eGFR之间的线性关系无统计学差异(B=-0.28、-0.14、-0.34,P=0.619、0.798、0.521),而诊室收缩压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 24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与GFR无关联,而诊室收缩压与GFR呈负相关,积极密切监测血压并将血压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对预防和延缓肾功能下降是必要的。
赵海燕李春慧赵华灵宋路杨静阮春雨崔凯魏国清郑晓明吴云涛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
心率血压乘积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率血压乘积(RPP)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至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5440例,资料完整的5154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RPP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RPP〈7707、7707≤RPP〈8970、8970≤RPP〈10401、RPP≥10401四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PP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1)5154例研究对象(男性3100例,女性2054例)的平均年龄为54.83岁;(2)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为33.1%,四组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7.1%、30.4%、35.1%和39.8%;(3)影响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RPP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三及第四分位组检出斑块的风险仍增加,其0R值分别为1.22(95%CI 1.01-1.47)和1.28(95%CI 1.05-1.55)。结论 RPP增高增加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风险。
王义高新颖赵晓红崔凯吴云涛董岩阮春雨赵海燕魏国清金城吴寿岭
关键词:检出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