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树轮
  • 2篇树轮宽度
  • 1篇英文
  • 1篇油松
  • 1篇增温
  • 1篇最低温度
  • 1篇温度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 1篇降水重建
  • 1篇白皮松
  • 1篇PINUS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刘禹
  • 2篇宋慧明
  • 2篇张艳华
  • 1篇蔡秋芳
  • 1篇雷莺
  • 1篇王艳超

传媒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河南石人山地区1850年以来季节最低温度及20世纪增温(英文)被引量:8
2015年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极为重要。目前我们对这一地区过去几百年气候变化历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历史文献记载,缺乏自然地质记录的证据。本研究从河南石人山地区获取了一组油松树轮样本,在树轮宽度和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统计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转换方程,重建了石人山地区1850—2011年上年10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最低温度。重建对观测温度(1958—2011年)的解释方差达到48.8%。重建中较暖时段有1892—1906年和1995—2011年;较冷期主要发生在1875—1890年、1910—1932年和1967—1980年。石人山地区自20世纪10年代以来持续增温,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更为显著(重建的10个高温年中9个都出现在1998年之后),表明石人山地区的温度重建结果能够捕捉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信号。树轮宽度和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也表明如果石人山地区未来持续变暖,将为油松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文重建中的冷暖时段与研究区附近其他地区温度序列中的冷暖时段较为一致,表明我国中部温度变化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较为同步。空间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析。此外,重建温度与全球海温(SST)的空间场分析表明石人山地区温度变化与西太平洋海温、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变化密切相关。
刘禹张艳华蔡秋芳宋慧明马永永梅若晨
关键词:树轮宽度
河南神农山过去162年树轮季节降水重建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河南神农山白皮松轮宽序列,重建了该地区1850—2011年上年9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序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2.4%。重建序列显示,在过去162年中,神农山地区经历了4次持续时间超过5年的严重干旱时段:1860—1879,1888—1913,1917—1945,1992—1998,以及三次较为湿润的时段:1882—1893,1946—1991,1999—2006。发现研究区在1945年之前干旱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在1945年之后,持续性干旱事件较少发生,降水量有上升趋势。神农山降水重建序列与由历史文献记录划分的洛阳和郑州二地旱涝指数及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APO)相关显著。序列中的干旱事件发生时间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干旱出现较为一致。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建序列和观测序列分别与CRU TS3.10.01降水序列相关显著且表现出相似的空间相关模式,表明神农山降水重建序列较为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更大空间范围的降水变化。功率谱分析表明,降水重建序列存在2.69年,2.47年,2.06年的准周期,暗示研究区降水变化可能受到与海陆耦合相关的准两年波动和ENSO的影响。
张艳华刘禹宋慧明雷莺马永永王艳超
关键词:白皮松树轮宽度降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