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辉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桡动脉
  • 3篇经桡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途径
  • 2篇动脉造影
  • 2篇造影
  • 2篇股动
  • 2篇股动脉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并发
  • 1篇导管射频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 1篇动脉管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心动过速

机构

  • 9篇安徽省宣城市...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杨辉
  • 4篇胡学俊
  • 2篇邵名亮
  • 2篇章敬水
  • 2篇马小林
  • 1篇肖平喜
  • 1篇李镇
  • 1篇吴宗辉
  • 1篇胡龙
  • 1篇汪素红
  • 1篇魏继红
  • 1篇唐玉珍
  • 1篇王贤平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br>  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
方存明程久佩胡学俊杨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性评价
385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IABP相关并发症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治疗后,住院期间IABP相关并发症的特点。方法:连续收集385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住院期间IABP相关并发症的特点。结果: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发生率5.2%),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5%),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生率0.8%),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0%),坠积性肺炎(发生率9.6%),脑卒中(发生率0.5%)。上述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3.6%。其中男性的发生率为18.4%,女性的发生率为5.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接受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e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术前预先使用IABP(简称主动IAB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术中被动急救使用IABP(简称被动IAB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有一定比率的并发症,其中男女之间在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各项无差异。PCI患者被动IABP比主动IABP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杨辉肖平喜程久佩方存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IABP并发症
射频消融治疗1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访观察我院1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36例患者中2例复发,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心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李镇邵名亮胡龙杨辉冯启凡章敬水王贤平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误诊分析
2012年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本身病变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或异位醛固酮分泌,导致水钠溜留,血容量扩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剂所产生的综合征,高血压、低血钾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胡学俊方存明杨辉程久佩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误诊高血压低钾血症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序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并脱机的12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序贯治疗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死亡率。评估两组痰液黏稠度,咳痰难度及主观舒适度。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研究组患者序贯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和ICU入住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咳痰难度及主观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CO2、PaO2及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无创正压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更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再插管率,缩短序贯治疗时间及ICU入住时间。
吴宗辉杨辉
关键词:通气机撤除法氧吸入疗法序贯治疗
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及其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临床特点及其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7例细菌性SP患者为对象,统计细菌性SP临床特点及AAD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性SP患者并发AAD的危险因素。结果细菌性SP患者临床特征多样,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发热,肺部多见水泡音。67例细菌性SP患者中,19例(28.36%)并发AAD。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长时间使用、联用抗生素;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是影响细菌性SP患者并发AAD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370(1.387~8.191),4.067(1.674~9.885),3.967(1.632~9.641),P均<0.05]。结论细菌性SP患者临床特征多样,并发AAD风险高,抗生素长时间使用、联用抗生素、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是影响细菌性SP患者并发AAD的危险因素。
徐元平杨辉魏继红梅海霞唐玉珍
关键词:重症肺炎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股动脉管腔粗大,导管操作也相对容易,因此,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femoral intervention,TFI)是经典途径[1],但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使得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成为可能。本研究主要探讨我院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
方存明杨辉马小林程久佩胡学俊
关键词: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ORONARYINTERVENTION介入治疗器械动脉管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价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有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植入VVI起搏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RVS)起搏24例为实验组,右室心尖部(RVA)起搏18例为对照组。术后1周复查心电图,术后3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各个起搏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QRS间期(0.11±0.02)s与术前(0.10±0.01)s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QRS间期(0.15±0.03)s与术前(0.10±0.02)s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LVEF、E/A比值(0.61±0.06,1.4±0.3)较术前(0.63±0.07,1.5±0.2)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对照组(0.62±0.05,1.30±0.25)较术前(0.66±0.10,1.45±0.30)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RVS起搏极大地改善了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
程久佩邵名亮章敬水方存明马小林杨辉冯启凡汪素红
关键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左室功能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97.7%,与经股动脉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曝光时间、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3%)较经股动脉途径组(22.9%)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存明程久佩胡学俊杨辉
关键词: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