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鼠肝
  • 9篇大鼠肝
  • 8篇硫化氢
  • 7篇纤维化
  • 7篇肝纤维化
  • 6篇信号
  • 6篇信号通路
  • 6篇通路
  • 5篇星状细胞
  • 5篇细胞
  • 4篇肝星状细胞
  • 3篇型胶原
  • 3篇造影
  • 3篇肝脏
  • 3篇P38MAP...
  • 3篇病变
  • 3篇成像
  • 3篇大鼠肝脏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机构

  • 17篇石河子大学医...
  • 10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新疆石河子大...

作者

  • 24篇赵强
  • 11篇郑勇
  • 10篇杨新疆
  • 10篇陈卫刚
  • 10篇王成伟
  • 9篇李睿
  • 8篇宋丽秀
  • 7篇刘淑萍
  • 7篇任嫱
  • 5篇徐霞
  • 5篇冯祥太
  • 2篇赵瑾
  • 2篇孙磊
  • 1篇苏向辉
  • 1篇彭少华
  • 1篇汤艳萍
  • 1篇包育山
  • 1篇高永昌
  • 1篇刘芳
  • 1篇南燕

传媒

  • 8篇农垦医学
  • 5篇第三届全国气...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2005年全...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病变3D DCE SCTA和3D DCE MRA与DSA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照分析3D DCE SCTA(Ⅰ)、3D DCE MRA(Ⅱ)和DSA(Ⅲ)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全身血管病变诊断中优势和不足,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最佳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46例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Ⅰ、Ⅱ两种检查,传输到GE AW4.1工作站,利用VR、SSD、MIP、MPR等后处理技术,获得血管病变的3D图像,并将检查结果与Ⅲ的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Ⅰ检查的准确率95.6%,Ⅱ检查的准确率91.3%,Ⅲ检查的准确率97.8%。其中:脑血管病变:Ⅰ检查的准确率95.9%,Ⅱ检查的准确率为92.3%,Ⅲ检查的准确率97.5%。②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Ⅰ、Ⅱ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可达100%。③主动脉夹层:Ⅰ和Ⅱ的诊断符合率达100%。④上腔静脉阻塞:Ⅰ和Ⅱ与Ⅲ的符合率为100%。⑤肝癌门静脉癌栓:Ⅰ和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特异性89.2%,敏感性94.3%。⑥肾动脉瘤:Ⅰ诊断的敏感性94.1%;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结论:3D DCESCTA、3D DCE MRA与DSA检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提高血管病变的诊断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赵强冯祥太王成伟刘淑萍
关键词:DCESCTADCEMRADSA对照研究
硫化氢在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硫化氢在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磷酸化P3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HSC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组基础上...
徐霞李睿任嫱赵强杨新疆宋丽秀郑勇陈卫刚
64排MSCT肺动脉与下肢深静脉联合扫描对静脉血栓栓塞病的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MSCT肺动脉与下肢深静脉联合扫描对静脉血栓栓塞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64排MSCT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技术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了43例确诊肺动脉栓塞行肺部及双下肢64排MS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并采用双盲法对64排MSCT的诊断及DSA的诊断的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43例临床确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中,肺动脉血栓形成的64排MSCT血管成像表现有:栓子位于血管中央者(17例);栓子附着于管壁一侧者(23例);栓子基本完全阻塞者(3例)。其中,38例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者64排MSCT血管成像表现有:静脉充盈缺损(23例);静脉闭塞和中断(8例);侧支循环形成(7例)。结论:64排MSCT肺动脉与下肢深静脉的联合扫描对静脉血栓栓塞病有一定诊断价值。
赵强王成伟南燕刘淑萍
关键词:血管造影
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对照分析
2005年
目的:对照分析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总结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胃肠道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通过对39例病人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GE AW 4.0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图像相比较。结果: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于胃肠道腔内结构显示与电子内窥镜近似,优于气钡双重造影。在观察胃肠道腔外情况如:肿瘤有无侵犯和转移等方面,优于电子内窥镜和气钡双重造影。结论: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具有无痛、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是相辅相成的,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赵强王成伟刘淑萍
关键词: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气钡双重造影电子内窥镜
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对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发病0~48h内病死率由360%升至75%。在急性期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准确定位,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搜集我院自2005年3月至12月行急诊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A)检查3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3D DCE SCTA对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赵强冯祥太王成伟刘淑萍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螺旋CT急性期SCTA
螺旋CT管电流调控技术在肺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螺旋CT管电流调控技术在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辐射防护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肺部CT检查患者60例。以固定管电压(120kV),在CT自动mA基础上,对照组分别选其1/2mA、1/4mA和1/8mA量进行扫描,以支气管或肺内结节病灶细节显示程度,对每一幅不同剂量图像信息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4组不同管电流CT图像质量评分均数为:自动mA组为4.21,1/2mA组为3.68,1/4mA组为3.45,1/8mA组为2.42,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动mA与1/4mAX线量为4:1,辐射剂量有明显差异。1/8mA扫描对肺内病灶可以观察,但图像质量较差。结论:CT管电流调控技术在肺部扫描的正确应用,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CT自动mA调至1/4,可作为肺部低剂量扫描的优先选择条件。
冯祥太赵强王成伟孙磊高永昌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P38MAPK信号通路在硫化氢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影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在P38MAPK信号通路中对大鼠HSC-T6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对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磷酸化P38MAPK、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HSC加含10%胎牛血清...
徐霞李睿任嫱赵强杨新疆宋丽秀郑勇陈卫刚
硫化氢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选择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将32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epatic fibrosis,HF组)13只、NaHS干预组(S组)11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S组自造模第6周始给予NaHS56μmol/(kg·d)腹腔注射12d,N组和HF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中COL-Ⅰ、COL-ⅢmRNA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COL-Ⅰ、COL-Ⅲ表达.结果:HF组与N组相比,COL-Ⅰ、COL-Ⅲ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0),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0);S组与HF组相比,COL-Ⅰ和COL-Ⅲ表达降低(均P=0.000);COL-ⅠmRNA表达降低(P=0.009),同时COL-ⅢmRNA表达亦降低(P=0.003),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47).结论:H2S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赵强陈卫刚赵瑾李睿宋丽秀任嫱杨新疆郑勇
关键词:硫化氢肝纤维化
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对比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对比造影和纤维电子内窥镜检查对照分析。方法通过对39例病人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GE AW4.0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
赵强王成伟宋发亮冯祥太刘淑萍
关键词: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气钡双对比造影
文献传递
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结束后,D组给予2‰DMSO溶液3 mL/(kg?d),SB组给予SB203580溶液10 mg/(kg?d),N组、HF组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连续注射4 d.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组(H F组)、S B203580溶剂组(D M S O组)和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SB203580组)的肝纤维化分期平均秩分别为4.50、22.50、24.00和15.00;SSS评分分别为2.750±0.707、15.875±0.835、16.000±0.926和11.625±0.9 1 6;Ⅰ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1.5 7 5±0.249、7.650±0.621、7.725±0.501和4.625±0.495;Ⅲ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2.375±0.518、4.025±0.446、4.075±0.544和3.375±0.167;Ⅰ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020±0.003、0.012±0.002、0.009±0.002和0.016±0.005;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412±0.772、0.773±0.137、0.799±0.116和0.572±0.862.HF组与N组相比,Ⅰ、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1);D组与HF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SB组与HF组相比,Ⅰ、Ⅲ型胶原表达降低(Ⅰ型胶原显色指数P<0.001,Ⅲ型胶原显色指数P=0.041);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P=0.005),同时Ⅲ型胶原mRNA表达亦降低(P=0.005),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15).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杨新疆齐翠花郑勇曹玉文李睿宋丽秀赵强陈卫刚
关键词:SB203580肝纤维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