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篇流场
  • 5篇跨声速
  • 4篇压气机
  • 4篇燃烧
  • 4篇燃烧室
  • 4篇驻涡
  • 4篇驻涡燃烧室
  • 4篇冷态
  • 4篇冷态流场
  • 4篇跨声速压气机
  • 2篇压气机转子
  • 2篇叶型
  • 2篇叶栅
  • 2篇平面叶栅
  • 2篇流场特性
  • 2篇静叶
  • 1篇钝体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多目标优化设...
  • 1篇叶顶间隙

机构

  • 10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钟兢军
  • 10篇李晓东
  • 6篇高宇
  • 4篇韩吉昂
  • 2篇管健
  • 1篇姜雪红
  • 1篇杨凌
  • 1篇高翠翠

传媒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推进技术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后钝体进气位置研究
2017年
采用Fluent软件对驻涡腔不同后钝体进气位置时冷态条件下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流场进行数值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后钝体进气位置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典型截面的压力与流线分布,并对不同后钝体进气位置时驻涡腔内的流线、平均速度、平均静压以及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后钝体进气位置时,驻涡腔内均形成了4个旋涡,但驻涡腔内旋涡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略有不同;在各个后钝体进气位置时,驻涡腔内的平均速度随后钝体进气位置向驻涡腔外侧偏移逐渐减小,平均静压、平均湍流度逐渐增大;燃烧室出口总压损失在后钝体进气位置为1.5时出现最小值,在后钝体进气位置为0.75时其次,其值为0.0799;燃烧室出口总压和出口气流速度沿径向随后钝体进气位置改变变化不大.
高翠翠韩吉昂钟兢军李晓东
关键词:冷态流场
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驻涡腔有无喷射的对比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N-S)方程、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湍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对驻涡腔有无喷射的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驻涡腔有无喷射对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涡系结构、驻涡腔流动参数和燃烧室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喷射时,驻涡腔添加喷射可以使驻涡腔内形成相对稳定的双驻涡结构;驻涡腔喷射的存在使得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降低约9.2%,并能提高驻涡腔内的平均气流参数;驻涡腔喷射对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出口截面流动参数沿流道高度方向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韩吉昂李晓东钟兢军
关键词:冷态流场涡系结构
跨声速级不同转速下静叶的损失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为讨论不同转速下静叶的气动及损失特性,在0.9倍设计转速下对某跨声速单级压气机进行了试验测量,获得了级特性曲线并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校核。利用校核后的数值软件对0.7~1.1倍设计转速下压气机静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探讨了转速变化对静叶内部流场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流场结构与损失分布的关联性,对比了不同损失评价标准并给出了各自对于叶片优化设计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静叶顶部流场持续恶化,而叶根和叶中流场变化较小;流道内的旋涡和压力梯度输运了低能流体团,造成了低能流体在流场中的积聚而形成高损失区。
钟兢军李晓东高宇
关键词:静叶流场结构
喷射速度对环形TVC冷态流场的影响
2014年
采用Fluent软件对驻涡腔5种喷射速度下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驻涡腔喷射速度下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典型截面的流线与压力分布以及驻涡腔和燃烧室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喷射马赫数为0.35时,驻涡腔内形成的低压区空间分布较好,燃烧室总压损失最低。
韩吉昂李晓东钟兢军管健
关键词:数值模拟
跨声速压气机动叶平面叶栅实验被引量:9
2016年
对某跨声速压气机动叶根部叶型平面叶栅流场在不同冲角和进口等熵马赫数下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得到了冲角特性曲线和叶片表面及端壁静压.结果表明:负冲角及零冲角时,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随进口等熵马赫数增加变化不大,而在正冲角时变化较大.相同进口等熵马赫数下,负冲角和零冲角时,叶片负荷较高;正冲角时,由于气流分离严重,叶片负荷下降,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升高.随冲角由负冲角向正冲角增加,气流落后角逐渐增大,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为0.034.冲角相同时,随进口等熵马赫数增加,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
高宇钟兢军李晓东杨凌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流场特性冲角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多目标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17年
为提高某型跨声速压气机转子的总性能,基于全三维优化设计平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跨声速压气机转子进行三维叶型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目标是在流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提高转子的压比和效率.结果表明,设计点时,与原型转子相比,优化方案1(opt1)效率提高0.81%,压比提高1.55%;优化方案2(opt2)效率提高0.36%,压比提高3.09%.同时,opt1与opt2的喘振裕度与原型转子相比,分别增加1.58%和0.89%.因此,减小50%叶高并增大95%叶高叶型的安装角,结合调整吸力面前、尾缘楔角可有效控制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叶片表面载荷分布,进而提高转子总性能.
钟兢军高宇李晓东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多目标优化吸力面叶型设计
高负荷压气机静叶根部叶型气动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高负荷压气机静叶根部流动状态,抽取该静叶根部叶型并模化成为平面叶栅进行吹风实验,冲角变化范围为-6°^+6°、进口马赫数变化范围为0.5~0.7。对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结果表明:非正冲角时叶展中部节距平均总压损失系数小于等于0.036,尾迹宽度和总压损失峰值随马赫数变化均不明显,正冲角时尾迹宽度和总压损失峰值急剧增加;端壁处的压力梯度随马赫数和冲角的增加而增加;0°冲角下随马赫数的增大,出口叶展中部截面二次流动能系数增加,二次流动得到加强,高能量损失区域增大并且尾迹略有变宽。
李晓东钟兢军高宇
关键词:静叶高负荷平面叶栅气动性能
动叶优化对跨声速压气机级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2018年
为研究动叶优化对于整级性能的影响,用优化动叶代替原型动叶在0.8~1.1倍设计转速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显示,动叶优化后整级的通流能力得到提升,设计转速下堵塞流量较原型提升了0.53%;级性能得到了提高,在1.0倍和1.1倍设计转速时最高效率分别提升了0.45%、0.44%。0.8~0.9倍设计转速时,压比和效率变化不明显;动叶流道内激波结构变化不明显,叶顶和叶根的激波强度有所增加,中径处激波强度降低;动叶优化后,静叶叶顶区域进口气流角明显增大,恶化了静叶叶顶吸力面的流动状态,导致静叶吸力面叶顶分离区增大,静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增加。
李晓东钟兢军高宇
关键词:变转速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流场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研究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在设计转速下的内部流场特性,探索其流动机理,考察激波位置及成因,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该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在设计转速下高效工作范围较宽,喘振裕度约为27.15%。近堵塞工况时,转子叶片前缘出现一道脱体的弓形激波,转子叶片流道内也存在一道正激波,激波位置随背压升高向叶片前缘移动;最高效率工况时,叶片前缘叶尖相对马赫数达到1.5。近失速工况时,流道内正激波消失。转子叶顶间隙处存在强烈的激波与附面层及间隙泄漏流的相互作用,该处熵值随背压升高而增大,高熵区随激波前移而向转子叶片前缘移动。
钟兢军高宇李晓东姜雪红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流场特性激波叶顶间隙
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进气方式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FLUENT软件对两种驻涡腔进气方式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两种驻涡腔进气方式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驻涡腔内的旋涡结构、平均流动参数以及燃烧室总体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进气方式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驻涡腔内均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涡系结构,进气方式由后钝体中心逆流进气变为前钝体中心顺流进气时,驻涡腔内涡系结构由单对涡转变为双对涡;与后钝体中心逆流进气相比,前钝体中心顺流进气时,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驻涡腔平均静压和总压分别增加约1.345%,8.207%和6.479%,驻涡腔平均速度降低约48.423%;驻涡腔进气方式的变化对燃烧室出口气流参数沿流道高度方向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韩吉昂李晓东钟兢军管健
关键词:燃烧室进气方式冷态流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