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晓萍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勃洛克
  • 2篇艺术
  • 1篇叙事
  • 1篇艺术观
  • 1篇艺术内涵
  • 1篇语言
  • 1篇越轨
  • 1篇政治美学
  • 1篇中国文艺
  • 1篇散文
  • 1篇色彩美
  • 1篇诗歌
  • 1篇诗学
  • 1篇诗学理论
  • 1篇诗学思想
  • 1篇诗语
  • 1篇诗语言
  • 1篇抒情
  • 1篇抒情诗
  • 1篇启迪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4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7篇姚晓萍
  • 1篇王建刚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太原教育学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析勃洛克抒情诗语言的色彩美
2011年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潮的代表诗人,他的抒情诗语言色彩斑斓,呈现出瑰丽朦胧的意象,表现出诗人丰盈辽阔的情感。勃洛克的抒情诗创作经历了早期的理想主义情调、中期的消极完美主义倾向到晚期的民族主义精神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诗歌创作从表层到深层,勾勒了诗人思想流变的轨迹,呈现出迥然不一、变幻莫测的语言色彩,其中有诗人自身对自然、世界、人情的体悟,也有诗歌对历史、社会、革命等意识形态的选择。
姚晓萍
关键词:勃洛克抒情诗语言色彩美
红色经典与政治美学——1950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之三被引量:4
2007年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中国1950年代文学的主体,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沿革。红色经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时期,1950年代获得发达形态,它的影响至今犹存,特别是随着“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口号的提出及“重读”、“重写”工作的具体展开,对“红色经典”的重新审视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强调其艺术性的同时,对其政治性维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心转移,即将红色经典与政治美学联系起来考察,厘清其生成的内在理路与外在机缘,以求对红色经典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把握。
王建刚姚晓萍
关键词:政治美学
90年代诗歌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意象辨识被引量:2
2005年
8 9年被认为是当代诗歌的重要关口 ,之后的 90年代诗歌在转型的过程中现出种种变式 ,在 90年代的诗学立场及诗歌纪事中 ,历史意识和历史意象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中得以凸显。本文着重从叙事的角度出发 ,从历史的个人化与当代化角度剖析历史意识的存在形式 ,同时 ,在狭义的历史意象逐渐淡出的当代诗坛 ,90年代诗歌又为历史意象赋予了新的意义。历史意识与历史意象的合力造就了 90年代诗歌“永不终结的现实”。
姚晓萍
关键词:叙事历史意识
论萧红散文的艺术内涵被引量:2
2005年
萧红散文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由于时代与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她的作品充满了凄苦沉郁却又坚强的基调,以清新独到的笔法书写生活琐事和内心世界,其散文更是融合了小说和诗的元素在其中,显示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姚晓萍
关键词:散文沉郁越轨
创造与启迪——勃洛克的象征之路
2008年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派的旗帜性诗人,在其极具民族特色的"象征"之路上,既有面对欧风美雨的民族主义坚守,也对本国继象征主义之后文学有所开拓。诗人没有迷失在法国象征主义的神秘光环之中,而是从诗人是和谐之子、艺术与革命的紧密相关及"俄罗斯"意义的复杂呈现三个角度创造了象征主义的俄国风貌,同时在客观上,诗人也在诗歌创作、情绪和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之后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从思维方式上启迪了未来俄国文学的发展。
姚晓萍
关键词:启迪象征主义
艺术与革命的交响——勃洛克对瓦格纳艺术观的接受与创新
2012年
在瓦格纳和勃洛克对"艺术与革命"论题所作的阐释中,有穿越时空的应和,也有矛盾丛生的碰撞,勃洛克对瓦格纳的艺术观既有接受,又有创见。受德国音乐家瓦格纳艺术观的影响,勃洛克打破了俄国象征主义纯艺术的疆域,对瓦格纳的艺术观进行了深刻的体认,不仅指出艺术的使命在于弘扬生生不息的人民精神,把艺术的本质归于音乐,并高扬集体人文主义的艺术理想,而且对瓦格纳的"综合艺术"理念也提出了个人的创见,将艺术与哲学"综合",重塑多元、深刻、复杂的基督形象。
姚晓萍
关键词:艺术勃洛克
论勃洛克与戴望舒诗学思想的异质性
2008年
勃洛克和戴望舒是俄中两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两位诗人虽然在诗学思想上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启发,但是在各自的文学与文化语境及诗人本身的差异中走出了不同的"象征"之路。通过对两位诗人在诗学传统、诗学立场、诗学观念三方面的平行比较,析出其诗学理论的同源异质性。
姚晓萍
关键词:勃洛克诗学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