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刚

作品数:28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5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文艺
  • 5篇马克思主义文...
  • 4篇艺术
  • 4篇艺术社会学
  • 4篇中国文艺
  • 4篇文学
  • 4篇文艺思想
  • 4篇国文
  • 3篇政治
  • 3篇人类学
  • 3篇诗学
  • 3篇普列汉诺夫
  • 3篇文艺学
  • 3篇美学
  • 3篇巴赫金
  • 2篇意识形态
  • 2篇意识形态性
  • 2篇政治美学
  • 2篇政治形态
  • 2篇人类学思想

机构

  • 28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作者

  • 28篇王建刚
  • 1篇姚晓萍

传媒

  • 3篇浙江学刊
  • 3篇马克思主义美...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汉语言文学研...
  • 2篇美育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东方丛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美学与艺术评...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列汉诺夫艺术社会学中的人类学思想
2019年
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社会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发展。它在当时堪称文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这一视角强调社会学和历史学方法的重要性,重视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不可分割的联系及由此而来的历史制约性。文学艺术不是一个自律自足的王国,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意识形态性。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社会学因为受人类学(尤其是生物还原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一元论唯物史观和社会学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并未被贯彻到底,这导致他的艺术社会学没有最终完成。
王建刚应舒悦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艺术社会学人类学
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综述
2016年
2016年9月23日,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海华满陇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华美学学会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联合举办,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兄弟单位的代表近百人。经过紧张热烈的磋商与讨论。
王建刚
鲁迅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2023年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除了“硬译”相关著作之外,鲁迅还撰写了大量的“译序”或“译后记”。这些文字及其对译著的“挑选”展现了鲁迅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王建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卢那察尔斯基实证主义美学中的“生物还原论”
2020年
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卢那察尔斯基在美学、文艺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苏联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或者蜕变的过程,经历了一个逐渐摆脱马赫主义影响、从实证主义美学向历史唯物主义美学转变的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思想。但是,客观地说,这一转变或者蜕变并不彻底,特别是他的思想自始至终带有生物还原论色彩。对卢那察尔斯基思想的这种不彻底性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很有必要。
王建刚
关键词:卢那察尔斯基马赫主义
孩子的“趣”闹——我读余杰的《火与冰》
1998年
当原创性日显陌生,注疏笺译抄畅行之时,我们的时代已露平庸之相,思想文化的通衙大街上张扬的是一件又一件皇帝的新衣,逐涌的是一群又一群童言无忌的孩子们,这是一副空前的狂欢图景。皇帝自知新衣寸纱了无,却不改昂视阔迈的步态。孩子们也都老成得心怀鬼胎,偏偏还能装出莫名惊诧的无邪神情,他们心照不宣地眨着鬼眼,扮着鬼眼,只有大人们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余杰就是这样一个逐涌在皇帝衣裾之侧的老成的孩子。只是他已不是活在安徒生的童话时代,而是生在工业文化大盛,技术性文化主宰的所谓"后现代"。后现代是一个放逐个性、崇尚仿作甚至克隆以求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大师们不再以"究天人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己任,而热衷于共赴盛宴,吃罢"死人"
王建刚
关键词:原创性思想文化工业文化无邪安徒生性文化
恶的审美化与诗性正义论被引量:3
2016年
恶是文学艺术中的常见主题。"恶"在艺术中经过一种"审美化"改造后得以蜕变与净化,并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曾有的新质。与此同时,它也被赋予一种独特的诗性认识价值和审美伦理功能。由此,艺术中的"恶"既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生活,又能在某种意义上给他们以审美的享受。"恶"的审美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悖论特性也会最终指向文学的伦理层面,引发人们对诗性正义问题的思考。
王建刚
关键词:审美化文学伦理诗性正义
人道主义:当代政治文化中的边缘话语——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之二
2005年
在当代中国,人道主义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相比于现实主义、工农兵文艺话题,关于人道主义的话语要显得内敛、含蓄得多。除开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场势均力敌的公开交锋外,人道主义在新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中一直让人讳莫如深,批判的声音多,回护的声音少。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强大的认知惯性左右着中国学者,即认为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毫不相容。尽管人们后来发现《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寓含有人道主义思想,但却将它视作马克思主义不成熟的表现,并说这种不成熟很快就被《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的“阶级斗争”学说所克服,认为是阶级斗争而不是人道主义构成阶级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受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倾向于“二元对立”。“一分为二”而不是“合二为一”成为人们把握世界的常规方法。“一分为二”的目的在于突显事物的矛盾,将复杂的问题有序化,更在于其最终的价值派定:好坏优劣、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王建刚
关键词:人道主义思想文艺思想边缘话语政治文化《共产党宣言》
巴赫金超语言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在巴赫金命运多舛的学术生涯里,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是他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从20世纪20年代写作《话语创作美学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等著作开始到晚年完成《1970—1971年笔记》为止的近半个世纪里,巴赫金对语言及相关问题作了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对诸多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思想作了详尽的批判性清理。在这一基础上,他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语言哲学——超语言学,把它用作探讨话语创作美学的哲学基础。巴赫金的这些工作既丰富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深化了学术界对话语创作美学问题的研究。
王建刚
关键词:语言学发展文本世界普通语言学布拉格学派
狂欢:巴赫金对话理论现实取向的世俗化被引量:25
1999年
本文旨在探讨对话理论的狂欢品格 ,笔者认为这一品格既有其本质的必然 ,也有其现实的基础。本质的必然表现为对话的边缘性 ,边缘性也是狂欢的本质所在 ,现实的基础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俄罗斯文化及巴赫金本人的生活所具有的狂欢性。本文的结论是 :狂欢是对话理论的尘俗化、肉身化 ,对话理论则是狂欢的理性化、圣洁化。二者具有正反同体的特征。
王建刚
关键词:边缘性狂欢
“现世性”理论与文学经典问题——萨义德文学思想研究
2015年
作为后殖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萨义德的"现世性"理论强调权力、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知识分子的批评责任和社会介入意识。这势必影响他的文学思想,他反对借助审美的名义而在社会的、历史的脉络之外来阅读文学,肯定文学经典的社会历史的尤其是政治的维度。萨义德的这一理论有助于学术界对文学及相关问题的重新思考,同时也给文化和后殖民主义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
王建刚
关键词:萨义德现世性文学经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