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雅楠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还田
  • 4篇有机碳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3篇团聚体
  • 3篇紫云英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分布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团聚体稳定性
  • 2篇轮作
  • 2篇肥力
  • 2篇保护性耕作
  • 1篇氧化铁
  • 1篇游离态
  • 1篇有机质
  • 1篇润滑油
  • 1篇实训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经济管...

作者

  • 8篇黄雅楠
  • 6篇黄丽
  • 3篇耿明建
  • 3篇李峰
  • 3篇李小坤
  • 3篇鲁剑巍
  • 3篇薛斌
  • 1篇黄清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教育界(综合...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紫云英添加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以湖北省武汉市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添加紫云英(CK)、添加2%土壤质量的紫云英(G1)、添加4%土壤质量的紫云英(G2)3个处理,进行干湿交替模拟培养试验,研究培养60、120和180 d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培养120 d增加了各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培养60 d时G1处理的增幅最大(78.08%),培养120 d时G2处理的增幅最大(77.31%),且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不同培养时期添加紫云英均提高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且G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G1处理,各处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随着粒级的减小而降低,紫云英添加培养180 d时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升,且>2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17.17%~43.67%)。紫云英添加培养120 d时主要增加大团聚体内各有机碳组分的相对含量,180 d时显著增加了微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含量。
周方亮李峰黄雅楠耿明建黄丽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保护性耕作对水-旱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基于密度分组法被引量:8
2019年
以武穴市10年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的传统耕作(C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CTS)、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4个处理的水稻土为对象,通过密度分组方法研究各组分有机碳(游离态轻组、闭蓄态轻组、重组)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秸秆还田与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态轻组、闭蓄态轻组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25~3.02 g kg^(-1),0.85~3.05 g kg^(-1)和18.46~23.23 g kg^(-1),占总有机碳的4.44%~12.36%、3.53%~10.86%和77.85%~82.73%。NTS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闭蓄态轻组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免耕对各组分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不明显。闭蓄态轻组和重组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闭蓄态轻组对耕作方式改变的敏感性最强(敏感性指标为4.00),能够敏感地反映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与常规还田相比,NTS处理促进游离态轻组有机碳向闭蓄态轻组有机碳转化,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是本研究中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最佳保护性耕作措施。
黄雅楠黄丽薛斌成莉娟李小坤鲁剑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汽车维护实训学生正确选用润滑油的技巧
2015年
中职汽车专业的学生了解润滑油牌号的含义后,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上汽车维护实训课时,学会正确选择发动机润滑油的技巧,而且一定要学有所用,有效地节约维修和保养费用,节约机油资源,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黄清黄雅楠
关键词:汽车维护润滑油
连续秸秆还田对水稻土中钾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湖北省武穴市、荆州市和武汉市三个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三地秸秆还田时间分别为9、5和3年)对不同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各形态钾素(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特殊吸附钾和非特殊吸附钾的含量,两者的增量分别为9.92%~138.35%和35.57%~143.79%,其中武穴试验点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好。20~40 cm土层,各处理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表现为武穴试验点最低(2.59~3.15 g kg^(-1)),与荆州和武汉试验点差异性较大(9.45~11.91 g kg^(-1))。武穴和荆州试验点供钾能力较低(速效钾含量<100 mg kg^(-1)),武汉试验点供钾能力为中等(速效钾含量在100~150 mg kg^(-1))。矿物钾和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武穴、荆州和武汉试验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9**、1.000**),速效钾中各组分与速效钾的相关性在三个试验点存在差异,其中还田时间越长相关性越好。
殷志遥黄丽薛斌黄雅楠李小坤鲁剑巍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钾素有机质PH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研究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选取湖北省荆州市水稻—紫云英轮作定位试验,通过湿筛和密度分级的方法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结果表明: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以>5 mm为主(57.08%~80.01%),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增加>5 mm团聚体的含量与团聚体的稳定性。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NPK+G)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G+S)处理显著增加5~2、2~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内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为主,不同处理均提高团聚体内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及微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含量,降低粗颗粒有机碳的含量。相比于对照(CK),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并促进了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积累。
周方亮李峰黄雅楠徐永昊耿明建黄丽
关键词:紫云英秸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在湖北省荆州市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紫云英种植还田(MV)和水稻秸秆还田(S)对水稻土表层(0~20 cm)各形态养分、活性有机碳及氧化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处理相比,紫云英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40%~13.11%、0.08%~12.24%、1.01%~12.56%;紫云英单独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CK处理降低,在施用化肥(NPK)及秸秆还田后明显增加;紫云英还田各处理土壤的非晶质铁、络合铁含量和铁的活化度较CK处理增加(除部分处理外),增幅分别为0.87%~12.30%、7.98%~30.88%、0.31%~11.66%,均表现为S+MV+NPK处理的增幅最大。紫云英、秸秆还田均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紫云英还田对土壤肥力水平的提升效果好于秸秆还田,两者配合还田效果最好。
李峰周方亮黄雅楠徐永昊耿明建黄丽
关键词:紫云英秸秆养分氧化铁有机碳
稻-油轮作下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评价被引量:15
2017年
本文选取湖北省武穴市、荆州市和武汉市3个稻-油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点(试验时间分别为9年、5年和3年),通过连续监测土壤容重、孔隙度、p H、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研究在不同耕作年限和方式下,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季(2015年10月)和油菜季(2016年5月)各土层(0~20 cm和20~40 cm)中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影响,并应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各土层土壤肥力水平,以探讨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处理使水稻季和油菜季的土壤容重降低2.00%~16.5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00%~15.07%;而免耕处理下油菜季的变化与其相反,水稻季的变化不显著。2)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3个试验点0~20 cm土层中有机质(4.76%~35.07%)、全氮(1.80%~32.03%)、速效磷(20.95%~65.82%)、碱解氮(5.97%~37.00%)和速效钾(8.71%~133.04%)的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幅度最高;免耕处理对土壤各养分的影响不显著,而在配施秸秆后,相对于其他处理,其对各养分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好。各处理对20~40cm土层的影响与0~20 cm土层相似,但整体增加效果没有后者显著。3)各试验处理中,免耕+秸秆还田和施氮磷钾肥+秸秆还田两种处理增加各土层土壤综合肥力系数较大(7.56%~25.93%),它们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相对较好。
殷志遥黄丽薛斌黄雅楠李小坤鲁剑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免耕土壤养分
绿肥还田下有机碳与矿物的结合特征及团聚体稳定性
绿肥还田能够改善水稻土结构,提升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是化肥减量和固碳减排的重要田间管理措施。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黑麦草(LoliummultiblorumLam.)、油菜(Brassi...
黄雅楠
关键词:绿肥还田有机碳矿物团聚体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