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坤

作品数:331 被引量:3,837H指数:37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5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4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语言文字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4篇油菜
  • 78篇养分
  • 63篇土壤
  • 59篇水稻
  • 56篇施肥
  • 42篇利用率
  • 37篇氮肥
  • 36篇钾肥
  • 34篇肥料
  • 32篇秸秆
  • 31篇冬油菜
  • 31篇养分吸收
  • 31篇施用
  • 30篇轮作
  • 26篇还田
  • 24篇钾素
  • 24篇肥效
  • 22篇氮磷钾
  • 21篇直播
  • 20篇氮素

机构

  • 3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全国农业技术...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湖北省烟草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遵义师范学院
  • 5篇江西省红壤研...
  • 4篇湖北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湖南省土壤肥...
  • 3篇荆门市农业技...
  • 2篇上海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秭归县特产技...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21篇李小坤
  • 256篇鲁剑巍
  • 128篇任涛
  • 121篇丛日环
  • 43篇张洋洋
  • 40篇廖世鹏
  • 22篇王寅
  • 21篇陆志峰
  • 20篇陈防
  • 18篇刘威
  • 17篇占丽平
  • 17篇刘波
  • 17篇耿明建
  • 16篇李云春
  • 16篇李文西
  • 15篇李继福
  • 15篇廖志文
  • 15篇吴礼树
  • 14篇曹卫东
  • 14篇邹娟

传媒

  • 3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5篇湖北农业科学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9篇中国土壤与肥...
  • 1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6篇土壤学报
  • 15篇土壤
  • 6篇草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技...
  • 5篇土壤通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中国稻米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23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15篇2017
  • 32篇2016
  • 27篇2015
  • 25篇2014
  • 24篇2013
  • 21篇2012
  • 34篇2011
  • 28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紫云英品种在湖北省3个典型双季稻生态区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等特性,为稻田绿肥生产选择适宜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各紫云英品种的生育期均表现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短于宁波种和南昌种。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间鲜草产量存在差异,崇阳以宁波种最高,达38.27 t/hm2;浠水以湘肥3号最高,达22.78 t/hm2;枝江以南昌种最高,达46.92 t/hm2。不同稻作区各品种紫云英养分积累量存在差异,崇阳试验点宁波种和南昌种氮、磷及碳养分积累量较高;浠水试验点湘肥3号和弋江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枝江试验点弋江种和南昌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育期、鲜草产量及各养分积累量等因素,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南昌种和宁波种,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江汉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弋江种和南昌种。
魏云霞鲁剑巍李小坤耿明建宋莉杨文兵李登荣汪航肖春梅
关键词:紫云英生育期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冬油菜氮素营养诊断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270和360kg·hm-2),分别于六叶期、十叶期、蕾薹期和开花期,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冠层数字图像数据,同时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其生长特征值,研究其相关性并建立氮素营养参数的方程模型。利用2014—2015年独立氮肥水平试验,对上述方程模型拟合精度进行验证并绘制1﹕1线性关系图。【结果】数字图像红光值(R)、红光标准化值(NRI)和绿光与蓝光比值(G/B)与冬油菜氮营养状况常规诊断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呈负相关关系,而绿光值(G)、蓝光值(B)、绿光与红光比值(G/R)、蓝光与红光比值(B/R)、绿光标准化值(NGI)和蓝光标准化值(NBI)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红光标准化值(NRI)与其他数码参数相比能更好地表征冬油菜的氮素营养状况,蕾薹期红光标准化值NRI与氮肥用量、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氮素吸收量和氮营养指数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方程y(t·hm-2)=-8.003x+2.706、y(t·hm-2)=-106.072x+38.200、y(g·kg-1)=-692.99x+261.84、y(mg·g-1)=-12.750x+5.665、y(kg·hm-2)=-4087.416x+1414.274和y=-27.198x+9.812来表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4—2015年独立试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7**、0.746**和0.9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1、0.330和0.228;相对误差RE%分别为26.32%、28.57%和28.39%,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结论】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于冬油菜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评估时期为蕾薹期(包括)之前�
魏全全李岚涛任涛王振王少华李小坤丛日环鲁剑巍
关键词:冬油菜数字图像氮素营养诊断
一种改善油菜根系生长提高菜籽产量的氮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油菜根系生长提高菜籽产量的氮肥,它由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组成,所述硝态氮肥中的氮素占氮肥中总氮素重量的15~30%,所述硝态氮肥中的氮素与所述铵态氮肥中的氮素的重量比为1∶1.5~3。本发明...
任涛鲁剑巍张萌刘波李小坤丛日环张洋洋
文献传递
钾素调控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被引量:58
2016年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调节植物光合作用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影响植株光合能力变化的两个关键因子(光合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为核心,阐述钾对植物光合面积形成的生理基础,并重点分析了钾在调节叶片净光合速率限制因子(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和生理生化限制)上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限制因子与叶片钾含量的关系,并对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陆志峰鲁剑巍潘勇辉鲁飘飘李小坤丛日环任涛
关键词:光合面积叶绿体
秸秆还田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明确化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群体密度以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油菜轻简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于2014-2015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材料,设置对照( CK)、施氮磷钾肥( F)、秸秆还田( S)和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 F+S)4个处理。结果显示,4个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32、1468、102和1843 kg/hm2,不施肥处理产量极低,施肥和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施肥与秸秆还田具有正交互作用。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可知,化肥施用显著提高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在收获密度〈55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与产量相关程度最高。直播油菜群体密度随生育期推进逐渐降低, CK处理密度降幅最大,其次是S处理, F+S和F处理降低最少,最终收获密度F≈F+S〉S〉CK。结果还表明,施肥配合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油菜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施化肥提高了氮磷收获指数,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氮磷钾素收获指数,但可以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研究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和氮磷钾肥配施利于构建良好的产量构成因子,保障收获密度,提高直播冬油菜产量,促进油菜养分吸收和利用。
刘秋霞任涛张萌廖世鹏李小坤丛日环鲁剑巍
关键词:秸秆还田产量构成因子
冬油菜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被引量:80
2011年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素收获指数随氮肥的施用而明显下降,磷及钾素收获指数则呈现上升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4.7 kg·kg-1、6.2 kg·kg-1、18.5 kg·kg-1和34.6%。【结论】在磷、钾及硼肥基础上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油菜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还不高,改进技术措施提高利用率的空间还很大。
邹娟鲁剑巍陈防李银水李小坤
关键词:油菜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
越冬期干旱胁迫对油菜施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越冬期自然干旱胁迫和适时灌溉条件下,油菜施用氮、磷、钾和硼肥的效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油菜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子粒产量比适时灌溉条件显著降低;而且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减幅差异较大,其顺序为:不施硼处理(-B)>不施钾处理(-K)>不施氮处理(-N)≈不施磷处理(-P)>NPKB配施处理,表明平衡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还显示,无论是在干旱胁迫还是适时灌溉条件下,施用肥料均显著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增施氮肥效果最好,而磷、钾和硼肥在干旱条件下相对增产效果明显高于灌溉条件;同时施肥与灌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因此,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情况下,油菜的高产更加依赖于肥料的施用。
王寅鲁剑巍李小坤刘威马常宝高祥照
关键词:油菜越冬期干旱胁迫施肥效果
“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专用肥轻简施用对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T1相比,9个试验点的T2处理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增产56.0%和89.4%;T3处理平均增产75.3%和108.9%;与T2相比,T3处理头季稻、再生稻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006 kg/hm^(2)、356 kg/hm^(2)和1362 kg/hm^(2),增幅分别为12.4%、10.3%和11.8%。T3处理相较于T2处理,每穗粒数增加了20粒,增幅达到10.5%。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头季水稻地上部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4%、6.8%和10.2%;再生季分别增加了5.9%、16.6%和24.4%。不同试验点T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与T2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增加25.3%、93.8%和143.7%。在9个试验点,纯收入平均提高了6.19×103元/hm^(2)。【结论】专用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稻谷产量,增加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王敏羽戴志刚余德芳王向平关绍华邵远刚张家学李小坤
关键词:专用肥再生稻肥料利用率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施用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为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合理利用养分、水分及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3年盆栽试验研究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黑麦草(Lolium L.)轮作制中氮、磷、钾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水分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配施显著增加饲草产量,2005/2006、2006/2007、2007/2008年度的饲草总量分别为1690.0、2091.3、1770.7g/pot。与CK处理(NPK配施)相比,不施氮处理(PK)的饲草产量分别减少700.7%、1256.9%、856.3%,不施磷处理(NK)分别减少426.3%、384.9%、792.3%,不施钾处理(NP)分别减少15.9%、4.4%、10.6%。氮、磷、钾肥配施促进饲草的养分吸收,3个年度NPK处理的总吸氮(N)量分别为6.36、4.91、6.85g/pot,总吸磷(P)量分别为0.79、1.01、0.82g/pot,总吸钾(K)量分别为11.58、6.36、5.62g/pot,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个年度NPK处理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6.5、16.1、16.2kg·m-3,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机质,NP、NK、NPK处理的全氮,NP、PK、NPK处理的速效磷,NK、PK处理的缓效钾、速效钾均上升;土壤pH,NP、NPK处理的缓效钾、速效钾下降,而PK处理的全氮、NK处理的速效磷基本稳定。【结论】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体系下,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持续获得高产、促进饲草养分吸收和有效改善土壤肥力。
李文西鲁剑巍陈防李小坤
关键词:苏丹草-黑麦草轮作钾肥养分吸收水分生产率土壤养分
湖北省油菜磷肥效应及推荐用量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通过20个田间试验研究湖北省油菜主产区磷肥效应和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对油菜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19个试验施磷比不施磷对照增收油菜籽75—1117kg/hm^2,平均增产489kg/hm^2;施磷增产4.3%-62.6%,平均增产率为26.4%;施磷纯利润平均为1417元/hm^2,产投比平均达6.08;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1.2kg/kgP2O5和7.3kg/kgP2O5。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油菜生产的磷肥最佳经济用量平均为67.8kgP2O5/hm^2,推荐幅度为0~114.3kgP2O5/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油菜磷肥最佳推荐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r=-0.7586^**,n=18),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x,单位为mg/kg)水平,湖北省目前油菜生产适宜用磷量(y,单位为kg/hm^2)可通过公式y=161.43—36.436Ln(x)求得。
李银水鲁剑巍邹娟李小坤黄和平余勇姚忠清彭文勇李彬
关键词:油菜磷肥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