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丹

作品数:13 被引量:20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气温
  • 2篇旱地
  • 1篇丹丹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转化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多媒体
  • 1篇多目标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宜人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密度

机构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3篇王丹丹
  • 4篇岳书平
  • 4篇闫业超
  • 3篇史学正
  • 3篇于东升
  • 2篇张余庆
  • 2篇王慎敏
  • 2篇徐永明
  • 2篇刘文琦
  • 1篇王洪杰
  • 1篇郎漫
  • 1篇李平
  • 1篇杨齐祺
  • 1篇孙维侠
  • 1篇杨悉廉
  • 1篇陈慧
  • 1篇林芬芳
  • 1篇赵永存
  • 1篇景元书
  • 1篇李煜姗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艺术科技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际地理环境下日最低气温的网格化推算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尤其是低温冻害的频繁发生使农作物受到影响,以往对月及以上时间尺度最低气温的精细化模拟已不能满足灾害风险区划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探究日最低气温的网格化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推算法和分离综...
王丹丹
关键词:日最低气温GMR
文献传递
《遥感影像判读》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遥感影像判读》课程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在分析了课程属性和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强调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挖掘现代网络教学资源,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王丹丹闫业超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不确定性及其对侵蚀模拟结果的影响
2013年
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直接关系到土壤侵蚀的模拟结果和预测精度。利用浙江省金华市51个自动气象站近5年的逐日降雨资料,探讨了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过程中由插值方法、格网大小以及站网密度等因素所造成的降雨侵蚀力(R因子)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R因子不确定性对土壤侵蚀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对于站网密度较高的自动站而言,插值方法和格网大小对R因子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大,对R插值精度起决定作用的是站网密度;2)标准小区条件下,R因子不确定性可导致土壤侵蚀模拟结果的绝对误差在200t/(hm2·a)以上,因而很难在红黄壤区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模拟结果准确区分无明显侵蚀区和轻度侵蚀区;3)土壤侵蚀模拟中需要考虑各因子误差的叠加和累积效应,在其他因子相对误差为10%条件下,使用研究区36个站点进行插值,侵蚀量模拟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超过40%。
岳书平闫业超王丹丹王梦娅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不确定性地理信息系统
交互式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并实现土地利用的多重目标,从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规模角度,构建基于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基于模糊决策理论,采用模糊折衷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得到最优方案,融入决策者意愿,体现交互式特点。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对滁州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模型应用的地域差异性。结果表明:1)滁州市现状土地利用效益较低,通过模型优化可使目标年土地利用得到明显改善。2)目标年,滁州市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耕地减少和城镇用地增加较多;生态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耕地与林地面积较大,城镇用地增加较少。3)模糊折衷参数λ*是模型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λ*取值不同决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向。同时,λ*取值具有地域差异,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该模型较以往规划整合更多重要信息,可有效指导土地利用规划,为城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丹丹王慎敏刘文琦张余庆
关键词: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
王丹丹作品
2023年
作品介绍:本作品源于汉画像石中象征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树——"扶桑树"图像.考虑树形的秩序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球体的联系,最终从诸多相关图像中选取山东两城山画像石中的一例"树下人马"作为原型,对其加以现代化的提炼与调整,由此创作出新"生命树",象征树与人类之间悠久绵长的密切关联.
王丹丹
关键词:汉画像石生命之树
有机物料对黑土氮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室内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短期内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对黑土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2%和4%猪粪显著提高了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猪粪添加量越高,土壤无机氮含量越高,且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上升。而添加2%和4%秸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秸秆添加量越高,土壤无机氮含量越低,且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下降。添加猪粪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净氮矿化量,而添加秸秆显著降低了土壤净氮矿化量,使无机氮发生了固定。有机物料氮矿化残留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培养7天后猪粪有机氮的分解残留率要远小于秸秆。由此可见,有机物料对黑土氮素转化的影响因其种类和施用量的不同而异,实际农业生产中应合理施用。
郎漫李平王丹丹李煜姗
关键词: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氮
马鞍山市土地精明利用数量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目的:基于精明增长理论,提出土地精明利用内涵及特点,从数量结构角度探讨土地精明利用方式。研究方法:灰色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结果:与2010年相比,2020年马鞍山市的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城镇用地应分别增加0.50%、44.80%、2.69%、1.65%,耕地、园地、草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应分别减少0.58%、4.75%、6.88%、2.43%、10.30%、1.10%,此时土地利用结构达到最优。研究结论:基于灰色多目标模型得出的土地精明利用方案增强了土地利用决策的灵活性,可为区域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提供指导。
王慎敏杨齐祺王丹丹张余庆刘文琦杨悉廉
关键词:土地利用
国内外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15
2013年
开展气候舒适度评价对于科学指导旅游出行、客观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气候舒适度评价愈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回顾近百年来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气候舒适度评价的3个重要时期,介绍了每个时期具广泛影响的人体舒适度模型,论述了各种模型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思想和适用条件。研究表明:气候舒适度评价由简单的经验模型向复杂的机理模型、由时空局限性模型向客观普适性模型发展,具有精细化、客观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中仍以经验模型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模型的选择上要注意其季节及地域适用性;发展具有普适性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探索气候舒适度精细化评估技术是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特色宜人气候评价有望拓展舒适气候评价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闫业超岳书平刘学华王丹丹陈慧
东北地区旱地土壤全氮空间变异性对幅度拓展的响应被引量:15
2012年
土壤氮素不仅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还是重要的生态元素。不同幅度上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变异的研究是正确评价土壤质量和精确估算土壤氮库的基础。基于中国东北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 041个旱地剖面数据,设定三种类型的幅度,即行政区幅度(县、市、省和大区)、土壤分类幅度(土属、亚类、土类和土纲)和土壤类型(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行政区幅度,研究了该区旱地土壤表层(0~20 cm)和剖面(0~100 cm)全氮含量的变异性及其对幅度拓展的响应。结果表明,三种类型幅度上,表层和剖面的平均土壤全氮含量变异性均随着幅度的拓展而增大。在行政区幅度,旱地面积或行政区面积与平均土壤全氮含量变异系数具有较强的对数关系。在土壤分类幅度上,不同土纲的平均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异随幅度变化的趋势、变幅等均存在差异。在土壤类型—行政区幅度,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的全氮含量随幅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速率有差别,旱地面积与平均非地带性土壤全氮含量变异系数有较强的对数关系。该结果可为东北地区不同幅度下基于土壤类型聚类的旱地土壤氮库估算、土壤资源调查时采样数目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王丹丹岳书平林芬芳史学正于东升
关键词:土壤全氮旱地
基于探地雷达的植物根系探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植物根系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碳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了解根系的直径大小、生物量、空间分布和三维构造等参数.传统的植物根系的探测方法具有破坏性,费时费力,而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一种较新的地球物理方法,以其特有优势广泛应用于植物根系的探测.首先介绍了利用探地雷达探测植物根系的基本原理,然后对植物根系的制图、植物根径大小的估算、根系生物量的估算等几个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探地雷达系统、根系性质和土壤性质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探地雷达在植物根系探测中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工作应侧重于探地雷达探测植物根系的作用机理及提高其在野外真实条件下的探测能力,以期为探地雷达在植物根系探测中应用的深入和推广提供思路.
王丹丹徐永明岳书平闫业超史学正于东升
关键词:探地雷达植物根系根径生物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