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方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教学
  • 6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T淋巴细胞
  • 5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亚群
  • 3篇医学教育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亚群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梗塞患者
  • 2篇医学生
  • 2篇实验教学

机构

  • 16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华侨医院

作者

  • 17篇张志方
  • 7篇张春艳
  • 5篇王庭槐
  • 4篇刘甘泉
  • 4篇吕品
  • 4篇许实光
  • 3篇冯鉴强
  • 3篇王竹立
  • 2篇潘敬运
  • 2篇余健
  • 2篇王巍嵩
  • 2篇张春艳
  • 1篇朱兆玲
  • 1篇唐二虎
  • 1篇姚愈忠
  • 1篇卢光启
  • 1篇宁波
  • 1篇王魏嵩
  • 1篇张春艳
  • 1篇郭廖南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山西教育学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生理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8篇1999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lL-2R的变化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CD25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技术。结果: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与CPK负相关;CD3+、CD25+、CD4+CD25+和CD4+CD25+/CD8+CD25+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王魏嵩吕品余健张志方张春艳张志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BLyS被引量:4
2002年
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它含有 2 85个氨基酸 ,是Ⅱ型跨膜蛋白 ,其编码区位于染色体 13q32 34。BLyS主要由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泌 ,其受体仅位于B淋巴细胞膜表面 ,有BCMA和TACI共两种受体。BLyS的主要作用有 :保持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的增生和延长分泌IgM、IgG的成熟B淋巴细胞的存活 ,其过度表达可以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张志方
关键词:BLYSTNFB细胞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合学科科研优势在生理学教学中强化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被引量:7
1999年
为了加强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多年来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渐摸索并完善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同时为保证这项工作的连续性,我们把利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做法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到目前为止,参加各种科研小组的学生人数已近200名,已有数十篇论文公开发表,每届学生人人都完成了实验设计。下面结合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谈谈做好这项工作的体会:
张志方王庭槐许实光冯鉴强刘甘泉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医学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的变化被引量:3
1999年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的变化。将新鲜的全血或经培养的全血与抗体混合,取有核细胞,加入抗IgG·异硫氰酸荧光素和抗IgG·藻红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CD3抗原阳性细胞无显著改变,CD8抗原阳性细胞和人白细胞-DR抗原阳性细胞显著增高,CD4抗原阳性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2)CD3抗原和DR抗原双阳性细胞和CD4抗原和DR抗原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加,CD8抗原和DR抗原双阳性细胞无显著变化,CD4抗原和DR抗原与CD8抗原和DR抗原比值增高;(3)在植物凝集素、沸波醇酯和沸波醇酯+ionomycin等刺激剂存在的情况下,CD3抗原和DR抗原表达降低,CD8抗原和DR抗原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白细胞-DR抗原异常。
张志方王巍松张春艳吕品林文健
关键词: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白细胞DR抗原
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被引量:4
1999年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利用知识能力。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实验课教学在注重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然而,以往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教为主,采用指定的实验指导,让学生按实验指导的要求完成实验,形成实验课仅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生理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如分别开展了学生实验设计、实验课前课题准备式预习和开放学生实验室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张志方王竹立王庭槐唐二虎张静程世斌张劫许实光刘甘泉
关键词:实验教学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2001年
为进一步研究人CD15 4单克隆抗体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采用重组人CD15 4分子免疫BALB c小鼠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CD15 4单克隆抗体 ,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结果发现 ,(1)有 6c5、1b6、5d3共三株杂交瘤细胞株的培养上清与GST hCD15 4融合蛋白反应 ,与GST不反应。 6c5、1b6和 5d3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 1∶12 8、1∶2 5 6和 1∶6 4。 (2 )经Western bolt鉴定 ,在分子质量为 5 6kDa处有一抗原抗体结合的条带 ,而分子质量为2 6kDa处无特异性条带。证明三株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GST hCD15 4但不与GST反应 ,是特异性结合人CD15 4的单克隆抗体。 (3)流式细胞术发现 ,6c5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与激活的人外周血T细胞结合。说明已构建的单克隆抗体是特异性针对人CD15 4的 ,为下一步用人CD15 4单克隆抗体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张春艳张志方宁波李树浓朱兆玲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T淋巴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脑室注射组胺抑制大鼠胃酸分泌的外周机制
1997年
本文分析了第三脑室注射组胺(HA)抑制胃酸分泌效应的外周过程。雄性SD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用37℃的生理盐水通过恒流泵进行连续胃灌流。用注射器泵静脉每小时给药,观察其对五肽促胃液素(10μg/kg,iv)诱导的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如下:(1)切除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可阻断HA(1μg,icv)的中枢抑酸效应;(2)预先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0.05mg/(kg·100min)]可阻断HA的中枢抑酸效应;(3)预先静脉注射生长抑素拮抗剂[2~4μg/(kg·100min)],可剂量依赖性地拮抗HA的中枢抑酸效应。结果提示:HA的中枢抑酸效应由迷走神经传出,可能通过乙酰胆碱M受体及引起生长抑素释放实现。
张志方王竹立卢光启
关键词:胃酸分泌组胺脑室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
1999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15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C D2 + 、 C D3 + 、 C D4 + 、 C D8 + 、 C D16 + 、 C D25 + 、 C D27 + 、 C D57 + 变化,并与12 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 D2 + 、 C D3 + 、 C D16 + 、 C D27 + 、 C D57 + 无显著性变化; C D4 + 明显减少, C D8 + 明显增加, C D4 + / C D8 + 比值显著降低; C D25 + 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
王巍嵩张志方吕品张春艳张彤余健
关键词: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NK细胞外周血
生理学“闭卷+开卷”考试形式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对中山医科大学 98级本科生进行了“闭卷 +开卷”考试 ,并抽样调查了学生对“闭卷 +开卷”考试形式的看法。结果表明 :①开卷考试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生理学理论以及能力培养均有好处 ;②学生对涉及临床和日常生活的综合应用题评价最好 ;③学生欢迎“闭卷+开卷”的考试形式。说明“闭卷 +开卷”
张志方王庭槐刘先国刘甘泉郭廖南潘敬运冯鉴强
关键词:考试形式考试改革本科学生生理学教学考试效果
谈高等院校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管理
2000年
教研室教学工作管理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总结的教研室教学工作管理的制度化、多元化、公开、激励。
张志方王庭槐潘敬运姚愈忠许实光刘甘泉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