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与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2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49例,女53例;年龄为62 ~ 92岁,平均(72.9±6.3)岁;损伤侧别:左侧54例,右侧48例;骨折AO分型:31-A2.2型56例,31-A2.3型4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4.2±1.4)d.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NA-Ⅱ组51例,采用PFNA-Ⅱ治疗;PCCP组51例,采用PC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等. 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获12 ~ 19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PFNA-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12.2±14.0) mL]显著多于PCCP组患者[(89.1±9.8) mL],但手术时间[(59.4±18.6)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4.3±4.1)周]及骨折愈合时间[(18.2±5.9)周]均短于PCCP组患者[(68.8±21.3) min、(18.6±5.4)周、(23.9±7.1)周],术后1年FRS评分[(72.6±6.8)分]高于PCCP组患者[(63.7±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PCCP相比,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负重早、骨折愈合快及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更适合于术中发生外侧壁骨折的患者.
- 邬黎平黄远翘陈元庄李宝丰朱小华张宇莫华贵徐勤
- 关键词:髋骨折骨板骨钉
- 基于C形臂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在股骨中近段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的旋转控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与评价基于C形臂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在股骨中近段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旋转控制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中近段骨折患者共46例,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Brunner提出的C形臂测量患肢股骨颈前倾角进行旋转控制,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旋转控制。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术前行双侧股骨CT扫描,并测量健侧股骨颈前倾角。术中采用Brunner法,将股骨远端放置标准正位,通过调整近端旋转,将患侧前倾角调整至正常侧的值。所有病例术后行CT扫描并测量患侧股骨颈前倾角。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健侧与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62°±2.35°,对照组7.28°±2.93°,t=3.41,P<0.001)。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未见骨不连、螺钉切出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St.Michael髋关节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2.2±1.8,对照组20.6±2.0,t=2.86,P=0.01)。结论基于C形臂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可指导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中骨折端的旋转对位,准确判断股骨近端旋转角度和状态,提高术中的复位效果,明显降低术后旋转对位不良的发生率。
- 莫华贵罗裕强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徐勤邬黎平
- 关键词:前倾角髓内钉C形臂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与处理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6例,女28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2.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2例,B2型16例,B3型10例;C1型22例,C2型6例,C3型8例。单纯前环固定21例,前、后环联合固定63例。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统计术后前环固定失效患者,并分析其失效原因及处理方案的选择。结果84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例(8.3%)患者术后发生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前环固定失效时间为术后3~75 d,平均29.1 d。失效原因: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及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2例,单纯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1例,前环固定物选择错误及康复措施不当2例,术中复位不良1例,后环固定不稳1例。2例患者前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失效,1例翻修,1例保守治疗;5例前环采用钢板内固定失效,4例翻修,1例保守治疗。5例翻修患者翻修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2例,良2例,可1例。2例保守治疗患者最终畸形愈合。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前环固定物选择错误、术中复位不良、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后环固定不稳及康复措施不当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关键是明确失效原因,采用钢板固定翻修可取得良好疗效.
- 莫华贵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徐勤罗裕强陈家辉
- 关键词:骨盆骨折骨折固定术
- 探究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效果
- 2020年
-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缝合治疗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6例36足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基础修复跟腱,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线结刺激及跟腱再断裂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提升,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例患者平均恢复运动时间为(16.65±3.38)个月;有5例患者出现创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好转;3例患者出现线结反刺激,给予局部压力后减轻;其余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无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损伤者。结论给予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经皮微创技术缝合治疗,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跟腱损伤小、操作简单等应用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马滚韶徐勤罗裕强黄远翘
- 关键词:开放性跟腱断裂切口愈合VAS评分
- 成人创伤性髋关节下脱位合并同侧股骨转子下骨折一例
- 2018年
- 髋关节下脱位发生率低,仅见于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合并同侧股骨骨折则更为罕见,目前暂无大宗流行病学报道。截至2017年,关于髋关节下脱位合并股骨骨折的中文文献报道1例(该例合并股骨颈骨折),英文文献报道13例(其中1例为双侧,1例合并股骨转子问骨折,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开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1例合并无移位性股骨头骨折)。
- 莫华贵罗裕强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邬黎平徐勤
-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髋关节脱位创伤性成人高能量损伤
- 利用小转子投影术中纠正股骨干骨折旋转畸形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索利用小转子投影术中纠正股骨干骨折旋转畸形的准确率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9例,年龄17~64岁,平均(38.73±11.65)岁。均以髓内钉进行固定,术中通过小转子宽度与股骨头中点至小转子基底部的比值调整旋转畸形。术后行双下肢CT检查,分别测量患侧和健侧的股骨前倾角(FAV),并两侧比较。行正侧位X线片,观察其内固定位置与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CT测量FAV患侧为2.44°~43.21°,平均(20.62±7.31)°,健侧为11.30°~37.24°,平均(19.12±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8月,平均(16.72±7.14)月。其中,84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31±3.44)月;5例患者发生肥厚性骨不连,均为粗隆下骨折,通过断端置入单皮质钢板,平均于第2次手术后(5.40±1.24)个月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Harris评分76~93分,平均(86.72±3.16)分。[结论]利用小转子投影术中纠正股骨干骨折旋转畸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快速且方便,可作为术中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旋转畸形的选择之一。
- 莫华贵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邬黎平徐勤罗裕强
- 关键词:股骨骨折小转子
- 中药熏蒸对在3D打印技术联合C臂透视下十字韧带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 2022年
- 探讨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后的膝关节相关的症状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0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熏蒸+3D立体模型组,熏蒸+常规治疗组,3D立体模型组,常规组等四组,四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长短、起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具有可比性。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熏蒸+常规治疗组: 手术方法同常规治疗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给患者进行熏蒸的中医治疗方法; 3D立体模型组:术前建立3D立体模型,术中采用C型臂透视下,进行在常规组手术治疗;熏蒸+3D立体模型组:在3D立体模型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蒸方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熏蒸+3D立体模型组和其他3组比较,其VAS 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熏蒸+3D立体模型组的膝关节相关评价指标,如:屈曲活动度、IKDC评分、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熏蒸+3D立体模型组的膝关节僵硬改善时间、疼痛减轻的时间、活动恢复的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能明显的改善在3D打印技术和C臂透视下十字韧带重建术患者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时长,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徐勤马滚韶罗裕强黄远翘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C臂透视中药熏蒸
- 观察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14例(14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规范非手术治疗大于6个月症状无缓解,均采用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距腓前韧带修复及下伸肌支持带加强)进行治疗,分析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7.5±16.2),术中镜下发现14例患者均存在滑膜炎性增生,其中12例患者有韧带周围瘢痕组织形成,均行清理;距骨软骨损伤5例,其中单纯行清理4例,清理加微骨折治疗1例;骨赘8例,予切除;游离体1例,予摘除。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关节感染、腓浅和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或线结刺激等并发症,踝关节不稳、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CLAI是可重复实现的技术,具有微创性,可有效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其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 马滚韶徐勤罗裕强黄远翘
- 关键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被引量:32
- 2020年
-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三种抗凝药物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12h后,甲组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乙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数值和血小板值(Plt)等指标,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抗凝后,甲组患者的有效治疗例数(66例)明显高于乙组(44例,68.75%)、丙组(47例,71.21%),总有效治疗率为94.29%,三者差异显著(P<0.05);甲乙丙三组的PT、APTT、Plt指标两两比较,甲乙组、乙丙组的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甲丙组的三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1d、1周、15d后,甲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低于丙组(P<0.05);治疗后1周、15d后,甲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低于乙组(P<0.05);术后甲组患者出现2例DVT,发生率为5.88%;乙组出现6例,发生率17.65%;丙组出现10例,发生率29.4%。甲乙(χ^2=2.267,P=0.132)与乙丙(DVTχ^2=1.308,P=0.253,)两两相比,无明显差异;甲丙(DVT发生率,χ^2=6.476)两组相比,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比,阿司匹林的疗安全性能更高,但对治疗效果的提高作用更低;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高,但隐性失血量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抗凝需求合理选择。
- 莫华贵黄远翘罗裕强马滚韶邬黎平徐勤张荣凯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利伐沙班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血栓
- 斜T形低切迹解剖钢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13例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斜T形低切迹解剖钢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通过X线影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12~18个月)。患者断端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0~6.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未诉肩部疼痛,肩关节上举、外展及旋转无明显受限。患者平均肩关节Neer评分91.2分(89.0~95.0分),功能评价为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6.7%(12/13)。结论采用斜T形低切迹解剖钢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为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徐勤赵辉罗裕强马滚韶黄远翘
-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