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俊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血浆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细胞
  • 1篇诱导痰
  • 1篇真菌病
  • 1篇真菌培养
  • 1篇治疗晚期非小...
  • 1篇三叶因子
  • 1篇三叶因子3
  • 1篇葡聚糖
  • 1篇葡聚糖检测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真菌
  • 1篇侵袭性真菌病
  • 1篇肿瘤
  • 1篇晚期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胃癌

机构

  • 4篇攀钢集团总医...
  • 1篇攀枝花市妇幼...

作者

  • 4篇罗俊
  • 2篇梁华
  • 2篇颜红芳
  • 2篇杨兴萍
  • 1篇赵兰兰
  • 1篇李艳
  • 1篇王婷婷
  • 1篇徐煜
  • 1篇唐红梅
  • 1篇郑勇

传媒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为80.00%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0±21.34)ng·L-1,阴性者为(5.1±2.03)ng·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0%和91.7%,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5.9%,均较真菌培养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快速、阳性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
唐红梅周吕蒙赵兰兰李艳罗俊王婷婷徐煜蔡礼欢郑勇
关键词:真菌培养侵袭性真菌病
祛风宣肺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祛风宣肺方对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疗效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宣肺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6%(55/61),对照组为68.85%(42/6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诱导痰中巨噬细胞(MAC)百分比(38.86±11.87)%高于对照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54.11±16.52)%、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0.36±0.15)%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干扰素-γ(INF-γ)(34.85±5.03)ng/L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32.08±4.52)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8.84±2.89)m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宣肺方对可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颜红芳周吕蒙梁华罗俊杨兴萍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诱导痰炎症细胞咳嗽
血清三叶因子3、胃泌素17、膜联蛋白A7联合检测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FF3)、胃泌素-17(G-17)联合膜联蛋白A7(ANXA7)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部病变病人168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TFF3、G-17、ANXA7水平,并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清TFF3、G-17、ANXA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及胃癌组血清TFF3、G-17、ANXA7水平[TFF3(38.25±4.10)μg/L比(52.92±5.26)比(78.36±6.89);G-17(14.85±3.26)mmol/L比(23.69±4.58)mmol/L比(35.96±5.85)mmol/L;ANXA7(22.36±3.96)μg/L比(38.96±4.89)μg/L比(52.36±6.25)μg/L]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浅表胃炎组及对照组[TFF3:(14.58±3.22)μg/L比(14.85±2.73)比(14.15±2.10);G-17(8.69±1.36)mmol/L比(8.16±1.18)mmol/L比(8.12±1.02)mmol/L;ANXA7(10.78±1.78)μg/L比(10.26±1.26)μg/L比(10.12±1.26)μg/L](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病人血清TFF3、G-17、ANXA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血清TFF3、G-17、ANXA7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95%CI)分别为0.844(0.731-0.974)、0.717(0.558-0.921)、0.748(0.578-0.968)。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更高,AUC(95%CI)为0.880(0.823-0.94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3、0.872。结论血清TFF3、G17、ANXA7水平与胃组织癌前期病变,胃癌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价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其诊断效能。
颜红芳周吕蒙梁华罗俊杨兴萍
关键词:胃肿瘤三叶因子3胃泌素-17癌前状态
扶桑清肺散加味辅助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毒热证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扶桑清肺散加味辅助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毒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确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片;观察组埃克替尼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扶桑清肺散加味内服,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疗效、阴虚毒热证症状评分、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实体瘤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的阴虚毒热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皮疹、皮肤干燥、腹泻、乏力、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脱发、瘙痒、恶心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皮疹、皮肤干燥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桑清肺散加味辅助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毒热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减少毒副反应。
谢波罗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