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生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质瘤干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驱动肿瘤的血管形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肿瘤细胞融合反应形成肿瘤血管的驱动作用。方法取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与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绿色裸小鼠MSCs,进行体外共培养。将SU3-RFP细胞接种于绿色裸小鼠脑内形成移植瘤,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共培养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RFP’/GFP’细胞或血管。结果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5代,高增殖活性基本不变,并高表达CDl05。在绿色裸小鼠股骨组织、移植瘤组织和临床胶质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血管细胞均可表达CDl05。随着MSCs与SU3-RFP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RFP’/GFP’黄色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FP’/GFP’黄色细胞占83.7%。移植瘤组织压片及组织切片中可见血管壁基质在内的成束RFP’/GFP’黄色血管样结构及黄色血管横断面管壁结构,为MSCs与SU3-RFP融合细胞衍生的血管。结论肿瘤细胞与宿主MSCs发生融合,并驱动了肿瘤血管生成。
- 赵东亮代兴亮孙超陈金生荣孝慈王海洋王麒龙芮琴王爱东王中勇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融合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肿瘤血管生成CD105
- 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SU3-ihDCTC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方法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小鼠骨髓腔冲洗细胞,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方法,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共培养,从单克隆增殖能力强的EGFP(+)永生化细胞中随机选取1株检测相关分子标志物,行染色体分析和致瘤试验。结果被鉴定分析的1株永生化EGFP(+)细胞形态为树突状,Dc标志蛋白CD11c、CD80、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均高表达,此外表达宿主鼠源性β-肌动蛋白和EGFP;且兼具高增殖、侵袭和移植致癌的潜能;染色体核型为异倍体。结论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成功地建立了1株被胶质瘤干祖细胞SU3诱导恶性转化的永生化树突状细胞株,有望作为工具细胞进一步用于非可控性炎症细胞的相关研究。
- 王德林代兴亮费喜峰王海洋陈金生王麒龙芮琴王之敏王爱东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恶性转化
- 绿色裸小鼠脑组织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裸小鼠(绿色裸小鼠)脑组织中EGFP的表达情况,为绿色裸小鼠的脑内移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自建的绿色裸小鼠FoxnlTnu.B6-CAG-EGFP/SU为实验对象,采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小鼠主要器官组织/细胞和脑不同部位组织中EGFPmRNA表达水平,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全身主要器官组织和全脑不同层面组织中绿色荧光强度.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定性观察小鼠脑不同部位组织中EGFP蛋白含量及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绿色裸小鼠主要器官组织/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EGFP。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脑不同层面组织均能显示绿色荧光,且亮度呈现部位差异,其中小脑皮层、海马、嗅球等部位荧光较亮。荧光定量PC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表明,与大脑皮质相比,小脑皮层、海马和嗅球等组织EGFP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脑浦肯野细胞、海马锥体细胞、嗅球颗粒细胞等呈现EGFP强阳性反应。结论绿色裸小鼠脑组织均不同程度表达EGFP,其中小脑皮层、海马和嗅球等部位表达较高.因此脑也适合做脑内移植实验研究。
- 芮琴王爱东陆朝晖刘兵戴纯刚代兴亮王麒龙陈金生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脑组织
- 微小RNA-146b-5p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抑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由17—27个核苷酸构成的RNA分子,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多种肿瘤中有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抗凋亡作用,且有研究报道STAT3能抑制miR-146b-5p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6b-5p对STAT3的作用。
- 王海洋王麒龙王德林陈金生代兴亮黄强董军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抑瘤效应转录活化因子恶性调节基因表达RNA分子抗凋亡作用
- 非可控性炎性细胞在乳腺癌脑转移癌浸润的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肿瘤干细胞(CSCs)微环境中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对CSCs的调节是肿瘤难治的重要原因1.本研究旨在观察免疫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CD29和上皮特异抗原(ESA)在乳腺癌细胞和浸润炎性细胞的表达,探讨那些炎性细胞是否已转化为促进肿瘤进展转移的非可控性炎性(NRI)细胞.
- 陈金生王麒龙马加威蔡洪华洪蕾王爱东黄强董军
- 关键词:脑转移干扰素调节因子癌浸润相关细胞因子
- 全脑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胶质瘤模型裸鼠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以同源导入法建立近交系增强型绿色荧光(EGFP)裸小鼠并分析脑组织各部位EGFP的表达,旨在为建立稳定表达EGFP示踪的脑肿瘤原位移植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杂交-回交的方法将EGFP基因导入BALB/c背景裸小鼠,并通过基因及表型分步筛选子代,繁育新的同源导入近交系.以免疫荧光法检测模型鼠不同区域脑组织及神经干细胞EGFP表达情况.颅内接种U87-红色荧光蛋白(RFP)细胞并建立胶质瘤模型.结果 在杂交-回交第10代及其以后各代,模型鼠T淋巴细胞比例低下(小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0.3%),14个生化位点皆为纯合型,H-2表型为单倍型(d型),交替植皮成功率是100%,表明已达到EGFP基因同源导入法建立近交系BALB/c荧光裸小鼠标准.模型鼠在荧光激发下全身均可见到明亮的绿色荧光,各脏器组织细胞(红细胞除外)均表达EGFP,但表达强度有差异,脑组织中EGFP呈中度表达,显著高于肝组织(肝组织中EGFP呈低度表达).原位移植U87-RFP胶质瘤细胞株的移植瘤组织中可清晰显示其中存在的红色、绿色等颜色的荧光细胞.结论 利用同源导入法建立的新品系近交稳定表达EGFP的胶质瘤模型荧光裸小鼠,为人胶质瘤原位移植示踪研究胶质瘤及其肿瘤微环境奠定基础.
- 王麒龙王爱东芮琴代兴亮陈金生沈艳华董军黄强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胶质瘤模型裸小鼠
- 胶质瘤干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 董军陈金生
- 胶质瘤干细胞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移植瘤中作为肿瘤间质细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胶质瘤干细胞SU3.红色荧光蛋白(PEP)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6GyX线辐射Balb/c裸小鼠损毁骨髓,尾静脉移植源于绿色荧光蛋白(GFP)裸小鼠的骨髓细胞,建立骨髓损毁重建模型:将SU3.RFP细胞接种骨髓损毁重建模型小鼠皮下并获取移植瘤,HE染色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移植瘤,克隆出高增殖力的GFP+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该细胞和BMSCs中CD44、Scal、CD90和CD45的表达。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高增殖力GFP+细胞、BMSCs、SU3.RFP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率和侵袭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该细胞、正常BMSCs有丝分裂相的染色体形态;将高增殖力GFP+细胞接种于Balb/c裸小鼠皮下,收获肿瘤组织并行HE染色。结果SU3-RFP细胞对骨髓损毁重建模型小鼠的致瘤率为100%(7/7)。HE染色移植瘤显示血管丰富,管腔内可见红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绿色的外源性移植骨髓细胞与红色的肿瘤干细胞相互作用活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增殖力GFP+细胞与BMSCs均高表达CD44、弱表达Sca1和CD90、不表达CD45,将其命名为已转化的BMSCs(tBMSCs)。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显示SU3-RFP、tBMSCs的吸光度似)值f培养后5、6、7d1、克隆形成率、穿膜细胞数均高于BM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tBMSCs分裂相染色体较BMSCs明显增多;tBMSCs对Balb/c裸小鼠致瘤率为100%(5/5)。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血供丰富。结论胶质瘤干细胞可诱导移植瘤中BMSCs的恶性转化,后者参与肿瘤重构。
- 陈金生陈俊杰代兴亮王海洋马加威蔡洪华黄强董军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
- 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与其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或巨噬细胞(Mφ)能否发生融合,并鉴定融合细胞的相关表型。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胶质瘤干细胞株SU4-RFP和源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Balb/c裸小鼠BMSCs和Mφ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U4-RFP与BMSCs、Mφ间的融合,分别命名为F-BMSCs、F-Mφ,单克隆高增殖力的RFP/EGFP双阳性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ISH)、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SU4-RFP、F-BMSCs、F-Mφ和BMSCs中RFP、EGF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U4-RFP、BMSCs、Mφ和F-BMSCs、F-Mφ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SU4-RFP、BMSCs、F-BMSCs有丝分裂相的染色体形态;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F-BMSCs、F-Mφ、SU4-RFP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融合细胞表达红、绿2种荧光。FISH、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F-BMSCs、F-Mφ共表达RFP、EGFP 2种基因和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U4-RFP细胞仅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BMSCs仅CD105和CD44表达强阳性,Mφ细胞仅CD68表达阳性;F-BMSCs共表达Nestin和CD105、CD44,F-Mφ共表达Nestin和CD68。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F-BMSCs的染色体核型中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同时可见少量人的中着丝粒染色体。F-BMSCs、F-Mφ的克隆形成率高于SU4-R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生长速度高于SU4-RFP;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穿膜细胞数(429.4±17.9、421.6±14.6)高于SU4-RFP(21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肿瘤干细胞可与宿主BMSCs或Mφ自发融合,且融合后细胞恶性程度更高,提示其可能为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之一。
- 王海洋陈俊杰王麒龙王德林陈金生代兴亮王爱东黄强董军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细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