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

作品数:17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针刺
  • 4篇针灸
  • 4篇丘脑
  • 4篇丘脑痛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3篇穴位
  • 3篇针刺法
  • 3篇刺法
  • 2篇醒脑
  • 2篇醒脑开窍
  • 2篇血流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灸效应
  • 2篇中动脉
  • 2篇中风
  • 2篇水沟
  • 2篇水沟穴
  • 2篇疼痛

机构

  • 13篇天津中医药大...
  • 8篇包头医学院第...
  • 7篇天津市针灸研...

作者

  • 17篇张雪
  • 10篇樊小农
  • 6篇石学敏
  • 6篇王舒
  • 5篇张亚男
  • 5篇钱宇斐
  • 5篇武慧群
  • 5篇魏媛媛
  • 4篇武连仲
  • 4篇布赫
  • 4篇李雅洁
  • 3篇刘健
  • 3篇王海荣
  • 3篇马尧
  • 2篇贾纪荣
  • 1篇孙红红
  • 1篇李凌鑫
  • 1篇郭海燕
  • 1篇卢红朵
  • 1篇罗丁

传媒

  • 7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World ...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尾针刺法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5例
2010年
布赫马尧张雪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中药外用治疗针刺法
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2年
从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选穴(激痛点)、针刺激痛点治疗本病的中医和现代研究机制及治疗该病时针刺激痛点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针刺激痛点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针刺激痛点时选择的针具、针刺的手法、角度、深度等各项参数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缺乏多因素分析的系统性研究,且在临床诊断及基础性研究等方面有待改进。
马尧布赫贾纪荣张雪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激痛点针灸疗法
针刺对大脑中动脉线栓大鼠海马纹状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EAA)的神经毒性;钙超载;磷脂膜降解和脂类介质的毒性作用;自由基与再灌流损伤;炎症反应等。而海马纹状体又被认为在脑缺血时发挥重要作用。
张雪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关键词:脑缺血针刺海马纹状体
“水沟”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坏死的影响--从形态学角度论证经穴的特异性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与非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针刺组(水沟组和非穴组)6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针刺组分别对"水沟"穴以及非穴(胁下非经非穴点),施以频率180次/min、持续时间5 s的针刺干预。以光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率及电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程度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①光镜下,与模型对照组(0.66±0.18)相比,非针刺组(0.67±0.34)和针刺非穴组(0.59±0.11)神经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沟组(0.20±0.12)神经细胞坏死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不给予任何干预(非针刺组)与给予不正确干预(非穴组),都不能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当给予正确的穴位("水沟"穴)干预时,就可明显减轻神经细胞的坏死率,体现了穴位的特异性。②电镜下,非针刺组和针刺非穴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模型对照组,表现为神经细胞的高度水肿及细胞器的严重破坏;水沟组则接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破坏程度均较低。结论:针刺"水沟"穴可抑制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保护神经元,而非穴无此作用,显示了穴位特异性。
王舒钱宇斐樊小农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李雅洁刘健石学敏
关键词:脑缺血穴位研究针灸效应
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下的针刺治疗丘脑痛临床疗效观察(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下,研究交叉试验设计和最小不平衡指数随机分配法在针刺治疗丘脑痛的小样本临床RCT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11例确诊患者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方案Ⅰ组(先针刺治疗后西药治疗)6例和方案Ⅱ组(先西药治疗后针刺治疗)5例。进行统计分析时将组别命名为针刺组、西药组,均为11例。针刺治疗取郄门、阴郄、血海等;对照治疗采用口服西药卡马西平,疗程和治疗洗脱期均为10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均为100.0%(11/11),针刺和卡马西平组显效率分别为63.6%(7/11)和36.4%(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交叉试验设计和最小不平衡指数分配法可以实现小样本、针灸临床试验的RCT研究,可提供高质量针刺临床研究证据。针刺治疗丘脑痛可以达到目前西医常用药物卡马西平治疗的水平,并有疗效优于西药的趋势。
樊小农张雪武连仲王海荣
关键词:丘脑痛针刺疗法循证医学
从脑血流动力学角度研究针刺、穴位的特异性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研究穴位和针刺干预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 CAO)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动力作用的特异性。方法将M CAO大鼠分为人中组、内关组、非穴组、未针刺组、模型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人中组、内关组和非穴组分别对人中、内关、非穴位部位施以频率3次/s、持续时间5s的针刺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脑血流量、脑微血管管径和光镜下脑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与未针刺组比较,3个针刺组脑血流量、微血管数量增加明显(P<0.05),微血管管径有相对收缩趋势(P>0.05),表明针刺能明显改善M CAO模型鼠有关脑血流动力的病理状态。3个针刺组间,人中组和内关组比非穴组血流量增多明显、以轻微扩张微血管管径为主(P<0.05),同时人中组还可增加微血管数(P<0.05);在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方面人中穴作用强于内关穴。结论针刺穴位产生的效应较非穴位针刺明显,且不同穴位效应是通过特异性作用机制实现的。
樊小农王舒钱宇斐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李雅洁刘健石学敏
关键词:针刺穴位特异性血流动力学
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治疗丘脑痛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比较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11例确诊患者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Ⅰ组(先针刺治疗后西药治疗,6例)和Ⅱ组(先西药治疗后针刺治疗,5例)。进行统计分析时将组别命名为针刺组、西药组,均为11例。针刺治疗采用"清心调神,活血止痛"法,穴取郄门、阴郄、血海、照海。西药治疗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疗程和治疗洗脱期均为10天。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Anderson Cancer Center疼痛评估表(MD疼痛评估值)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值和MD疼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疼痛降低显效率为63.6%(7/11),高于西药组的36.4%(4/1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治疗丘脑痛可以达到西医常用药物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
张雪樊小农罗丁张海涛武连仲王海荣
关键词:中风疼痛丘脑针刺疗法
从丘脑痛治疗现状思考发展中医治疗优势被引量:5
2010年
丘脑痛又称丘脑疼痛综合征,以病变对侧半身顽固性疼痛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西药、外科手术、中药、针灸4个方面综述了丘脑痛的治疗方法,从中药针灸调神法的应用思考中医治疗丘脑痛的优势,为临床选择、联合和互相借鉴治疗提供依据。
张雪樊小农武连仲
关键词:丘脑痛中医优势调神法
曹泽伟教授治疗腹满经验被引量:1
2016年
腹满,即腹部胀满,多伴有腹痛,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里,一般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虚实夹杂,以虚为主,遇寒、情绪波动后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成无己《伤寒明卫生论》谓:"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病变在脾胃,《黄帝内经》所谓"脏寒生满病",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治宜温运脾阳,斡旋气机,燥湿消满。
张雪曹泽伟
关键词:腹满
中医药治疗癔症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本研究主要在于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成人癔症的临床试验予以荟萃分析。合并效应量OR=1.24,95%CI(1.12,1.36);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4.35(P<0.00001),表明中医药治疗癔症相对西医有明显疗效优势。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方法治疗癔症疗效及安全性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尹爱兵李筱媛张雪
关键词:癔症中医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