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慧群

作品数:8 被引量:129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穴位
  • 4篇针灸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3篇醒脑
  • 3篇醒脑开窍
  • 3篇针刺
  • 3篇水沟
  • 3篇水沟穴
  • 3篇开窍
  • 2篇血流
  • 2篇针灸效应
  • 2篇中动脉
  • 2篇神经细胞
  • 2篇神经细胞坏死
  • 2篇缺血模型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坏死
  • 2篇脑缺血模型
  • 2篇脑血

机构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6篇天津市针灸研...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武慧群
  • 7篇樊小农
  • 7篇王舒
  • 6篇张亚男
  • 6篇钱宇斐
  • 6篇石学敏
  • 6篇魏媛媛
  • 5篇张雪
  • 4篇李雅洁
  • 3篇刘健
  • 1篇武连仲
  • 1篇孙红红
  • 1篇李凌鑫
  • 1篇张雪
  • 1篇郭海燕
  • 1篇卢红朵

传媒

  • 3篇中国针灸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第七届上海国...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脑血流动力学角度研究针刺、穴位的特异性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研究穴位和针刺干预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 CAO)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动力作用的特异性。方法将M CAO大鼠分为人中组、内关组、非穴组、未针刺组、模型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人中组、内关组和非穴组分别对人中、内关、非穴位部位施以频率3次/s、持续时间5s的针刺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脑血流量、脑微血管管径和光镜下脑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与未针刺组比较,3个针刺组脑血流量、微血管数量增加明显(P<0.05),微血管管径有相对收缩趋势(P>0.05),表明针刺能明显改善M CAO模型鼠有关脑血流动力的病理状态。3个针刺组间,人中组和内关组比非穴组血流量增多明显、以轻微扩张微血管管径为主(P<0.05),同时人中组还可增加微血管数(P<0.05);在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方面人中穴作用强于内关穴。结论针刺穴位产生的效应较非穴位针刺明显,且不同穴位效应是通过特异性作用机制实现的。
樊小农王舒钱宇斐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李雅洁刘健石学敏
关键词:针刺穴位特异性血流动力学
水沟、内关穴抑制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脑神经细胞坏死的研究——从形态学角度论证经穴的特异性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穴位(水沟、内关)与非穴位对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 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
樊小农王舒钱宇斐魏媛媛张亚男武慧群张雪
关键词:经穴特异性水沟穴内关穴脑缺血神经细胞坏死
文献传递
“水沟”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坏死的影响--从形态学角度论证经穴的特异性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与非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针刺组(水沟组和非穴组)6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针刺组分别对"水沟"穴以及非穴(胁下非经非穴点),施以频率180次/min、持续时间5 s的针刺干预。以光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率及电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程度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①光镜下,与模型对照组(0.66±0.18)相比,非针刺组(0.67±0.34)和针刺非穴组(0.59±0.11)神经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沟组(0.20±0.12)神经细胞坏死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不给予任何干预(非针刺组)与给予不正确干预(非穴组),都不能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当给予正确的穴位("水沟"穴)干预时,就可明显减轻神经细胞的坏死率,体现了穴位的特异性。②电镜下,非针刺组和针刺非穴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模型对照组,表现为神经细胞的高度水肿及细胞器的严重破坏;水沟组则接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破坏程度均较低。结论:针刺"水沟"穴可抑制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保护神经元,而非穴无此作用,显示了穴位特异性。
王舒钱宇斐樊小农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李雅洁刘健石学敏
关键词:脑缺血穴位研究针灸效应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验癔病性感觉异常1例被引量:1
2010年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针灸治疗奇难疾病,笔者有幸跟师随诊,受益匪浅,现将1例癔病性腿疼治验经过报告如下。
武慧群武连仲
关键词:医案情志
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区病理生理动态变化及不同频率针刺法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大鼠不同脑区微血管、炎性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毫针针刺法中频率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施以快频率180次/s和慢频率60次/s,持续时间均为5 s的针刺干预,共6次,计数皮层、海马、纹状体部位微血管及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各部位(除纹状体)的炎性细胞数和微血管数无明显变化;造模72 h后,未针刺组与正常组比较,纹状体的微血管数明显减少,皮层和海马的炎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未针刺组比较,快频率针刺组可明显减少皮层和海马的炎性细胞数、慢频率针刺组可明显增加纹状体的炎性细胞数和微血管数,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O大鼠在脑缺血后,会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微血管和炎性细胞动态病理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脑区特异性;快、慢频率针刺法改善脑缺血的作用环节不同,同样具有脑区部位的特异性。
张雪樊小农王舒钱宇斐张亚男魏媛媛武慧群卢红朵孙红红郭海燕李凌鑫石学敏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病理生理针刺方法
“醒脑开窍”重要穴位在非中风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应用内关、人中、三阴交、尺泽、极泉、委中为其主穴,历经3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此6穴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穴位配伍使用治疗中风病之外的疾病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武慧群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关键词:醒脑开窍
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58
2009年
目的:探讨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及针刺治疗的穴位特异性。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又随机分为非穴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组,即水沟组、内关组、尺泽组、三阴交组和委中组。每组12只大鼠。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内关""尺泽""三阴交""委中")以及非穴区,施以频率3次/秒、持续时间5s的针刺干预,以脑血流量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非针刺组脑血流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后的所有组别均可提高MCAO大鼠脑血流量(均P<0.05);与非穴组比较,所有穴位组的脑血流量均升高,水沟组和内关组升高明显(均P<0.05),而尺泽组、三阴交组、委中组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MCAO大鼠于梗死后72h内在脑血流方面存在自我修复和向愈的趋势;②给予针刺刺激后可促进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改善,且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自身修复能力,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③"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中,"水沟"和"内关"在改善MCAO大鼠脑血流量方面效果显著,有穴位特异性作用。
钱宇斐樊小农李雅洁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王舒石学敏
关键词:脑缺血醒脑开窍针灸效应
“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激"水沟"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析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于"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效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影响作用最大。尽可能长时间地应用最快频率针刺,可取得最佳针刺效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的操作是快频率、足够长时间的针刺(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可取得最佳效应。此法是"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
樊小农王舒李雅洁刘健钱宇斐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石学敏
关键词:醒脑开窍脑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