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璐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突触
  • 3篇激素
  • 2篇癫痫
  • 2篇细胞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雌激素
  • 1篇星型胶质细胞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性病
  • 1篇荧光
  • 1篇增生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退行性
  • 1篇神经退行性病...
  • 1篇受体
  • 1篇突触传递
  • 1篇突触素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杨忠
  • 4篇魏璐
  • 3篇蔡文琴
  • 2篇吴喜贵
  • 2篇胡荣
  • 1篇梁义
  • 1篇谭新杰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戊四氮点燃SD大鼠制作慢性癫癎模型中不同注射剂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戊四氮(PTZ)致SD大鼠慢性点燃癫(癎)模型的效果.方法 采用PTZ腹腔注射制作SD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癫(癎)Ⅰ组[PTZ,30 mg/(kg·d)]、癫(癎)Ⅱ组[PTZ,35 mg/(kg·d)]、癫(癎)Ⅲ组[PTZ,40 mg/(kg·d)];观察发作情况;分别计数雌雄鼠发作只数并对发作后大鼠脑组织行尼氏染色.结果 Ⅰ,Ⅱ组之间潜伏期无显著差异;Ⅲ组与Ⅰ,Ⅱ组之间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潜伏期最短,但死亡率高;雌雄鼠在各剂量条件下未见显著差异;癫(癎)组比对照组明显的组织增生,各剂量癫(癎)组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该实验中,PTZ腹腔注射致SD鼠点燃慢性癫寮模型的最适剂量是30~35 mg/(kg·d).
梁义杨忠魏璐谭新杰
关键词:戊四氮癫痫
类固醇和脑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在性腺、肾上腺及胎盘组织中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代谢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对脑功能的调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发现脑组织自身能从头合成几乎全部的类固醇激素,意味着脑源性的和外周源性的类固醇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共同调控着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在学习和记忆、突触的传递功能、神经保护、神经退行性病变(尤其A lzheimer's病)、情绪、应激以及月经相关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
胡荣杨忠魏璐吴喜贵蔡文琴
关键词:类固醇激素突触传递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保护
雌激素对癫痫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观察雌激素(ESTROGEN,E2)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E2+PTZ致痫组和E2+TAMOXIFEN致痫组,采用PTZ慢性癫痫点燃模型,观察各实验分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E2+PTZ致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PTZ致痫组早,发作程度普遍较高;致痫各组均观察到突触素阳性染色数目增多和胶质细胞增生,以海马CA2、CA3区和齿状回门区较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2+PTZ致痫组较PTZ致痫组和TAMOXIFEN干预致痫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TZ点燃的癫痫大鼠海马区发生突触可塑性改变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能与异常放电回路形成,大脑兴奋性放电增加,最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星形胶质细胞衍生性雌激素可能在促进癫痫的发作并使这一改变更加明显中起到一定作用,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部分抑制这种作用;提示雌激素与癫痫发作时突触形成及胶质细胞的增生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魏璐蔡文琴杨忠
关键词:癫痫雌激素星型胶质细胞突触素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突触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分泌雌激素的规律,研究AST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于传代培养的第0d、7d、14d、21d进行细胞计数,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AST条件培养液(ACM)中雌二醇(E2)的浓度。以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纯培养为模型,实验分成6组:神经元纯培养组;ACM培养组;AST和神经元混合培养组;雌激素培养组;ACM+Tamoxifen(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培养组;Tamoxifen培养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突触计数方法观察各组突触形成数量的差别。结果AST数量分别为1×104/ml、1.1×106/ml、1.4×106/ml、1.5×106/m1;ACM中雌二醇浓度分别为(ng L):0、117±22、266±22、252±27。第0d培养液中未检测出雌二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雌激素浓度迅速增加,14d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21d时培养液中雌二醇仍保持较高浓度。各实验组突触荧光颗粒数分别为(个/细胞,培养第9d):14±3;79±5;83±8;80±6;32±3;29±3。显示ACM能增加培养神经元突触形成的数目近6倍,外源性雌激素可基本模拟ACM的效应。Tamoxifen能阻断ACM促突触形成效应的75%左右。结论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AST能合成并分泌雌激素,分泌的雌激素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过程,
胡荣吴喜贵杨忠魏璐蔡文琴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形成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免疫荧光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